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會學習課程是寧波大紅鷹學院為引導本科新生完成學習習慣轉型,培養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能力,提升學習能力而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為了深入了解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寧波大紅鷹學院進行了抽樣調查。
關鍵詞 學會學習 抽樣調查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學會學習課程為寧波大紅鷹學院本科一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程。開課時間為一學年,課程學分2分。它是引導本科新生完成學習習慣轉型,培養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能力,提升學習能力的一門特色課程。從2010年10月開課至今,已經完成了2010級本科生的全部教學,目前,2011級本科生學習本門課程也已經快一個學年了。本學年該門課程安排了四個課題,分別是三個規定課題:《學習力》讀書報告的撰寫,文獻綜述,專業調查報告,一個自選課題。承擔該門課程教學任務的是包括學會學習課程開發組、課程管理組以及專業指導教師隊伍在內的近百人的龐大團隊。為了深入了解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寧波大紅鷹學院學會學習課程管理組針對寧波大紅鷹學院2011級本科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本次抽樣調查采取了問卷調查和會議訪談兩種形式。
1 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以學習小組為樣本抽取,共抽取23個小組,占小組總數的5%,下發問卷198份,實收有效問卷198份,其中,男生占43%,女生占57%;小組長占11.1%,組員占88.9%,覆蓋到寧波大紅鷹學院現有的15個專業的學生參與。
1.1 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滿意度
65%的學生對自己所在小組持滿意及十分滿意的評價;95%的學生認為所在小組均等分工,協同參與;81%的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加強了團隊的凝聚能力和團隊系統思考能力。
1.2 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參與執行情況
在完成課題過程中,72%的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在四個課題里面,55%的學生認為專業調查報告對自己最有意義;在最大的收獲上,54%的學生認為是團隊合作能力,30%的學生認為是查閱資料撰寫論文的能力。71%的學生認為合作學習很有樂趣,學習效果較好。當出現不適應時,67%的學生會找出癥結所在,虛心求教。從學習小組建組的意義層面,61%的學生認為學習小組這種建構模式對自己學習有幫助,51%的學生認為學習小組可以嘗試作為班級管理機構執行管理班級權力,52%的學生參與過除學習之外的小組集體活動。在指導過程中,71%的學生認為輔導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只做專業性和技術性指導即可,只有4.5%的學生認為需要教師全程介入。
1.3 學生對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的期待程度
被調查的學生90%愿意得到有關“學習習慣培養”方面的教育,94%的學生認為團隊學習能夠起到鍛煉合作能力,加深對問題認識的意義。從教的層面,87%的學生喜歡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方式,從學的層面,55%的學生喜歡分組學習。60%的學生認為自身學習動機缺失是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41%的學生認為通過該門課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能力,21%的學生認為可以激發學習動力。
1.4 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改進建議
在小組人數分配上,58%的學生認為5到6個人較為合理。在教學方面,50%的學生認為專業老師的答疑指導需要進一步提升。
2 會議訪談記錄分析
本次會議訪談分別召開了兩場,分小組長專場和普通組員專場,以專業為單位按組抽取,財管專業3人,其他每個專業2人,每場31名學生代表,參與對象與問卷調查對象不重合。
在組長專場,小組長普遍認為:(1)能夠有較多機會接觸輔導老師,對課程重要性的認識較為明確,自身管理能力得到很大鍛煉,文獻查閱能力和論文撰寫能力得到很大提高。(2)該課程中的“狀態記錄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記錄本上有工作完成比例一欄,通過這一欄小組成員分工不均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解決。(3)專業指導老師存在溝通不暢的現象,專業調查報告和自選課題的指導工作受阻。(4)組長自身能力問題和管理方式方法存在差異,導致組員積極(下轉第134頁)(上接第94頁)性不一,呈參差不齊之勢。
在組員專場,組員普遍認為:(1)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形式了解得還不夠。(2)建議小組內盡量做到男女生適量平衡,人數控制在3~5人,以便于交流協作。希望指導老師直接面向廣大組員培訓。(3)組長的性別、個人風格和能力對課題完成質量以及團隊合作能否順利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小組內部有合作,但是整體統籌能力欠缺,如工作量的分配存在不合理。(4)課程最大收獲是知道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對論文寫作有了解。
3 提高學會學習課程教學效果的建議
第一,在始業教育中加入該課程的教育。在學期初,應該及時告訴大一新生該門課程開設的意義,課程目標、教學任務等,如何建組,建組學習的意義,小組的課題、課程的進度安排等。與始業教育同步進行,起步將大大提前,有助于給廣大新生足夠的深入了解進而分組的時間。第二,小組建設方面,一是要充分重視對小組長的選拔和培訓。小組長擔負著上通下達、管理組員和課題分工等重要任務,其管理能力對小組合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課程全面推動前對組長進行充分的培訓。二是需要考慮到建組的人數、學生反映以3到5人成組為最佳,便于管理,也不易發生工作推托的情況,但組數增多,會導致指導教師工作量增大、指導教師人數不足的矛盾。第三,加強課題的深度指導。就目前情況看,一學年完成四個課題基本能實現綱要目標,而且有漸進性,但質上需要提高,尤其是學生有了一定基礎以后的規定課題三和自選課題,可以適當加深指導,提出更高要求。第四,加強專業指導教師的隊伍建設和管理。學生普遍重視專業調查報告和自選課題的研究,因此,專業指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種角色若不能得到專業老師的認同極不利于該課程的深度發展。
4 學習小組模式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在寧波大紅鷹學院實際教學和學生管理過程中,該門課程的延伸或拓展的途徑有:第一,思政理論課的研討小組。思政理論課的分組研討,完全借鑒了學習小組團隊,組員分工協作展開討論學習,避免了臨時建組的不穩定性以及耽誤時間造成教學課時的浪費。第二,形勢與政策課的分組研討。在這個學期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首次嘗試采取學習小組研討的模式,由各班學習小組根據本次授課主題提前準備好相關資料,授課教師扮演活動組織和點評的角色,使形勢與政策課的授課形式一改嚴肅風格,變得親近活潑。第三,學習小組班級值周管理制。在2011級學生班集體的管理過程中,有些班級摒棄班委個人管理的力不從心,采取學習小組值周制,由組長、組員分別履行值周日內日常班委的權利和義務,在值周過程中,根據組員各自表現考核,又切實達到了人人參與班級管理的目的,是推動和貫徹寧波大紅鷹學院“學生參與型”教育管理模式的良好嘗試。
5 結論
總體而言,在寧波大紅鷹學院,學會學習課程教學效果較好,大多數學生持肯定的態度,該門課程對幫助其學習習慣轉型、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有重要的意義。建組的模式,為其他課程開展合作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打破課堂和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嘗試受到本科生的歡迎。但在此過程中,必須深入貫徹課程實施核心思想,在深度上挖掘,多方聯動,擴大該課程的宣傳和影響力度,在課時、經費、人員有保障的基礎上,全方位重視起來,打造出寧波大紅鷹學院教改的一支新品牌。此外,要想方設法將學習小組的形式和學習方式延續到大二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推廣和鞏固該門課程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