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從高等學校擴招以來,大學在校生逐年增多,高校畢業的學生亦呈遞增趨勢。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關乎國家發展大計、關乎千千萬萬學生和家長的社會問題,引導畢業生就業,促進畢業生就業是每所高等院校年度工作的重要內容。本文從現今社會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出發,結合作者的工作經驗和學習經驗以及對行業內關于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相關經驗的借鑒,就如何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和渠道進行淺析和探討。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 就業渠道 實踐能力 就業觀念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0 緒論
高校的擴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雖促進了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卻也導致了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出現。從有關數據來看,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有413萬人;2007年全國高校畢業人數為495萬人,比2006年增加19.9%;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總人數達到559萬人,增幅達12.9%;到2009年,我國高校畢業人數更是達到611萬人。高校畢業人數逐年增加,而據教育部等部門統計,這些高校畢業生里面一次性就業的僅為70%,這意味著每年有一百多萬的高校畢業生在畢業時無法找到工作。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進步發展。作為高校就業工作人員,積累畢業生的就業經驗、擴寬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門路,在宏觀上可以通過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收到優化國家和社會的高等人力資源的配置等功效;從微觀角度來分析,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則一方面能提高所在學校的學生就業率,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和聲譽,并能進一步增強學校的招生競爭力,另一方面則為所在學校就讀學生(包括畢業生)提供較其他高校學生更好的就業擇業機會,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此可見,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的研究,對提高國家和社會發展及人才儲備、高校本身的實力提升以及所在學校學生的就業擇業及職業發展等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1 擴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的主要經驗
1.1 重視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1)加強就業教育。通過就業指導課、專題講座、就業指導咨詢、就業形勢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對全體畢業生開展人生觀、價值觀、職業道德等教育,引導畢業生認清當前形勢,正確理解和掌握就業政策,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幫助和指導學生進行職業定位。(2)加強就業宣傳工作。結合學校實際,編印學校、專業和生源情況介紹資料,為用人單位招聘人才、為畢業生求職應聘和了解求職技巧、辦理就業手續等提供指導資料。(3)組織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形式的就業推動活動。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活動形式,傳播和普及職業規劃理念,為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就業環境,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提供了幫助,對廣大學生自覺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就業觀和職業規劃意識起到了引導作用,提高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技能與實踐能力,進一步推動了學校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
1.2 多途徑、多形式搜集就業信息,拓寬了就業領域
(1)就業指導部門和人才市場渠道。到自治區、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各招聘會,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和單位的性質、規模、效益、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并邀請用人單位到校召開專場招聘會或及時向畢業生推薦單位。(2)校企合作單位渠道。進一步加強與用人單位的交流,與就業協作單位簽訂就業推薦協議,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掌握企業性質、需求專業、崗位需求、勞動報酬、員工培訓、行業發展等信息,為畢業生提供穩定、直接的就業信息。(3)大眾傳播媒介和網絡渠道。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和網絡渠道,獲取各類企事業單位經營情況、發展前景和人才需求信息,通過學校網站和就業信息公示欄及時向廣大畢業生發布就業信息。(4)鼓勵畢業生自主擇業。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是一件重大而長久的事情,會得到家屬、親友及朋友的關注和幫助,因此鼓勵畢業生通過親戚朋友、同學同鄉收集就業信息,教會畢業生掌握就業信息的收集、整理及決策方法,也是拓寬畢業生就業門路的有效途徑。
1.3 及時向畢業生發布就業信息
學校就業管理部門和各學院可以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站、QQ群、就業信息公布專欄等多種形式和途徑,及時公布用人單位招聘信息,同時印發至各系部。學校可以針對畢業生就業建立生源信息庫、單位信息庫和當年需求信息庫。學校就業信息網要求達到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并能實現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網、自治區教育廳網、廣西人事人才網、廣西畢業生就業網的鏈接。
