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形式與任務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改革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對目前的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存在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實施教學管理改革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 高校 教學管理 改革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1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1.1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是實現科教興國的需要
當前世界各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競爭,實際上就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無論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還是人才的培養,歸根結底都是要依靠教育。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為社會輸出高素質人才,然而,當前的高等學校的教學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滯后于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因此要進行教學管理改革,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適當的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
1.2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是適應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
近年來,高校連年擴招,高等教育已經逐漸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生源差異也相對加大,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學生教育。高校必須要進行教學管理改革,建立科學、規范、開放、靈活、適應多種人才培養需求的教學管理機制,重新整合教育資源,讓教學管理資源得到最優化配置。
1.3 高校教學管理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
畢業生就業率是影響學校招生和學生擇校的重要因素,盡管2011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了78.2%,但就業單位反映,當代大學生素質普遍不高,上班遲到、沒有責任心、動手操作能力差、專業知識基礎不牢是常見問題。因此,高校教學管理必須進行深入改革,健全教學管理體制,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增加學生的就業率,增強高校的競爭力。
2 當前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學管理理念陳舊
雖然我國當前的高等教育規模已經逐漸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階段轉變,學生素質、師資隊伍結構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管理理念并未做出相應的轉變。許多高校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行政管理上,在教學管理上仍用條條框框來規范學生和教師的行為,沒有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和以提升教學質量為中心,扼殺了教師教學的創造性多樣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2.2 教學管理模式僵化
首先,教學管理組織等級制度深嚴。我國高?,F行的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各層等級制度,其基本運行規則是上層決策、基層執行。管理者要求管理對象的嚴格服從,甚至是服從自己而不是管理制度,從而產生制度形式化等問題,敗壞學校風氣;這種服從也使得原本對實施創新教育有積極引導的制度,如教學計劃管理到考試管理制度、教學評估制度等,都形同虛設,不能發揮其原本應有的作用。
其次,教學管理重科技,輕人文。教學管理者注重學生科學技術、專業知識的培養,對其人文素質的培養教育則不夠重視,因而許多學生的品德、情操、境界、人格、個人習慣等沒有得到全面的熏陶和教育,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都存在一定的偏差,相應的走上就業崗位后其工作潛能就很難得到充分的發揮和展示。
2.3 教學任務安排不合理
教學任務安排不合理,導致很多課程無法按時有效的完成,為了節省師資力量,減少學校開支,減輕學生負擔,許多課程內容很多但安排的課時卻遠遠不夠,人才培養方案的更新速度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有的專業課內容已經過時,也未及時設置符合社會需求的新專業課,老師迫于教學管理處務必完成任務的規定,或是用PPT走馬觀花,或是挑幾章重點內容來講,因而導致學生課堂效率不高,專業知識掌握不牢,更影響了學生畢業以后的繼續深造。
2.4 教學質量監管體系不完善 (下轉第248頁)(上接第213頁)
教學質量監管體系是以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為核心的,很多高校目前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還不規范。一些高校往往只對課堂教學進行評估,而缺少對教學整體過程的評估和監控。有的評估形式以評“一堂課”為主,被評者往往一改往日教學的風格,使用一些華而不實的形式和技巧以獲得好的評價結果,使評估者最終未能對實際的教學效果做出正確評價。
3 新形勢下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對策
3.1 更新教學管理理念
教學管理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首先,要樹立以“教師為本”的管理思想,強調教師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其主人翁意識,增強教師對學校的信任感和歸屬感。其次,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思想,在管理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各自的個性特點加以引導,讓學生全面地審視、客觀評價自己,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3.2 改革創新教學管理模式
首先,要讓教學管理者認清教學管理的本質,教學管理即為教學管理服務,而不是讓其利用教學管理這個職務方便為自己謀福利。要改變那種嚴格的等級制度和上行下效的不良風氣,實行同事之間和上下級之間的監督管理,對于那些制度形式化等問題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進,此外,要提高教學管理人員的科學管理水平,加強高校管理者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專業管理意識,提升教學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
其次,教學管理要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促進良好學風的養成。教學管理者可以組織各種有益于身心的比賽,在輕松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堅韌不拔的信念和坦然面對成功與失敗的良好心態。
3.3 合理安排教學任務
首先,教學管理者要樹立正確的開源節能思想,教學質量關系著學生的成長、學校的前途和祖國的未來發展,因此,我們要將其視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不能因為節省學校的教育經費而影響到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專業課程要安排足夠的課時和優秀的指導教師講授,以保證教師能夠完整細致地授課,學生能夠有效地聽課,高效完成教學任務。其次,教學管理可以以引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培養多種興趣愛好為宗旨,實行彈性學分制。彈性學分制將傳統的“施教”思想轉向學分制的“求學”思想,以教師的“教”為重點轉向學生的“學”為重點,這樣不僅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導學生根據未來的市場需求構建自己的專業知識結構。通過彈性學分制來適應社會對高素質、綜合型人才需求日益增長的趨勢。
4 總結
綜上所述,高校教學管理新形勢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刻不容緩,高校教學管理只有更新教學管理理念、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建立彈性學分制度,完善教學評估體系,才能不斷提高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