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專業主義是西方近現代報刊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它從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兩個方面規定了對新聞事業及其工作者的要求,是一個內涵廣泛的概念。20世紀初從西方傳入中國后,被早期中國資產階級報刊和報人接受并實踐,在改革開放后得到了新發展,但也面臨多重困境。對新聞專業主義在中國當代語境下的反思,有利于新聞專業主義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發展。
【關鍵詞】新聞專業主義 反思 實現路徑
一、新聞專業主義的內涵與特征
新聞專業主義是美國政黨報紙解體后、大眾化報刊興起時產生的一種新聞思想和價值觀,具體表現為對新聞從業者的一系列原則規范。是一種區別于“市場” 和“法律”的自律性規范機制。①復旦大學黃旦教授認為,新聞專業主義是一個具有全面內涵的概念,既包括了對新聞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和素質要求,又包括了對新聞業的職業道德要求,也就是對新聞工作者和整個新聞事業的技術和道德的雙重要求。它的內涵可以基本概括為客觀、真實、及時、便于閱讀等一系列基本原則和職業操守。
新聞專業主義具有雙重指標作用。一方面它標志著新聞業為應對來自國家、 社會和市場等各方面壓力所做出的回應和選擇;另一方面,它標志新聞專業化取得顯著發展,已經形成一系列的專業標準和專業意識,強化了新聞報道的專業性。②
新聞專業主義有兩個最重要的特征:中立性和客觀性。中立性代表著立場,即不偏不倚的陳述態度??陀^性代表著陳述方法,即盡可能地還原事實。
二、民國報刊報人對新聞專業主義的實踐
眾所周知,新聞專業主義是西方新聞思想與實踐的產物,作為西方的舶來品,在20世紀初傳入中國,并對我國近現代資產階級報刊產生深遠影響,早在民國時期,就有不少報紙和報人對新聞專業主義進行了理論闡述和實踐論證,他們是新聞專業主義在中國的最早踐行者,為中國當代新聞專業主義的發展做了奠基性的貢獻,具體表現在報刊的新聞專業主義和報人的新聞專業主義這兩個方面。
1、以《大公報》為代表的新聞專業主義實踐
《大公報》是早期踐行新聞專業主義的代表性報刊,是我國近現代報刊中的先行者。從辦報理念上看,最典型的體現就是它的“四不”方針。新記《大公報》成立于1926 年,創刊之日在《本社同人之旨趣》中提出“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辦報方針。
《大公報》提出的“不黨”和“不賣”方針,符合西方新聞媒體的獨立理念。“特聲明本社原則上等視各黨,不受一切帶有政治性質之金錢補助,除服從法律外,精神上不受任何拘束,本報經濟獨立,專賴合法營業之收入,不接受政府官廳或任何私人之津貼補助”③。此聲明表明了《大公報》作為一家以新聞專業主義運作的大眾報刊,明確其自身性質,表明其獨立立場。
《大公報》提出的“不私”方針,符合新聞專業主義的公眾喉舌和社會公器理念④。即不為了報館的一己私利而背棄公眾,違背為大眾服務的原則。從這個原則可以看出,《大公報》具有很強的公共性,盡力做到商業利益和公眾利益的兼顧,而二者發生沖突時,以公眾利益為準。在《大公報》中,出現“使其事業永為中國公民之獨立言論機關,忠于民國,盡其職分”的聲明也證明了這一點。
《大公報》的“不盲”方針,即“不盲目”,則表達出《大公報》不偏不倚、力求還原事實真相的態度。不盲目跟風、道聽途說,而是始終以明察秋毫的態度,清楚明確地報道事實。符合新聞專業主義的客觀性和真實性要求。
《大公報》的新聞專業主義還表現在其高質量的新聞報道上。新聞專業主義的微觀層面就是要求新聞從業者為公眾提供好看、耐看的高質量新聞作品。在寫作手法上符合公眾的閱讀規律和新聞審美。畢竟新聞生產要有與其相當的新聞消費,才是一個完整的新聞傳播流程?!洞蠊珗蟆分匾曅侣剤蟮?,比如范長江是從國統區進入延安的第一位中國記者,報道了長征和陜北的真實情況。
《大公報》很注意吸收和培養人才,招納一批專業主義很強的職業新聞人,報社還對編輯記者進行專業培訓。正是由于對記者專業素養的重視,成就了《大公報》的一批名記,如蕭乾、徐鑄成、王蕓生等人。
與同時代的鄒韜奮的《生活》周刊相比,《大公報》多了專業的新聞品質,它不以熱情的政治宣傳和情感因素報道,而是冷靜客觀地陳述。與《申報》相比,《大公報》還多了獨立和公正的辦報理念,受政治經濟利益集團的控制相對較少。因而可以說該報是我國踐行新聞專業主義的先行者。
2、以成舍我為代表的報人
