【摘 要】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而進行持續創新,與企業規模相匹配、相適應。本文以山西焦煤集團公司為例,細致研究新聞輿論工作創新和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并據此提出如何進行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建議和方法,探索礦區新聞輿論工作不斷創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礦區 新聞輿論 創新
說起新聞輿論工作創新,首先我們要清楚何謂新聞?何謂創新?
在新聞學中,新聞定義向來是眾說紛紜的老話題。中國新聞界比較公認的定義是陸定—1943年在題為《我們對于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的概括“新聞的定義,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這個定義的科學之處,在于它概括出了新聞的四個本質特征,道出了新聞具有真實性、時效性、公開性主客觀的統一性的特點。
創新意味著改變,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新聞貴在于“新”。 礦區輿論工作的持續創新是把新聞輿論的規模形成與企業規模相匹配的重要途徑。把不斷創新作為適應機制,不斷對新聞運作進行系統分析,提出新的管理創意,發現偏差和不足,推行最具成效的管理措施,從而完成一個接一個循環提升的創新過程。本文以山西焦煤集團公司為例,通過對企業狀況的分析和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必要性、重要措施等環節為切入點,淺議礦區新聞輿論工作的持續創新。
一、礦區新聞輿論工作不斷創新的必要性
正確分析山西焦煤礦區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能和現狀,是不斷創新的重要思想基礎。
強有力的新聞輿論對企業是巨大的無形資產、是軟實力,尤其對于企業營造政策環境、投資環境是不可缺少的。山西焦煤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即建設億噸級現代型國際化能源化工基地,一步步做強做大,走向世界。山西焦煤品牌、山西焦煤人的精神內涵必將為中國工人的時代精神增添新的光彩。所有這些,在給新聞工作者提供極其珍貴的信息資源的同時,也給宣傳輿論的持續改進和創新提出了嚴肅的課題。一方面礦區媒體必須主動承擔向國內外宣傳山西焦煤集團公司的責任;另一方面,要配合好外部媒體對山西焦煤的宣傳,如提供新聞點、新聞素材、畫面資料等。
新聞具有傳播迅速廣泛、群眾喜聞樂見等特點。比如山西焦煤的重大決策,一經媒體尤其是電視播出,立刻家喻戶曉,與層層開會傳達相比,有著省時、省力、直觀、準確、活潑等優勢。具有關專家研究,由于人們對身邊的人和事的特殊興趣,當地新聞的收視、閱讀、點擊率往往是最高的。收視、閱讀、點擊率的過程同時就是身臨其境的過程,也是職工群眾直接參與公司重大決策、重大動態的過程。我們應該從新聞工作在宣傳決策、樹立典型、溝通信息、弘揚正氣、凝聚人心、營造氛圍等方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著眼,提高對礦區新聞工作持續創新必要性的認識。
新聞媒體還是企業文化的有效載體,媒體必須與企業文化配套建設。由于礦區主業發展所帶動職工隊伍文化水準和欣賞水平的迅速提升,人們對于礦區新聞輿論工作的期望值相應提高。而礦區新聞輿論工作基礎比較薄弱,大多數設備檔次較低,而且不夠配套,記者隊伍中缺乏在全國行業影響較大的骨干。新聞作品在外部媒體缺乏有影響力的稿件,內部報道精品也須進一步挖掘。這與山西焦煤礦區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明顯不相稱,迫切需要以虛心的態度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進行持續創新和提高。
二、用企業發展經驗創新礦區新聞輿論工作
