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社會的各種制度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及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這就需要我國切實規范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經濟制度、制定和執行民主的政治制度以及努力形成制度合力,進而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
關鍵詞 制度 大學生 政治心理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能否形成積極和理性的政治心理,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著重要影響。然而,大學生政治心理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也包括制度要素,對此本文進行簡要分析。
1 制度要素的涵義
“所謂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或一定的規格。制度一旦被指定和形成之后,它對生活于其中的所有社會成員的行為一方面具有規范和威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鼓勵和促進的作用。”①對于大學生特定群體而言,他們的政治心理正經歷著從感性到理性,從表象到本質,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漸進過程。在此過程中,各種社會制度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2 制度要素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影響
制度要素不是簡單的存在個體,而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所構成的統一體。其中,經濟制度是基礎,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保證。
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是建立在一國經濟基礎之上的,并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現如今,當代中國最基本的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在當下中國,存在著社會資源分配過于集中的問題,造成普通群眾越來越容易將目光重新聚焦到經濟制度中涉及到“分配原則”的制度上來,并且這樣的現象對于面對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當代大學生而言顯得更為突出,社會公平、財富分配不均以及仇富心理等逐漸占據了大學生政治心理的主導地位,從而逐漸影響到他們對于整個社會現實的看法。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大學生真正關心的政治事件以及參與的政治行為卻微乎其微,甚至在大學各種獎、評、助、貸的評定中還存在著暗中拉票、老師指派等現象,這就使得許多大學生在政治心理上產生了對政治事件關注度以及對政治行為的參與積極性的降低,并在政治心理上烙下了深刻的烙印,為今后踏入社會、參與政治生活埋下了隱患。
3 完善制度,培育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
雖說我國在保障公民合法政治權利上制定了相關的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執行和監管措施,這就導致了當前大學生在政治心理上產生了對政治事件的錯誤評價以及對政治行為的參與積極性的降低,這需要我國采取全面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彌補。
3.1 規范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經濟制度
首先,應該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不動搖。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近年來GDP增長一直保持在9%以上,而據有關研究表明,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會帶動大體80到100萬個新增就業的崗位,這對于緩解現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其次,還需要加強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的執行力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強調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這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可以減少城鄉差距給農村大學生帶來的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同時也可以改善大學生仇富和對社會公平問題的看法,最終樹立公平、關愛和理性的政治心理。
3.2 制定和執行民主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不僅是一個國家民主建設的集中表現,也是一國公民素質的彰顯,大學生作為民主制度建設的后備軍,他們對于民主事務的關注和參與程度對于民主制度當下以及今后的發展和建設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中,應該首先制定明確和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其次,還應該制定相關的鼓勵大學生民主參與各項事務的制度。例如加大民主宣傳制度,開展民主宣傳進課堂和進寢室等活動,進而在高校中營造一種民主、共進的校園氛圍,同時也為大學生走向社會,建設祖國奠定良好的政治心理的基礎。
3.3 努力形成制度合力,培育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
無論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還是法律制度,我們都應該看到其作用的生成和發揮都不是單一或片面的,相反,它們往往是通過制度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而共同起作用,形成一種制度的合力。只有三者實現優化配置且相輔相成時,才會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引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是其理性的評價和有序的參與政治活動的心理基礎,因此,作為政府機關以及培養大學生的高校都應該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政治心理,進而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實現科學發展的雙豐收。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能否形成積極和理性的政治心理,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著重要影響。然而,大學生政治心理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也包括制度要素,對此本文進行簡要分析。
1 制度要素的涵義
“所謂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或一定的規格。制度一旦被指定和形成之后,它對生活于其中的所有社會成員的行為一方面具有規范和威懾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具有鼓勵和促進的作用。”①對于大學生特定群體而言,他們的政治心理正經歷著從感性到理性,從表象到本質,從不成熟到逐漸成熟的漸進過程。在此過程中,各種社會制度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2 制度要素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影響
制度要素不是簡單的存在個體,而是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所構成的統一體。其中,經濟制度是基礎,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保證。
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形成和發展是建立在一國經濟基礎之上的,并受到經濟基礎的制約。現如今,當代中國最基本的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在當下中國,存在著社會資源分配過于集中的問題,造成普通群眾越來越容易將目光重新聚焦到經濟制度中涉及到“分配原則”的制度上來,并且這樣的現象對于面對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當代大學生而言顯得更為突出,社會公平、財富分配不均以及仇富心理等逐漸占據了大學生政治心理的主導地位,從而逐漸影響到他們對于整個社會現實的看法。
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每個大學生真正關心的政治事件以及參與的政治行為卻微乎其微,甚至在大學各種獎、評、助、貸的評定中還存在著暗中拉票、老師指派等現象,這就使得許多大學生在政治心理上產生了對政治事件關注度以及對政治行為的參與積極性的降低,并在政治心理上烙下了深刻的烙印,為今后踏入社會、參與政治生活埋下了隱患。
3 完善制度,培育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
雖說我國在保障公民合法政治權利上制定了相關的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執行和監管措施,這就導致了當前大學生在政治心理上產生了對政治事件的錯誤評價以及對政治行為的參與積極性的降低,這需要我國采取全面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彌補。
3.1 規范涉及大學生切身利益的經濟制度
首先,應該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不動搖。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近年來GDP增長一直保持在9%以上,而據有關研究表明,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會帶動大體80到100萬個新增就業的崗位,這對于緩解現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具有重大的意義。其次,還需要加強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的執行力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強調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這對于大學生群體而言,可以減少城鄉差距給農村大學生帶來的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壓力,同時也可以改善大學生仇富和對社會公平問題的看法,最終樹立公平、關愛和理性的政治心理。
3.2 制定和執行民主政治制度
民主制度不僅是一個國家民主建設的集中表現,也是一國公民素質的彰顯,大學生作為民主制度建設的后備軍,他們對于民主事務的關注和參與程度對于民主制度當下以及今后的發展和建設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中,應該首先制定明確和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其次,還應該制定相關的鼓勵大學生民主參與各項事務的制度。例如加大民主宣傳制度,開展民主宣傳進課堂和進寢室等活動,進而在高校中營造一種民主、共進的校園氛圍,同時也為大學生走向社會,建設祖國奠定良好的政治心理的基礎。
3.3 努力形成制度合力,培育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
無論是經濟制度、政治制度還是法律制度,我們都應該看到其作用的生成和發揮都不是單一或片面的,相反,它們往往是通過制度間的相互聯系與作用而共同起作用,形成一種制度的合力。只有三者實現優化配置且相輔相成時,才會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引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學生健康的政治心理是其理性的評價和有序的參與政治活動的心理基礎,因此,作為政府機關以及培養大學生的高校都應該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政治心理,進而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實現科學發展的雙豐收。
注釋
① 鄭華聰.我國著作權客體制度的不足與完善[J].科技與法律,2011(5):71-74.
參考文獻
[1] 吳昕春.論公民政治參與的環境要素[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18(4):24-26.
[2] 曾德賢,陳雷櫻.論政治冷淡主義情緒[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3):39-44.
[3] 孔德永.目前影響公民政治參與的原因分析[J].齊魯學刊,2011(2):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