1.4 組織好校園招聘會
校園招聘會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直接和主要途徑,學校就業主管部門可以結合學校的專業優勢及社會影響力,通過網站和有關媒體、校友會等發布招聘會主辦的詳細信息,并真誠邀請并協助用人單位參與校園招聘會。同時,畢業生就業管理部門還應統計好前來參與招聘會的單位所招聘的崗位及要求,提前向廣大畢業生宣傳,使其提前掌握有關信息并作出充分準備,提高畢業生在招聘會上的中標率。
2 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的注意事項
社會不斷發展,環境不斷變化,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隨之不斷變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各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部門雖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拓寬畢業生就業門路,但因各種客觀因素影響,就業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值得高校就業管理部門積極關注并不斷改善。
2.1 高校畢業生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實踐能力就是學生的動手操作、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科技的迅速發展和知識的不斷更新,使當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單位在招聘中對于招聘人員注重于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的考核。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員工往往能夠在工作中有所創新,提高工作效率和績效,這對于激烈競爭環境中的企業來說是尤其重要的。而具有較高學習能力的員工,則能夠盡可能在短的時間內熟悉工作,不僅節省企業對新員工的培訓成本,還有利于員工盡快接受掌握新的科技知識和工作技巧,增強企業在復雜多變環境中的應變能力。然而,我國高等教育一般都是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在理論上往往能侃侃而談,但在實踐工作中卻無所適從。因而在人才市場和校園招聘會上,眾多企業對于應聘崗位不是要求幾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就是要求有組織活動的經驗。
因此,學校就業管理部門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實踐能力對于學生就業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利用學校資源和關系,鼓勵、組織廣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學會做事和做人。
2.2 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有待轉變
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一些世俗觀念的影響,當前高校畢業生普遍存在著目光短淺、選擇職業物質化、強調專業和求穩定等不良觀念。當前很多學生都是80后、90后,這一代年青人大多數由于從小就有著較好的物質條件,受到家庭親屬的過度寵愛,因而缺乏吃苦的精神,也講求物質條件和穩定的生活。因而,在畢業時就業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工資收入而不求職業發展前景;只注重穩定的工作條件,而不愿從事銷售等“辛苦”的工作;只注重與所學專業對口的崗位,而不愿應聘與專業關系不密切或無關但有發展前景的工作。這一切不健康的求職就業觀念,無形之中自然增加了畢業生自身的就業難度。因此,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學校,就業管理部門應該設立專門的講座或課程,讓廣大學生認識職業的意義,轉變不健康的就業觀念。
2.3 專業課程的設置應結合社會需求
在廣大高校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存在著專業需求之間的巨大差異。有的專業,不論學生能力如何,很容易就找到工作崗位;而有的專業,不論學生如何優秀,卻難以為用人單位所接受。同時,有的專業在上一年或幾年中就業樂觀,而在當年的就業中卻供大于求。
由于就業形勢的嚴峻,很多學生和家長在學生高中畢業考取高校時就將學校和專業的就業狀況作為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有的專業在起初招生有限,而區域內對于該專業畢業生又需求大,因此這一專業就成了當下的熱門專業。于是,熱門專業就成了高校招生的“金字招牌”,并且對這一專業進行擴招。由于該專業畢業生逐年增加,區域內對于此專業人才的需求達到飽和,那么在后期畢業的該專業學生就成了用人單位的“冷門”。
因此,學校的招生部門和就業部門,應該密切關注社會對于各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并據此進行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招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校畢業的學生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進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比率。
3 總結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重要的人才資源,也是社會發展和民族富強的支柱。大學的不斷擴招,使得我國社會對于高等人才的需求由缺乏變成滿足,然后是供大于求。由此,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成為家庭、社會和國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作為教育機構角色的學校而言,畢業生就業服務管理部門的工作對于學生的畢業起到重要的作用。學校既可以利用自有的資源和優勢加強宣傳,吸引用人單位,又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提供,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門路的經驗值得繼續運用,存在于拓寬畢業生就業門路中的問題也值得有關部門認識并加以改進,從而能更有效地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