成舍我及其報系是軍閥混戰時期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的楷模。在創辦報紙前他說:“第一是要說自己想說的話;第二是要說社會大眾想說的話”,初步表達了自己的新聞專業主義理念,即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公共性。
成舍我一生追求報刊獨立,他深知經濟獨立是言論獨立的前提。他辦的所有報紙都有一個宗旨,就是“不受津貼”。他宣稱:“……我們要使報館變成一個不具形式的大眾樂園和大眾學校。我們始終認定,大眾利益,總應超過于任何個人利益之上。”可見他非常重視報紙的公共性,明確報紙的公共地位。
成舍我辦報始終堅持 “超黨派”。他不加入任何黨派,而是企圖在黨派紛爭中,尋找所謂的“第三條道路”,即與國民黨、共產黨均不相同的一條道路。他的身份是一個真正獨立的社會民主人士和無黨派人士。在《我們這一時代的報人》中,成舍我說要辦“站在國民立場,無黨無派的超然報紙”,認為只有“真正超然”、“代表最大多數人民說話的報紙,能充分發揮輿論權威”。⑤
此外,林白水、邵飄萍等著名報人的思想和實踐,也不同程度的具有新聞專業主義的性質,他們為新聞事業獻身、獨立辦報理念、為公眾服務的思想,以及專業化的新聞采寫能力都是對新聞專業主義的踐行。
三、新聞專業主義在當代的現狀及反思
早期中國共產黨的黨報是以政治宣傳和階級斗爭為主,不強調新聞專業主義,以致于在建國后的很長一個時期內,“新聞專業主義”作為資產階級的新聞思想遭到批判。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新聞專業主義的發展進程。改革開放后,隨著新聞改革的深化推進,新聞專業主義作為對職業新聞人的要求標準,被重新提上日程。但縱觀新聞改革三十年,新聞業務和技術的變化是巨大的,而新聞專業主義作為一種職業新聞人的價值觀,卻沒有得到普遍認同和內化。
從我國土壤下生長出的民國報刊在新聞專業主義的實踐中吸收營養,形成中國特色新聞專業主義,不失為一種更符合中國文化與國情的本土模式。
第一,從民國資產階級報刊的經營管理模式來看,徹底的完整的商業化是報刊經濟獨立的必然選擇,包括一些資產階級黨報,雖然承擔著黨派宣傳功能,但在經營管理上完全是現代化商業報刊模式的。因此加快市場化改革,明確媒體性質,加快主流媒體專業化進程,是新聞專業主義的根本。
第二,民國時期,政府雖然也采取言論控制,但對于報刊的輿論監督賦予了較大的自主權。完善輿論監督機制,強化媒體的輿論監督功能是新聞專業主義的支撐。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強化媒體對政府的監督作用,二是強化公眾和社會對媒體的監督,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輿論監督網絡體系。
第三,民國報刊對新聞專業主義的踐行,很大程度上源于具備專業主義和專業技能的報人的實踐,他們是新聞專業主義的實際推手,因此加強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新聞專業主義教育很有必要。陳力丹認為,“新聞專業主義的核心是從業人員對其自身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為傳媒贏得較多的有彈性的活動空間。”
第四,新媒體崛起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專業主義的適應與發展。新媒體作為新興媒體力量,雖然在短時間內快速崛起,但其專業化程度較低,真實性存在質疑,專業的新聞采編和報道能力欠缺。新媒體利用傳統媒體的專業化采編力量,是全媒體時代新聞專業主義新的發展趨勢。
第五,注重日常新聞報道的高質量。新聞專業主義除了對制度、職業道德等宏觀中觀層次的標準提出要求外,也對微觀的新聞報道質量、新聞寫作編輯等業務層面提出要求,比如“華爾街日報體”、倒金字塔等都是在專業主義的要求下產生的寫作手法。因此為讀者提供尊重新聞傳播規律、信息量濃縮的新聞產品,也是新聞專業主義的具體要求和表現。
參考文獻
①侯迎忠、趙志明,《西方新聞專業主義初探》,《當代傳播》,2003(4)
②吳靖,《媒體專業主義的困境與社會秩序的維護》[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6):144、152
③張季鸞,《今后之大公報》,《津滬大公報》,1936 (4)
④李新:《中華民國史(下卷)》,中華書局,1982
⑤成舍我,《我們這一時代的報人》,《世界日報》,復刊號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新聞系2011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何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