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有知識,有活力,但是也有著情緒困擾,大學生的情緒有四個特征:豐富性、不穩定性、沖動性和層次性。本文著重討論了大學生情緒的特點以及大學生情緒管理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大學生 情緒 情緒管理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1 情緒
1.1 情緒的定義
情緒是個體對外界刺激的主觀體驗和感受。這種體驗會產生心理反應和生理反應。情緒是日常屢見不鮮并親身體驗著的一種心理活動。它給人們帶來快樂和滿足,又使人不可避免地遭受苦惱和折磨。
1.2 情緒的特征
1.2.1 情緒是多成分的復合過程
情緒包括內在體驗、外顯表現和生理激活三種成分:(1)情緒是獨特的主觀體驗。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體驗,但每個人的體驗卻不完全相同,不同的人在遇到相同的情境時會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甚至完全相反的情緒體驗;而同一個體在面對不同情境時自然是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甚至同一個體在不同時間面對同一情境時也有可能產生不同的情緒體驗。(2)情緒具有特殊的外顯表現,最常見的情緒外顯表現就是表情,即面部表情,雖然每個人都會產生喜怒哀懼四種基本情緒,但是對這些情緒的表現即面部表情卻是不同的。雖然每個個體對各種情緒的表現不盡相同,但是也有著人類各種表情的共通之處,這也是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可以通過表情進行交流的原因。(3)情緒發生在一定的生理激活水平之上。神經系統的激活水平為情緒的發生提供了生理基礎。從延髓到腦干部位的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經過邊緣系統通向高級中樞,直到大腦皮層傳送的彌散性沖動支持著腦的一般激活水平和狀態,即情緒狀態。網狀結構的下行神經纖維又把信息輸送回來,協調著腦的激活水平和情緒狀態,提示各種具體情緒之間的性質和差別,并支配著行為。
1.2.2 情緒具有多維量結構
馮特(Wundt)于1896年提出了情緒的三維理論。他認為情緒是三個維量構成的。每一個維量都是由一對相反的詞組成,代表著一種情緒的兩極,而情緒的發生就是從一端向另一端變化的過程。這三個維量是:愉快-不愉快、興奮-沉靜、緊張-松弛。馮特的情緒三維理論雖然建立在主觀推測的基礎上,但它至今仍有理論和實際的意義。迄今為止,最典型的多維量表應以普拉奇克(Plutchik)為代表。
1.2.3 情緒是生理和心理多水平整合的產物
從進化的觀點看,情緒作為腦的功能,首先發生在神經組織進化上古老的部位。隨著人類的進化,大腦皮質、尤其是前額葉的發展對情緒與認知的整合起著重要的作用。
1.3 大學生情緒的特征
(1)豐富性。從高中生變為大學生,接觸面變廣,各種不同的新鮮事物,從前沒見過的人事物全部涌現進大學生的視野中,不同的情境必然會讓大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而這些情緒由于個體成長經歷的不同又有所不同,因此大學生的情緒體驗有著豐富性的特征。(2)不穩定性。大學生作為一個年輕的群體,性格還有很多不穩定的方面,因此大學生的情緒很容易受情境的影響。(3)沖動性。大學生處于青年期,自尊心強,對外界評價敏感,情緒容易激動,在面對突發情境時容易沖動。由于對未來的期望高,當現實世界與理想相去甚遠時,就會產生焦慮和浮躁的情緒,加之缺乏自制力和辨別力,在應激情況下往往會產生不可預期的結果。(4)漸變性。大學生的情緒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從大一時的沖動易激到大四時的沉穩,從大一時的豐富多變到大四時情緒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情形,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
從高中生變成大學生,接觸到新的學習環境、生活環境,與以往不同的人際關系,大一新生必然要經歷一個適應期,有的人適應能力強,很快融入新的生活。而有的學生由于某些原因,適應新生活的過程很長甚至有些學生不能適應新生活,這時就會產生悲觀失望焦慮等情緒,這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極其有害的。
大二大三的學生經過一兩年的大學生活,對于大學生活已基本適應,這時情緒比較平靜,不會有太大波動,這個階段令大學生產生情緒波動的事件一般是愛情和學業成績。
大四的學生臨近畢業,論文寫作的壓力,找工作、考研或出國的壓力紛紛向他們襲來,家人朋友可以給予的幫助是具體的,但外界事件對自身造成的心理壓力卻是只能自己承受的,這個時候的大學生情緒波動大,敏感,可能會因為外界的一句話而傷心難過很久,也可能因為家人朋友的關心感動不已。
2 情緒管理
2.1 情緒管理的定義
情緒管理是對情緒的一種管理方式,這里主要是強調對自己情緒的管理,即自我情緒管理。自我情緒管理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情緒現狀、情緒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對自己的情緒的一種控制。具體來說就是當自身的消極情緒產生時,在合理的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為自己找到一個宣泄不良情緒的方式。
2.2 大學生情緒管理的意義
好的情緒管理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也是大學生培養良好人格的保證,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標志,同時情緒管理也有利于大學生構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
2.2.1 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的積極行為
大學生的情緒有不穩定和沖動的特點,如不能有效管理情緒將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因此應對情緒進行管理。大學生進行情緒管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提高積極情緒出現的頻率,進而增加積極行為。
2.2.2 有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情緒管理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大學生學業成績的高低是其價值的最直接表現,情緒不穩自然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而影響學業成績。因此,提高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利于維持大學生穩定的心理健康狀況。
2.2.3 有利于學校的和諧發展
大學生還不夠成熟,情緒對他們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大學生處于積極的情緒狀態下時,所有的事物在他們眼里是美麗的,甚至平時不想服從的管理都變得可以接受,但當大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時,學校的管理對其將形同虛設,因為這個時候他們只會沉浸于自己的情緒體驗中。因此,幫助大學生管理其情緒,教授大學生如何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緒是如今大學教師的另一項重要任務。
情緒管理無論是對大學生本身還是對大學都是至關重要的工作,學校與學生應積極配合,提高大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特別是對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有助于構建和諧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