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選秀節目一直是電視綜藝欄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超級女聲》后便出現遇冷狀態,在選秀節目被普遍認為已走入低谷的今天,為什么《中國好聲音》能征服觀眾?本文試從電視制作模式、受眾心理等多角度對其成功的要素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國好聲音》 制播分離 受眾心理
可以說選秀節目的第一個巔峰時代是2005年的《超級女聲》,但《中國好聲音》這匹黑馬,卻在“限娛令”之后,音樂選秀熱度驟降的情況下,迅速爆紅。可以說從“超女”到“好聲音”,中國的選秀節目看似經歷了一次輪回,但實際上是一次突破,一次超越。在選秀節目被普遍認為已走入低谷的今天,為什么《中國好聲音》能征服觀眾?它又給中國電視帶來了什么?
一、基礎良好:海外節目的成功移植
引進國外版權,《中國達人秀》打響了頭炮。之前很多節目像《加油好男兒》、《我型我秀》等,都模仿國外節目,但模仿的只是外在的流程和形式,不了解節目的核心精神,幕后制作的實質,所以往往看著很熟悉、相似的節目,最后的結果卻不盡人意。于是很多衛視想自主研發新的節目形式,但又難以保證節目推出后的市場效果。因而,引進國外流行節目模式,再進行本土化改造,無疑是一個相對簡單又有市場保證的方法。《中國好聲音》引進的是荷蘭原版節目《The Voice 》。2010年,《The Voice》在荷蘭RTL4電視臺播出曾轟動一時,吸引了300萬電視觀眾(荷蘭總人口只有1650萬),并在2011年成功登陸美、法、德、英、韓等國家。①既然花錢購買了版權,那么版權方會提供從情節設計、燈光、音樂、舞美到地點、流程,甚至連一封邀請函的寫法都有詳細說明。同時,也會派出專人進行現場指導,參與節目的制作、執行、營銷等各個環節。所以,很多觀眾都會發現《好聲音》的宣傳片、logo、背景、導師的手勢等都與原版一模一樣。而且,版權方也對導師、樂隊、現場等有一系列的高標準要求,這些都讓《中國好聲音》一開始就有了超越別人的良好基礎。
二、運作模式:“歷史性”的制播分離
“電視臺搭臺,民間電視制作公司唱戲”,是對制播分離的一個形象的比喻。簡單說,就是把電視的制作和播出分開來。以電視臺為例,就是要把它的節目制作這一部分拿出來,要么成立獨立的節目制作企業,要么從別的公司買節目。這樣,電視臺就成為單純的播出機構,他們與制作部門再也不是往常的那種行政關系,變成了市場關系中買方與賣方的角色,這樣一來,電視臺有權限挑選符合自己利益的電視節目,而制作單位也可以節目進行多次交易,最大限度地開發節目價值。②但這只是最為原始與基礎的模式,當制作公司完成一個節目的制作后,將樣片交給電視臺審片委員會審查,這個時候電視臺會預估這個節目的收視率和廣告吸附力,廣告收入會歸電視臺,所以他們會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從而獲得利潤。而對已制作公司來說,他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從電視臺所給的這筆錢中“節流”,提高利潤空間,這樣就直接導致了節目的制作成本,質量的下降。《中國好聲音》的突破,在于制作方和電視臺共同投入,共擔風險,共享利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節目成功,廣告就會翻倍,收視率越高,利潤越大。所以,為了提高收視率,就需要大投入,提高節目的質量。③
三、制作精良:重視聽覺
一個節目是成功取決于很多因素,但幕后的制作絕對是不可忽視的關鍵部分。首先是硬件上的大投入,《中國好聲音》除了舞美設計,選手包裝等方面,更注重的是“聽覺享受”。其中音響設備高達2000萬元,27個機位,四把椅子每把80萬元英國空運。其次是專家級的團隊,現場的樂隊是由劉卓和零點樂隊的王笑冬領銜的給一線明星伴奏的樂隊;音響師是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的音響總監、號稱“中國第一音響師”金少剛的團隊,這可以保證節目的現場音響效果是最好的;給節目錄音的是為王菲錄制專輯的頂級錄音師李軍。④由此看來,一流的音樂制作團隊,保證了音樂的高品質享受。最后是重磅導師——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他們在音樂專業方面讓人信服,在對選手進行評價與指導時,可以讓觀眾相信選手的實力,相信好的聲音不會被埋沒。
