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博的迅猛發展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高校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好微博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和趣味性,不斷探索利用微博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形式。
【關鍵詞】微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博概述
微博2006年誕生于美國,2009年開始在中國迅速發展。若要將微博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對微博這個新媒體有全面的認識,這樣才能發揮微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對象以及教育本身的積極作用。
1、內涵
百度百科中,微博的定義如下:“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以及各種客戶端組件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①”由此可見,微博是一種集眾多功能于一體的全新的互動交流方式,是方便快捷的表達載體。與博客相比,微博簡短隨心,更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和生活節奏,用只言片語來表達自己,通過及時簡短的信息來迅速了解世界,花費更少的時間和精力在網絡上實現信息的獲取和人際溝通。
2、發展狀況
2009年8月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網推出了“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由此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的視野。微博的主要技術和商業模式都誕生在美國,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僅僅三年時間,但發展異常迅猛。“一種傳播媒體從普及到擁有5000萬使用者,收音機用了38年,電視機用了13年,互聯網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短短的14個月。②”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于2012年7月發布了《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微博用戶激增至2.74億,已經發展成為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應用③。龐大的用戶群昭示著微博的風生水起、影響日盛。
素以善于接受新鮮事物而著稱的高校,也加入了這支龐大的“圍脖”大軍,高校微博異軍突起;思想活躍,標榜“無網絡,不生活”的“90后”更是成為微博使用的聚集群體。微博以其快捷、互動、親切的特性,影響力超越曾經紅極一時的高校論壇,QQ空間,構成了一塊風景秀麗,影響力巨大的網絡教育園地。
二、微博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作為一種網絡文化現象,微博的迅速升溫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青睞,并不可避免地對其思想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微博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微時代”,如何趨利避害,利用微博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健康、和諧發展,是擺在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緊迫課題。
1、微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豐富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改善了教育方式。網絡信息極為豐富,且實時更新,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博,巧妙地進行滲透式的教育,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貧乏、資源有限的限制,使之前空洞乏味的說教內容向生動、詳實的方向發展。
傳統的教育方法以灌輸、說教為主,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加之師道尊嚴,懼怕權威等因素的存在,學生言而不盡、言不由衷,教育者很難了解學生真實、全面的想法。借助互動、平等的微博平臺,教育雙方平等溝通,和諧對話,師生間距離拉近。
(2)提升了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針對性。“90后”是當代大學生的主體,他們是更加理性化、世俗化和個性化的一代,他們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他們知識和信息豐富,內心卻較為空虛。一直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兩課”、形勢與政策課,個別談話等為主,這種教育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客觀需要和實際感受,教育效果不斷弱化。而虛擬的網絡打破了師生之間、上下級之間的種種不協調關系。借助微博,教育工作者可以為學生思想、情緒的波動把脈,解答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困惑難題,在平和與平等中進行深度交流,增進相互了解,使教育者真正成為學生思想上的“知情人”,心靈上的“知心人”。
2、微博給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挑戰
(1)容易發布傳播不恰當信息,滋生不良的社會心態。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社交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舒緩和發泄。微博成為他們一個很好的選擇。一些學生通過微博發布對學校管理、人際交往、職業規劃等的不滿情緒,此類信息的傳播給學校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此外,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還不成熟,對信息的甄別能力有限,他們極易被不法分子煽動,引發過激行為。
(2)容易產生對虛擬世界的依賴。微博為我們接受資訊、掌握知識、調劑生活,愉悅身心提供了極大的便捷,但與此同時泥沙俱下。微博的過度使用會使學生陷入虛擬世界的美好陷阱中,他們逃避現實,遠離社會,以微博交流代替現實交流,人際交往能力和交往欲望下降,日益冷漠孤獨,甚至自閉。
三、利用微博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實踐
目前,已有不少學校將微博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了教育工作的覆蓋面和滲透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翻開嶄新的一頁。
1、積極構建覆蓋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博體系”
(1)建立學校微博平臺或注冊學校官方微博。微博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益的傳播平臺。學校建立微博平臺,對內溝通交流,增進理解,對外展示形象,傳遞信息,引導輿論,不失為是新媒體時代高校的快速積極反應方式。借助微博平臺,教務處、圖書館、學生處、團委、招生就業部門等均可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切實發揮微博服務學生,改善學校管理的作用。此外,針對教學改革,規章制度建設等,可以通過微博發布投票的方式進行輿論監測和民意調查,獲取師生的真實想法,為決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據。
對于暫時沒有建立學校微博平臺的高校,可以注冊門戶網站的官方微博,宣傳引導廣大師生關注,利用微博平臺發布信息,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哈工大等高校的官方微博受到各自粉絲的熱情圍觀,積極參與,人氣高漲,為我們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2)思政教師、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者開通微博,與學生網上交流。高校思政教師、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做到“人人有微博,人人看微博”,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平等親切交流,使雙方由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教育者與被教育者變為朋友,與學生成為親密的“網友”、“博友”。
(3)把微博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聯系起來。大學生“兩課”即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目前兩課教學效果普遍不太理想,特別明顯是學生課堂參與度不夠,缺乏交流和互動。可以引入微博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中對教學方式、教學評價、教學組織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師生在互動交流中獲得雙贏,拓寬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深度和廣度。
2、創建長效激勵機制,促進微博持續更新
不少高校微博一勞永逸,開通后更新緩慢,互動性欠佳,這樣一來微博在時效性、互動性上的優勢不復存在,導致微博關注度不高,長期休眠形同虛設。而微博的持續更新是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作用的必要保證。因此,校方應規范管理,從政策上、技術上給予充分支持,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并參與微博,將博友更新、維護微博的熱情和積極性保持下去,確保微博適時更新、良性運轉。
3、培養學校微博管理團隊
目前高校利用微博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要想維護和運行好這個平臺,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微博管理團隊是不可缺少的。微博的管理人員,必須熟悉微博的傳播特性,熟悉微博語境,掌握足夠的微博互動技巧,能夠及時獲得并發布關于學校的各類信息,并能聆聽搜集來自微博的民意反饋,積極引導輿論,在發生微博輿論危機時能夠從容應對。
4、加強引導和管理,防止學生上癮
良好氛圍的微博學習交流平臺除了依賴用戶的自覺性以外,一定的防范措施也是確保微博平臺良性運轉的重要保證。為了規范用戶的使用行為,避免用戶借助微博平臺散布不良信息,采取一些措施也是在所難免的。
(1)用戶實名注冊。校園微博平臺可以采取實名注冊的方法,綁定手機號或者學號,以此促進交流的真實性,避免不負責任的言論。
(2)添加非法詞自動過濾、人工審核和不良信息舉報功能。以此來加強信息安全,規避法律風險,構建健康、和諧的微博使用氛圍。
(3)對學生的上網時間進行限制。為避免用戶沉迷網絡,平臺可以添加一些控制功能。例如學生在上課時間禁止登陸,每天在線時間不得超過兩小時,每天發布微博不得超過30條等等。
結語
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形式呆板、內容枯燥,與現實脫節等問題,改進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當前高校面臨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以微博為載體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當前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希望上述探討可以為高校的微博應用提供些許有益的借鑒,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上層樓。
參考文獻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099.htm
②中國新聞網,《中國微博發展元年 微博究竟改變了什么》,http://www.ch-
inanews.com/2011-01-11
③《第3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
hlwfzyj/hlwxzbg/hlwtjbg/201207/t20120723_32497.htm
(作者: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漢語言文學系講師)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