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人民網強國論壇河北版為研究對象,通過內容分析等方法分析在網絡論壇中河北省形象的建構。
【關鍵詞】強國論壇 城市形象 形象建構
一、研究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經過了農業時代的精英傳媒和工業時代的大眾傳媒,當今全球新聞傳播已經進入到信息時代的自媒體階段,以網絡論壇、博客、播客、社交網絡、微博等為主要形式的自媒體對當今全球新聞傳播格局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互聯網的迅猛發展與中國網民力量的崛起,已經催生出一個強大的網絡輿論場。這個新興的網絡輿論場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產生的影響,相對于人們已經習慣了的傳統媒體對人們的影響而言,憑借著它獨特的多樣的傳播方式、廣泛的傳播范圍、獨特的傳播語言和快捷的傳播速度的先天優勢,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人們構建城市形象的態度與方向。
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內在實力的外在體現,是一個城市的對外名片。良好的城市形象不僅能夠體現在一個城市的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上,還能使城市的政治更加開明、經濟繁榮發展、文化積極向上和社會和諧穩定,而且更能夠更深層次的增強市民的自豪感、凝聚力,從而激起市民建設美好家園的共鳴,更加殷切的為城市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進而使城市在激烈的競爭中永葆青春和活力。
“城市形象”,早在1960年,它就出現在由凱文·林奇編寫的《城市意象》一書中。何為“城市形象”?他給出了具體定義:城市的每個市民都對城市有自己的理解和印象,把每個個人的理解和印象綜合豐富起來的一個合集,也可以是不同的市民對一個特定的現象有著相同的理解和認同①。但他的研究僅片面的停留在城市外在事物的具體形態上,而沒有作進一步的深入。
經過更深層次的研究,城市形象的內容得到了擴展,它把城市精神面貌、城市文化內涵和政府行政行為、市民綜合素質等因素加入到了構建之中,使城市形象的內容更加豐滿。這樣,城市形象就更能真實具體地反映出一個城市的內涵和個性。
由此可見,城市形象是一個豐富的、多元的、綜合的概念,我們不僅可以從“實體的城市形象”中認識城市,還能從“虛擬的城市形象”中更真實的了解城市。人們不僅能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知城市形象,還能通過自己所見所聞而豐富自己對城市形象的認知。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網絡成為城市形象構建的一個大眾平臺,成為廣大網民了解城市形象的一種快捷便利的方式。
二、研究方法
文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對選取的樣本進行研究,將定量分析穿插進定向性分析中,對強國論壇河北版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有關城市形象的論題作歸納總結分析。
1、網絡媒體的選擇
本次研究選取人民網的強國論壇河北版作為樣本,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在瀏覽國內論壇時,很多人會很自然的選擇有影響力的強國論壇。1999年5月8日,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襲擊了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這一行為引起了廣大民眾的群體激憤,為了響應民意,人民網隨即開通了“強烈抗議北約暴行BBS論壇”。②剛剛開通,海內外的愛國人士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紛紛發帖評論。于是人民網在6月19日將其改名為“強國論壇”。強國論壇作為討論時事和政治的論壇先驅,成為國內新聞事業在互聯網上最具權威性和實時性的互動版塊。強國論壇以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為主題,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的響應,擁有“最著名的中文論壇”的美名。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強國論壇”在2005年又成為“中國互聯網站品牌欄目”中唯一的一個論壇社區。僅僅在2009年6月10日,強國論壇的注冊用戶就達到了100萬。
2、時間選取
強國論壇創建于1999年,到本次研究為止,強國論壇已經運行了13年。為了選取一段具有代表性的時間,本次研究以2012年兩會3月3日到3月14日12天為中間段,分別從兩會前和兩會后選取9天時間,即時間范圍是2012年2月23日到2012年3月23日。
3、樣本抽取
本次研究選取強國論壇河北版從2012年2月23日到2012年3月23日近一個月全部帖子,共選出相關論貼245個(為使分析更加客觀,所選取的245個帖子已將同一作者發表的相同帖子歸為一個)。
4、編碼標準
“城市理念系統”、“城市行為系統”和“城市視覺系統”構成了研究當前城市形象的3個方面,據此共建立3個編碼項目:網民關注城市形象議題、網民對城市形象內容的傾向、議題和態度的交叉分析。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網民關注的城市形象議題
