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進行道德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道德教育的困境,研究和分析產生各種困境的原因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必然選擇。本文著重選擇近十年來相關的學術著作,對所述原因進行綜合概括,希望有助于我們在以后的研究中發現問題,把握方向。
關鍵詞 道德教育 困境 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1 時代背景因素
首先,有研究者將我國目前道德教育的歷史原因歸結到社會轉型上來,認為我國目前主要的國內形勢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轉型。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在社會的轉型時期,“社會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復雜化”是造成困境并成為“阻礙道德教育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①其次,多元文化背景也是原因之一。文化的多元必將產生價值觀念的不同,而不同的價值觀念將會直接的作用在個體的思維及行為上,價值的相對主義也盛行開來。②不同的道德價值觀之間的各種沖突在所難免。多元文化的社會想要穩定和發展,必須要有強大的整合力,③但就目前來說,我們現在的多元文化整合力比較弱,各類的價值觀念沖突非常明顯,道德教育自然也就處在困境之中了。
2 道德本質因素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多種道德本質的觀念錯綜復雜難以形成一種統一的意見,這對于道德教育來說,無疑造成了一個困境。其中,比較傳統的觀點認為道德的本質是一種規范,道德就是各類調節人與人、集體、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準則的綜合。④與此相反,“主體性”道德本質觀則立場鮮明的強調熱在道德活動者的主體地位,以及道德對于個人的自我發展,自我肯定和自我實現的意義。還有學者認為道德的本質是勞動以及在勞動過程當中的合作關系。物質決定意識,道德是必然產生于物質實踐即人類的物質資料生產勞動,并在勞動的過程當中依靠個體與集體之間的勞動關系不斷地調節和整合,達成一種共贏的合作關系。另外,認為道德本質上是依靠主體的私人權力來維護和起作用的社會制度也大有人在。然而這種觀點還是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規范,并且是一種最為穩定的社會規范。⑤
3 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因素
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脫離。(1)道德教育理論被架空。⑥我們的道德教育目前堅持的仍然一元化的理論導向,輕視甚至忽視了多元化理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2)理論本身的滯后性。理論擁有自身發展的線路,有時也是不與實際同步的,就道德教育來說, “理論的進步落在了德育實際之后,使得理論的指導性被經驗的指導性所代替。”⑦(3)理論來源脫離了實踐。如今很多的德育研究者所得出的道德教育理論的來源幾乎是從各類的書籍中得來,造成了德育目標的高難度和理想化,道德教育困境也就更加明顯了。
從道德教育實踐來看,道德教育不依據已有的科學理論進行,造成了實踐脫離了理論,同時也是多種道德教育方法上錯誤的原因。研究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道德教育的政治化、道德教育的科學化、道德教育的成人化、道德教育灌輸化等等。⑧除此之外,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中介薄弱也是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政府、高校、校長教師等多方面因素直接的決定了理論是否能夠落實到實踐中。⑨
4 課程體制因素
有研究者指出,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學校道德教育一直是采用“專人工作化”,這樣一來就直接剝奪了其他學科在課堂教學時進行道德教育的權利和機會,還造成了教師“責任”與“職權”的錯位和混淆。⑩其次,站在其他教師的角度上,也可能會引發責任推諉和談話的意識。更為嚴重的是,將道德教育從教學中剔除出來,不但不能更好地進行學生品格素質的塑造,反而也使教學本身失去了其應有之意。
5 道德教育內容因素
現在的道德教育主要依靠課堂的教學,然而課程本身所設置的虛擬的道德沖突并不能必然地使受教育者在面臨真正的道德兩難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為。真實道德情景下的真實道德沖突和虛擬的道德沖突產生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大相庭徑的。真實的道德沖突突出的蘊含著直接而顯著的道德教育價值而虛擬的沖突雖然能引發學生部分的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認知。豘所以,書本上所虛擬的道德沖突并不能完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產生同樣的選擇,有效性受到很大質疑。道德教育的內容也脫離了實際。
6 德育評價因素
道德本身存在著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不同地域的人對同一件事情的評判標準也不同。在現在的道德教育中,成人對自己思想行為的要求與成人對孩子的思想行為的要求存在極大的不一致,這就造成了道德評價的混亂。豙一方面,成人要求孩子寬容理解,做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另一方面成人卻不能先人后己,不計名利;一方面要求孩子勤奮學習,熱愛科學,另一方面,成人自身卻懈怠學習,熱衷迷信,等等。這種情況不僅僅造成了道德教育的困境,還造成孩子世界和成人世界的隔離,疏遠和不信任。
7 教師因素
教師在對道德教育理論運用于實踐的效率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使道德教育陷入了困境。豛首先,教師對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上。有些教師重視學生的品格教育,但是有些教師卻不然,沒有認識到自己是一名道德教育的承擔者。其次,部分教師的德育理論知識不夠豐富,德育修養也沒有達到道德教育所需要的水平。最后,教師的個人品行也是影響道德教育的重大因素。“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學識,道德品行也需高尚。而那些言不正,行不端的教育工作者不但沒有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還會誤導學生。
8 結語
研究道德教育困境產生的原因是推進我國道德教育建設的必然途徑。當前對道德教育困境原因的分析多數都是僅從某一點出發,缺乏全面、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具有深刻理性的著述較少。另外,有部分學者在分析原因是將其現象和問題的原因相混淆,甚至會有本末倒置的情況發生。最后,我們能從研究人員的著述中找到很多關于道德教育困境的研究成果,但是我們的道德教育現狀依然不是很樂觀。
注釋
①豙豛蘇洪曲.轉型時期阻礙德育目標實現的主要因素分析[J].德育視點,2006(12).
② 馮永剛.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困境及應答[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
③ 馮建軍,傅淳華.多元文化時代道德教育的困境與抉擇[J].西北師大學報,2008(1).
④ 陳平.當前學校道德教育的困境、誤區與對策[J].探索與爭鳴,2002(8).
⑤ 杜振吉.近三十年來關于道德本質問題的研究綜述[J].道德與文明,2010(2).
⑥⑦⑨李燕.簡析德育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三個層面[J].班主任之友,2002(11).
⑧ 王佳瑩.生活德育理論與實踐的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長春理工大學,2010.
⑩ 王占魁.論學校道德教育困境的終結——對當前學校道德教育困境的還原性診斷與出路探詢[J].教育科學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