山西焦煤礦區用9年時間依托煤炭資源優勢,放眼世界改革改制、集成創新, 2010年12月實現了原煤量達億噸、銷售收入過千億、礦井個數達百座,實現了里程碑式的跨越發展。這一寶貴經驗同樣可以移植到礦區新聞工作持續創新中來。也就是說,礦區新聞工作要和礦區建設一樣,走跨越發展之路。用足礦區新聞密集和的資金的優勢,主動集成社會傳媒人才和陣地,建設用人精干、功能先進的新聞媒體,營造在礦區內外突出宣傳山西焦煤的強勢輿論。
首先,把突出宣傳企業作為持續創新的核心目標。山西焦煤新聞中心是山西焦煤集團公司黨政的一個思想文化教育陣地。對內對外宣傳山西焦煤,是集團黨政交給新聞中心的任務,也是礦區職工家屬對新聞人提出的要求。必須將此作為礦區新聞工作持續創新的根本目標,對內宣傳要集中報道大事要聞,集中報道生產一線,集中報道先進典型,對外宣傳要主打焦煤品牌,在全社會樹立山西焦煤礦區、山西焦煤人的形象。
其次,把集成媒體人才和陣地作為持續創新的根本戰略。媒體的創新,核心是人的創新。設備功能再先進,如果缺乏一支傳媒骨干隊伍,輿論工作就不會產生應有的效應。因此,應當開放視野打破傳統思維方式,分層次解決傳媒人緊缺的問題。第一,公開招聘熱愛新聞事業的人才。這一點,山西焦煤新聞中心已作了成功嘗試;第二,通過一定方式與各大媒體有關記者、編輯建立密切協作關系;第三,選送礦區基礎扎實年富力強的記者、通訊員到著名傳媒大學深造;第四,結合實際,選聘優秀大學本科以上傳媒專業畢業生到新聞宣傳部門,作為骨干人才的戰略儲備。
三、礦區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措施
新聞輿論的持續創新是一項政策性、業務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既要確立超常發展的戰略目標,又要遵照循序漸進的科學方法,從條件具備的環節抓起。
主導思想的不斷創新。首先要實現五個轉變:從提高企業知名度轉到創造企業的政策環境、投資環境上來;對內宣傳的著重點從宣傳決策、彰顯先進,轉到提高職工對大事要情的參與度上來;采、編、制、播的資源配置從局限于新聞中心的狹小范圍,轉移到建立各單位、各部門以及所有協作單位共同參與的“大編輯部”上來;報道對象從突出種會議轉移到側重領導注重一線職工上來;報道方法從空泛重復的概念化過程式的報道,轉移到平實可信的個性化故事上來。
內容的不斷創新。集中優勢,辦好報紙、電視、網絡。創精品新聞,與大媒體欄目接軌,在全國宣傳山西焦煤,集中宣傳一批知名礦井、知名綜采隊、知名人物、知名品牌及安全環保典型。開辦新欄目。電視節目頻道單設,加強包裝,強化媒體與觀眾、讀者的互動。加強網絡建設,開辦時事要聞、文化建設、典型風采等欄目,增大信息量,增強趣味性。
隊伍素質的不斷提高。加強新聞工作者道德修養,增強記者熱愛企業、感恩企業的自覺性,增強記者宣傳企業、樹立企業形象的責任感,使其有犀利的新聞眼光,同時應根據新聞隊伍的職業特殊性,為其留有創新工作的余地。練就過硬的基本功,密切聯系實際,爭創一流。開展學名家、創精品活動,加強業務練兵和作品點評、專題研計、崗位競賽等工作,使記者在工作實踐中增長才干。
通聯工作的不斷完善。礦區有一批熟悉一線、熟悉業務、愛崗敬業的通訊員。調動他們寫稿的積極性,是礦區新聞輿論工作潛力持久的能量增長點。應為其配置專業設備、培養專業技能,建立單位部門報道線索報送制,組織通訊員新聞作品專題研討,表彰鼓勵。
采編作風的持續改進。真實是新聞的生命。采編作風持續改進的核心就是深入采訪。通過深入采訪,了解實際,體驗真情,通過對億噸礦區的立體認識,感悟山西焦煤魂魄,與群眾與社會息息相通;通過深入采訪,培養記者謙遜、恭謙的職業精神,產生持續創新的動力。
總的來說,新聞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新聞輿論工作的不斷創新要追求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版面、熒屏、網頁要充滿正氣、朝氣、銳氣、大氣,要使觀眾、讀者感到可近、可親、可敬,達到新聞為中心工作服務的目的。這是礦區新聞輿論工作不斷創新的根本落腳點。
參考文獻
①宋春陽:《實用新聞寫作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②《新聞理論及采編寫作通俗講義》 中國文史出版社
(作者單位:山西焦煤集團公司新聞中心)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