通過調查統計,網民對城市形象的關注議題主要有五類:分別為政府形象、民生形象、經濟形象、文化形象和其他等。其中有關政府形象的107個,有關民生形象的95個,有關經濟形象的13個,文化形象的10個,其他20個。從圖1可以看出,網民最關注的城市形象議題為政府形象,其次為民生形象。
2、網民對城市形象論題的評價
關于網民對城市形象論題的態度問題,我們可以分為正面評價、負面評價和中性評價三部分。經調查分析,在所有論題中,網民持正面評價114個,占46.5%,持負面評價的為82個,占33.5%,持中性評價的為49個,占20%。從圖2可以看出,網民持正面態度的不到一半,但持負面態度的卻達到了將近34%,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3、網民對城市形象關注議題及態度交叉分析
經過調查和統計,網民對政府形象及民生形象的關注度比較高,其中,在對政府形象關注的107個帖子中,正面態度70個,負面態度21個,中性及無法判斷的16個;在對民生形象關注的95個帖子中,24個持正面態度的,60個持負面態度,中性及無法判斷的11個。從圖3可以看出,網民對政府形象和民生形象正負面態度有鮮明的對比,對政府形象的正面態度占大部分,但對民生形象則負面態度占大部分。
四、結論及建議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筆者得出了以下結論:
1、網民對城市形象的關注呈現不均衡狀態
城市形象是一個復雜多元的概念,包括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網民對城市形象的關注主要集中于政府形象和民生形象,對經濟和文化等方面的關注度相對較少。這種關注度的不均衡狀態,會使人們缺少對城市其他方面的印象,不利于人們對城市整體形象認知的形成,甚至會造成人們對城市形象認知的偏差。
2、正面城市形象塑造有待提高
網絡論壇對城市形象的塑造,是網民及普通民眾形成對城市整體認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面的、積極的網絡城市形象能夠增加人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能夠鼓舞人們更加積極進行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同時能增強人們對城市形象的維護意識。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網民對城市形象議題的正面態度不到一半,而負面態度卻達到了30%多,這是很值得思考的。我們不可能要求每個網民都持正面的、積極態度,但是我們可以積極地改善和塑造城市的形象,減少負面形象的出現。
3、民生問題值得關注
降低貧富差距,加大教育資金投入、改善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減少安全生產事故,解決就業問題,合理利用能源資源等眾多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方方面面都是民生問題。民生形象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城市形象,在評價一個城市的城市形象時,民生形象的優劣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評價態度。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雖然網民對民生形象的關注度較高,但是對反映的有關民生問題的正面態度只占25%,負面態度卻高達63%。這些很直觀地表現出人們在民生問題上的不滿情緒。為此筆者提出相關建議:
(1)完善網絡把關,提高網絡媒體公信力
網絡媒體中傳播者和接受者界限的日漸模糊,使的網民的自由性、主動性加強。網絡意見表達的公開性、自由性,使得網絡成為公眾發表意見、表達看法的一個公共場所。網絡就像一個意見表達的“自由市場”,沒有身份、性別、年齡、職業的限制,任何人只要懂得如何使用網絡就可以對網上大家關注的熱點或焦點事件進行評論,發表看法和表達意見。嚴格恪守職業道德,制定出一套規范的信息發布制度,為人們提供準確真實的信息成為網絡媒體的職責和義務,通過對海量信息的剖析、解釋或評論,幫助網民了解事情的真實緣由,認清事實本質,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使公眾對網絡媒體更加信服。
(2)準確合理定位,提升城市形象
在進行城市形象的塑造過程中,首先要整合構成城市形象的各個因素,體現出城市的獨特特征和優勢資源,準確合理進行城市形象定位,突出城市在競爭中的優勢項目,使良好的城市形象能夠在受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要圍繞城市形象的位置設定,客觀的展現城市獨特魅力。
(3)加強網絡監管,積極引導
在信息傳播活動中,傳播者作為傳播的主體,對信息的流向具有引導作用,決定著信息的傳播方向和傳播效果。網絡信息的發布主體具有自由性和多元化的特征,在城市形象的塑造過程中,政府要加強對網絡信息的監管,明確和強化自身的主導地位,積極引導城市塑造正面的形象。政府的信息發布具有權威性,在面對城市負面信息泛濫的時候,應該積極主動與媒體和受眾溝通,及時通過網絡發布信息,使具有爭議的或者網民比較關心的問題處理透明化,尋找問題解決方法,引導事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①陳映,《城市形象的媒體建構——概念分析與理論框架》,《新聞界》,2009(5)
②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8341.htm
(作者: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葉水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