四、把握觀眾心理:適應社會潮流
電視節目要真正受到觀眾的喜愛和歡迎,制作者必須準確了解和把握觀眾心理和觀眾的審美需求。這是電視節目得以成功,并產生廣泛社會影響的關鍵。不僅如此,優秀的電視節目,還可以塑造普遍的社會文化心態,打造一種社會文化現象。
1、求新求異心理
電視屏幕上類似“超級女聲”的綜藝選秀節目不少,觀眾已經司空見慣。而評委的評價標準,除了歌聲以外,也會參考選手的外貌,舞蹈等其他因素。最后留下來的大多不是所謂傳統的靚妹,就是所謂標準的酷哥,觀眾已有審美疲勞,而且容易引發黑幕問題,而“好聲音”引入“盲聽”的概念,純粹是為了尋找好聲音,而不在乎選手的其他因素,更適應觀眾的求新,求異心理。
2、情感心理
作為選秀類節目,參賽選手本身就來自我們身邊,與觀眾沒有距離感,而本應有距離的大腕級導師們在“好聲音”里也顯得平民化,他們不是靠專業術語堆砌起來的嚴厲角色,沒有“毒舌”,而是非常放得開的人性化明星。他們坦誠相對,毫無刻意的做作和扭捏,同時因為導師和學生的這種關系,更增添了某種溫情:支持、鼓勵、不舍、淚水。對于觀眾來說,選手們的命運如何,他們的拼搏和坎坷,成功或失敗,與導師的默契關系,自然都會引起觀眾的關注。
五、核心精神:傳達正能量
1、節目傳達正能量
《中國好聲音》能在眾多選秀節目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它以“真善美”的追求面對當前的娛樂化環境。在好看好聽的同時,傳達了正能量。我們對好音樂的需求從來都不少,只是我們真正需要真誠的作品。“好聲音”就是本著真實、真誠、美麗、美好的宗旨,關注現實、注重品質,用真正美的聲音去打動聽眾,這無疑是節目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2、選手故事充滿溫情
以往的選秀節目也注重讓平民參與其中,重視海選的過程,并且這種一夜成“星”的感覺讓很多人幻想自己也可以登上舞臺展示自己。但這樣做的弊端也顯而易見,這些人有何音樂素養,演唱技巧和藝術水平可言?絕大多數都是“空白”。⑤這種“空白”之間的競爭,只有靠運氣。一旦碰巧,即可燦爛。《中國好聲音》也不是沒有海選,為了尋找這些“好聲音”,節目組從今年年初就開始了在全國“地毯式”的搜索,帶上專業的錄音設備到全國的高校、酒吧等各個角落去尋找有潛力的人,把他們的聲音采集下來,然后找到專業的人士傾聽、判斷,最終再選擇。經過這種篩選,最終登上舞臺的選手都是有保證的。當然,除了聲音之外,制作組想帶給觀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所以會有適當的選手出身、經歷的介紹,增添濃濃的人情味。
六、后期市場開發:與導師團隊的結合
《超級女聲》的成功,開創了選秀節目的新天地,其成功的市場化運作,也創造了內地娛樂節目的奇跡。短信收入,網絡收入,節目廣告,出唱片,開演唱會,相關品牌產品……與以往選秀不同的是,“好聲音”充分利用導師團隊。導師與節目組沒有單純的支付報酬,而是把他們的參與和投入作為他們的投資,并與中國移動進行合作,把選手的歌曲制作成彩鈴放在網上,供網民下載。如果導師有眼光,訓練有方,使學員水平更上一層樓,并受到大家歡迎的話,導師可以從彩鈴中分得收益。另外,彩鈴市場的開拓,對于學員后期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制作自己的音樂。這種一箭三雕的方法,利于節目、選手、導師三方面,而且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的模式。
總之,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不是偶然,它的出現會引導電視節目高投入,高產出的時代到來。雖然,在受到熱捧的同時,也遭到了不少質疑,但客觀地說,《中國好聲音》在電視界一片喧鬧時為我們帶來的純粹與質樸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
①雷蔚真、鄧力:《電視品牌的策劃與創建——〈藝術人生〉透析報告》,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②人民網微博www.people.com.cn
③鄭欣:《平民偶像崇拜——電視選秀節目的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遼寧大學廣播影視學院2010級本科生)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