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大學生中樹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文章通過選取有代表性的大學生參加宗教觀問卷調查,分析了調查所反映出來的觀念模糊、法規不清等問題,并從實際出發,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和工作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宗教觀
中圖分類號:G525 文獻標識碼:A
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是社會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的一種形式。本文通過對大學生宗教觀現狀的調查,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宗教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從實際出發,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
此次宗教觀調查以問卷調查形式為主,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問卷176份,有效率88.0%。有效答卷中,男生88人,女生88人;黨員20人,團員153人,群眾3人;年齡介于18歲到25歲之間,平均年齡20.9歲。本科4個年級共計149人,研究生均為研一學生,計27人。涉及工學、農學、人文、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門類。
從調查結果中得知,客觀題一共8道題目,被調查學生的答錯題數(含漏選和錯選)介于2-8道之間,平均每位學生答錯5.1道。以下就此次問卷調查反映的幾方面問題詳細論述:
1 當代大學生宗教觀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基礎宗教知識薄弱
問卷調查第1題考查學生對中國歷史流派三教九流中“三教”的了解程度。62.5%的學生答錯,表明其基礎的宗教知識薄弱,對古代流派缺乏甄別能力;另答錯學生中有55.1%學生選擇了答案B,即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此三教為當代世界三大宗教,說明學生對中國古代宗教和世界當代宗教的情況不是很清楚,出現混淆。
1.2 學生宗教概念模糊
(1)宗教活動概念模糊。問卷調查第2題考查學生對宗教活動概念的掌握,其中答案B在復活節做禱告的行為屬于明顯的宗教行為,為備選答案。有40.3%的同學選擇了錯誤答案。說明學生對宗教慶典、傳統活動、宗教附屬品等認識不清,不能把這些行為和真正的宗教行為明確上網區別開來;問卷調查第4題考查學生對特定的宗教行為(封齋、做禮拜等)的甄別能力,35.2%的學生答錯,其中15.1%的學生直接選擇了不清楚,說明這部分學生概念不清,缺乏基本的認識。
(2)宗教與風俗習慣兩者混為一談。問卷調查第3題考查學生是否掌握宗教與民俗習慣的關系,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二者互相影響,但明顯不能等同。有21.6%的學生答錯,而答錯的學生中大多數錯選了“二者屬于相同范疇”。
1.3 學生關于宗教的法律法規了解不足
問卷調查第5題考查學生對國家關于宗教的法規是否了解,89.8%的學生出現錯選或漏選。這表明,近九成的學生對于我國法律法規中關于宗教的根本宗旨不夠了解。多數學生知道公民有信仰自由,但卻不知道國家實行政教分離,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也不知道在校園內傳教是嚴厲禁止的。
1.4 學生對宗教背景知識了解不足
(1)學生對宗教經典著作知識了解不足。問卷調查第10題考查學生對宗教經典著作的認識,除答案B(《易經》、《道德經》)外,其他均為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的經典著作。本題有35.8%的同學答錯。(2)學生對世界主要邪教組織不夠了解。問卷調查第11題考查學生對當前邪教主要教派的了解,95.5%的學生答錯或漏選,漏選率93.2%,錯選率2.3%。說明當前部分邪教的派名和教義有一定的欺騙性,很多學生在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下,無法做到見到主要的邪教名字就避而遠之。(3)學生對宗教節日缺乏了解。問卷調查第12題考查學生對宗教節日的了解情況,其中81.8%的學生出現漏選,說明有部分宗教節日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宗教意味不斷減退,當前大多數學生不知道一些節日其本質是宗教節日,有其宗教內涵。
1.5 學生接受宗教觀教育不足
問卷調查第6~9題考查學生接受宗教觀教育的渠道和頻次,以及潛在的對宗教感興趣的程度。調查表明,75.3%的學生通過網絡、電視、書籍等被動地了解到宗教知識,通過正規學習等情況了解的比例非常小;82.1%的學生從未或很少接受宗教觀教育,國家關于宗教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均為偶然獲得。在課堂上教師主要教授專業知識,對于宗教等知識,缺乏專業的老師來講解。
調查還顯示,35.4%的學生經常或偶爾進入宗教場所游玩,19.3%的學生一直或偶爾佩戴避邪物品,以上學生受家庭或周圍環境影響,對宗教有潛在的認可和興趣,比較容易受到宗教活動的吸引。
綜上所述,本校學生在宗教觀方面的教育亟待加強,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宗教基礎知識講解,鍛煉學生的宗教甄別能力,提高學生對宗教本質和相關法律的認識,增強學生對宗教滲透的免疫力。
2 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建議和對策
2.1 加強課堂內外的引導和宣傳
加強形勢與政策課、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中關于宗教知識的講解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教育;充分利用板報、海報、宣傳欄、櫥窗等陣地的宣傳作用,提高學生對邪教的認識和宗教甄別能力。
2.2 加強大學生宗教觀調研和監管
在班級中布控網絡,通過學生干部對學生參加宗教相關活動的動向進行監管,及時了解和掌握第一手信息;對輔導員和相關教師進行宗教知識培訓,要求輔導員以身作則,帶動學生對宗教知識的了解,提高對宗教本質的認識;學校保衛處等部門加強巡邏和監管,發現在校園內進行不正常的宗教典籍交流和宗教音像制品發布、小規模宗教儀式,以及傳教、宗教活動等不良及違法行為,應及時予以制止和控制;各年級建立學生信教檔案,加強對個別學生的引導和教育。
3 結語
當代大學生在文化價值的取向中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如何在大學生中樹立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提高科學素養,正確看待宗教問題,堅決抵制宗教滲透,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緩的議題。通過選取有代表性的大學生參加宗教觀問卷調查,分析當前宗教觀教育所遭遇的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機制,切實有效的解決問題,可供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炳毅.從宗教信仰視角下試論高校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J].高等教育與學術研究,2008(11):74-77.
[2] 郭文華.宗教思想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及對策思考[J].教書育人,2005(12):7-9.
[3] 羅石.宗教影響與高校德育[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1(1):44-48.
[4] 魏慶東.大學生對宗教與風俗習慣關系模糊認識的原因探析[D].新疆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6).
[5] 賀收喜.宗教對高校的滲透及其預防對策[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