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大金融”學科背景下保險專業設置的趨同性,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的工科保險以安全專業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為依托,培養學生在掌握保險學的基本理論與各種保險實務的同進,具有危險分析、風險評價及事故調查處理的能力,掌握風險控制與管理技術,熟悉防災防損及核保、核賠業務等技能。
關鍵詞 工科保險 教學計劃 專業特色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1 工科保險高等教育產生的背景分析
1.1 “大金融”學科歸屬衍生的專業同質化是其產生的內在動力
自保險學教育在中國興起,保險學科就屬于“大金融”的一部分,隸屬金融專業學科。2001年11月,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海外保險公司的大量涌入,推動著我國保險業的迅速發展和不斷創新。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保險業對保險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將人才需求量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批準下,國內各高等院校爭相恢復、增設保險專業。財經類院校、綜合類院校,甚至一些理工、農業、師范、外語等院校不顧條件限制,紛紛增設保險專業。然而,在先行的“大金融”保險專業的示范效應引導下,各學校雖然紛紛訂立各自的人才培養計劃,確定各自的人才培養規格,但其同質化異常嚴重。
1.2 “強理論、弱實踐”的培養模式是其產生的外在需求
保險行業人才需要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實踐性,而保險專業理論教育與保險實踐相脫節則弱化了學生實踐性的培養。造成這種局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兩方面:一是缺乏有保險實踐的老師;二是缺乏有效的實踐教學設計。造成保險實踐教學師資缺乏的原因之一與高校的人才招聘制度密切相關。
2 工科保險高等教育培養目標與基本思想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安全工程學院依托原有安全工程專業、消防工程專業于1996年開辦了安全工程(保險方向),到2003年此專業被教育部正式批準為全國唯一一所授予工學學位的保險專業。其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保險學的基本理論與各種保險實務,具有危險分析、風險評價及事故調查處理的能力,掌握風險控制與管理技術,熟悉防災防損及核保、核賠業務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1 夯實基礎、突出特色是教學計劃制訂的基本思想
在教學計劃制訂過程中,我們始終奉行的基本思想“重基礎,寬口徑,培養文理復合型人才”的基本思想,遵循工程基礎,安全背景,保險實務的基本原則,追求安全科學與保險理論的相互結合,突出特色。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經濟管理與工程技術相結合:除保險學方面的課程外,增強工程技術底蘊。(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大量的、極富針對性的工程訓練和實踐,有效提升工程實踐能力。(3)風險控制與風險轉移相結合:安全與保險知識協調并重,重點掌握危險分析與風險評價技術,費率調整原理。(4)與社會需求相結合:除基礎課與寬口徑選修課之外,本專業在強調“安全、保險”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強“經濟、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知識。
2.2 加強理論與實踐結合是保險學教育和學科建設的重要任務
保險學的教育和學科特別是全日制本科建設應當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并以應用為主的目標。許多保險專業大學生畢業后都有種感覺,覺得學校里學的東西沒有什么用。同時,用人單位也反映,大學生不如高職生實用。我們主要通過以下兩個途徑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途徑一:課程設計和實驗任務的設置。在每門基礎課理論教學的同時,我們設置了相關的課程設計和實驗。比如事故調查課程設計,通過一周的模擬事故調查過程,讓學生收集資料,撰寫事故調查報告,體驗事故調查過程,為保險業的理賠實務奠定了基礎。途徑二:加強與實踐部門的聯系。在這里我們實行了“走出去”與“請進來”的方式加強與實踐部門的聯系,創造盡可能多的時間,帶領學生走出去,到保險業務第一線外出觀摩、學習,以提高其實務操作能力。我們與省內的中國人保集團、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等保險公司建立了交流和合作關系;沈陽飛機制造公司、黎明集團公司等大型企業建立了學生認識實習基地。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對保險業務的了解,同時增強了對保險對象的感性認識。
3 推進教學方式的改革是專業特色實現的保證
我們提倡改變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授課模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推行老師授課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理論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基本原理與學科前沿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模式:首先,引進案例式教學。保險學中的許多課程實踐性強、業務性強,適合于案例教學。案例教學通過對各種經典案例的分析與討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專業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其次,提倡多媒體課件教學。主講教師可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增加課堂上的信息量,同時也可以免去板書的麻煩。
4 開展研究生教育是提高人才水平的最佳途徑
在本科教育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工科保險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從而完善人才結構、提高人才水平。依托現有的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研究生,其中包括系統安全理論及應用、防火防爆工程與技術、安全經濟學三個方向開展了研究生的教育與培養。安全技術及工程學科是全國唯一的集安全、消防、保險與安防為一體,集事故預防、應急措施及風險轉移手段于一體的教學科研綜合體,學科分布面廣,實用性強;并以風險評價理論為核心,以系統全壽命周期的安全性為主要目標,進行系統風險的識別、分析、評價、控制等諸方面的研究;強調以技術和管理相結合的手段解決安全問題。使學生掌握風險管理的理論和技術,并能將其與工程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工程實踐的能力。同時在掌握風險管理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對非壽險經營活動中風險,特別是保險標的的風險管理進行研究,對非壽險精算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實踐性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工科保險專業現已有12屆近五百名畢業生走向社會,畢業生中有的分配在大型企業事業單位,專業從事企業的風險防范與風險控制工作;更多的則走向了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憑借良好的工程背景和一定的理論基礎,從事保險標的物的鑒定、估算及風險控制等工作,并在工作中表現出明顯的優勢,受到保險企業的歡迎,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作為全國第一個正式工科保險專業,它的任何嘗試和探索都是艱辛而又有意義的。同時,保險專業也會與時俱進,在繼續探索和逐步完善中前行,為保險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杜丹.論保險專業本科教學體系的改革思路[J],科技經濟市場m2009(1):61-62.
[2] 李丹.高等院校保險學專業課程改革探索[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22-123.
[3] 李鴻教,李丹.高等學校保險專業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42-43.
[4] 母萍萍.高職高專國際金融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經營管理者,2011(6):29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