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我國五千年悠久的文明發展歷史中,形成了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國民族文明的象征和智慧的結晶。我們要吸收和借鑒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將其繼承和發揚下去。教育在文化傳承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文化積淀和人文素養對學生的學習成長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教師隊伍的傳統文化教育顯得格外重要。本文通過分析師資培訓中小學教師傳統文化的教育現狀,提出了如何加強文化教育的策略。這對我們民族精神的傳承以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師資培訓 加強 中小學教師隊伍 傳統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1 目前師資培訓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1.1 重視專業知識教育,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
師資培訓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專業水平扎實的教師隊伍,為中小學提供優秀師資,更好地服務基礎教育。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還應具備一定的人文素養。當前的培訓大多非常重視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忽視了對教師傳統文化教育的培養。我們做了專門的調查問卷,發放100份匿名問卷,75%的教師認為培訓更重視專業知識教育,傳統教育內容涉及卻很少。82%的教師認為,應該在培訓內容上加大傳統文化課程的安排,這更有利于教師的綜合素質的提升。95%的教師認為,他們非常希望在培訓當中能安排一節國學課。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們希望通過培訓來獲取傳統文化知識,豐富精神世界,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把中國傳統文化轉化為教育教學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但就目前來說,很多教師沒有讀過《孔子》、《孟子》、《韓非子》、《論語》等包含傳統文化智慧的名著。對于很多歷史典故知之甚少,大部分來自比較泛濫的古裝劇,很多曲解了本來的歷史真相,造成對歷史的誤解,對傳統文化的缺失。一個具備豐富傳統文化知識的教師,自身就是一本內容深厚的書,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能夠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博大的胸襟、豐富的內涵,奮斗向上的精神。因此,我們需要在提高教師專業素質的同時,重視其人文素質的培養。
1.2 課程設置傾向性嚴重,傳統文化教育缺乏
目前師資培訓課程的設置,還是更偏重于專業性,對于傳統文化課程的安排非常少。在培訓課程的內容和總量上都存在著傳統文化不足的問題。在認識上也缺乏對傳統課程的設置的高度重視。課程設置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革新,加強傳統文化的經常化、制度化、系統化建設。在培訓中,教師們更注重專業理論的學習及教學技能的提升,忽視對人文素質的需求。中小學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承載著升學的壓力,加之有的教育局規定評優評職稱要同繼續教育學分掛鉤,要求教師在年限之內完成規定學時和修滿規定的學分,要完成集中培訓、校本研修、遠程網絡等模式的學習任務,由此可以看出,教師不僅要完成工作,還要完成一定量的學習任務。在這種情況之下,有的教師將培訓當作任務去完成,就是為了完成學時學分評職稱,沒有真正地把握培訓的實質,讓培訓流于形式。
2 在師資培訓中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1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強愛國主義情懷
中華民族創造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淵遠的歷史、博大的哲學思想、偉大的科技發明、輝煌的文學藝術等給我們提供了精神的享受和物質的支持。中華民族的先輩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的寶貴資源,這是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
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感到驕傲和自豪。感受祖國歷史文化的悠久和深厚,更加激發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中華民族創造了璀璨的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了老子、孔子、莊子、韓非子等古代優秀的哲學家,用他們的智慧總結人類歷史存在發展的精華,他們的哲學思想影響著至今的中國甚至世界。《詩經》、《楚辭》、《春秋》、《論語》、《道德經》等古代文學構成我們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凝結了古人智慧的結晶,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留給了我們諸多文學盛宴,讓我們感嘆古人的精妙,我們吸收其中的精華并將其不斷地傳承下去。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這不僅推動了我國科技的發展,也推動了世界科技的發展,促進了人類歷史的進程。還有流傳下來的音樂、舞蹈、雕刻、繪畫、書法等各種形式的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對美的鑒賞能力。這都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通過傳統文化的教育,讓教師和學生們了解民族的發展史,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增進愛國主義情懷,為建設好祖國盡自己的力量。
2.2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教師承載教育興國的使命。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教育教學能力,更要具備強烈的民族精神和人文素養。由于目前中小學教師平時有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升學的壓力,老師們一味地重視學科專業知識的講授,卻忽視了自身傳統文化知識的累積。傳統文化知識包含了語言文字、道德倫理、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宗教等廣博的內容。加強傳統文化教育,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加深傳統文化的積淀,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駕馭課堂,讓學生們接收不同角度的知識面,擴寬視野,提升認識高度,開發他們的學習能力。另一方面,傳統文化所包涵的民族精神,激發教師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會在課程上將這種民族認同感滲透給學生,讓學生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操。因此通過加強教師的傳統文化教育,提升教師的人文精神、人文素養,并將其轉化為教育教學的能力,推動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2.3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教育資源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它是多種元素的集合體,我們將秉承前人的文明繼續前行,完成我們的民族復興之歷史使命。傳統文化內容包羅萬象,值得我們學習、利用和挖掘。教育和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繁榮發展的根基。傳統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教育價值,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教師培訓和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具有一般的知識教育和技能教育所不具備的教育功能,它對民族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培育將有著與科學技術教育同樣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成為具有活力的精神動力,推進學校的科學技術教育。①我們將充分利用中國哲學、歷史、文學、藝術、工藝、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資源,加強對教師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為他們創造地去開發課程資源,教活課堂提供了先決條件。通過學習消化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吸納華夏民族和諧的文化精神,讓教師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特殊功能,積極開展各類傳統文化傳承的實踐活動,將傳統文化成果以及民族精神傳遞給學生,進而培養出具有人文素養和文化底蘊的全面人才。
中國傳統文化對于培養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和道德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培訓、理解、轉換,透過課堂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這對于中小學生進行世界現、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中則有更為重要的意義。針對我國傳統文化教育不足的現狀,我們主張在“國培計劃”等高規格、高標準的培訓項目課程設置中引入傳統文化課程,探索傳統文化在中小學各學科教師培訓中的影響和作用。
注釋
① 陳叢耘,孫汝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與重建[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