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幫助大學生認識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深刻內涵并貫徹落實到其日常學習工作中,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及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的實現,更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長遠發展。輔導員必須認識到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性,積極拓寬思路,拓展教育途徑,結合自身示范,利用日常教育、實踐教育、典型教育、時事教育、媒體宣傳和氛圍育人等手段,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 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第二十次全國高校黨建會對高校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建設也進行了部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育人的一項重要任務。
1 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高校德育工作要引導大學生學什么、知什么、做什么、成為什么樣的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全民教育的導向,更應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當代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深刻認識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涵并貫徹落實到其日常學習工作中,不僅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及全面建設小康目標的實現,更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長遠發展。因此,高校輔導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結合時代特征和要求積極豐富自身、提高業務技能,積極探索工作新方法,幫助大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合格接班人,完成黨交給的歷史任務。
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對高校輔導員工作提出的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為當代大學生所感知、所認同、所掌握,并內化為大學生比較穩定而又普遍的價值取向。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與內容,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做到以下幾點:
(1)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高校輔導員應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學生,引導學生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共同選擇并為之奮斗的目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輔導員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感召和凝聚學生,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轉化為大學生奮斗的動力,成為他們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奮斗目標。
(3)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輔導員要改變和提升大學生的精神風貌,特別是在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上,使大學生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投身學習和生活中。
(4)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是實現文明生活的重要基礎,輔導員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學生,培養大學生為人民服務、報效祖國、回報社會的責任感。
3 高校輔導員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途徑
高校輔導員可以利用自己的職位優勢,對大學生進行細致的、全面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大學生不僅能在學業上畢業,也能在人格修養上畢業。高校輔導員應該不斷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利用自身示范感化學生。高校輔導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工作者,與學生相處時間最多,容易成為大學生學習的榜樣和模仿的對象,輔導員的道德修養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的道德選擇。所以,輔導員要深刻領會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學生工作中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日常工作,加強對大學生人文關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化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利用日常活動指導學生。高校輔導員應抓住一切有利契機,在開展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在大學生申請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助學金等資助項目時,注意開展誠信教育和感恩教育,要求大學生做義務奉獻回饋社會;也可將大學生的日常道德規范明確融入評優評獎制度之中,培養“誠信、責任、奉獻”的良好學風。輔導員要在大學生中經常性的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在兩會、黨代會召開時,通過舉辦專題學習會、“模擬兩會”等活動讓大學生關注時政,將國家之事融入自己的視野;時常開展學習模范典型活動,如開展學習“雙百人物”事跡、優秀共產黨員紀錄片展播等,讓青年學生在學習先進人物中堅定信念和汲取力量;通過舉辦“父母情、同窗情、師生情、母校情”等系列情感教育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讓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職業觀,并積極引導學生投身“西部計劃”,到部隊、到基層進行鍛煉,鼓勵學生去國防單位工作,積極獻身社會主義建設;并通過開展創業創新教育,為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咨詢與知識培訓,邀請成功創業人士舉辦講座,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業,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精神。
(3)利用實踐教育啟發學生。與課堂教學相比,實踐教學更具體、更具有感染力,輔導員應注重大學的情感體驗和生活實踐。在校園內,開展素質拓展、社團活動等,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在集體活動與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應積極為學生搭建專業知識實踐平臺,如通過參觀實驗室、參與課外科技競賽,培養學生的動手創作與創新能力。在校外,以建立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基地等形式,為大學生黨員搭建奉獻服務平臺; 充分利用愛國主義教育教學基地進行實地教學,組織學生祭掃革命烈士陵園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城市規劃館等引導學生關心和關注社會的建設與發展;組織學生開展 “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與調研等活動,增強大學生對我國基本國情的了解,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讓學生深入企業、社區以及進行生產勞動等形式,讓大學生們切實的了解基層,在實踐中熏陶思想情感、充實生活、增長才干。
(4)利用同伴典型帶動學生。輔導員在社會主義主義核心體系教育過程中,應充分發揮黨支部、團支部、各類學生組織及班委會的作用,指導學生骨干組織開展學生活動,輔導員把握活動的方向,要求講政治、講正氣并具有社會實際意義。優秀的學生黨員和學生骨干可以帶動和影響周圍的一批學生,所以要采用良好的選拔機制將優秀的學生納入黨員隊伍和骨干隊伍,并加強對學生骨干的培養,除了各級骨干培訓班,要在學生骨干中時常開展沙龍、論壇活動,通過思想交流和引領不斷提高學生骨干的思想覺悟和工作水平,以此帶動對全體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輔導員要善于挖掘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典型人物,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組織如“尋找身邊的榜樣”等評選活動,一方面要通過公正的選拔,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推薦他人,讓學生學會認可他人、自發的學習他人;對于選出的先進典型要大力宣揚,如許多高校還開展勵志之星、服務之星、校園先鋒等評選活動,并召開專題報告會等進行廣泛宣講,用學生身邊的實例去教育和感染他們。
(5)利用時事熱點指引學生。輔導員除了利用好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程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還需要結合當時的熱點新聞事件加強教育引導。大學生對國際國內發生的政治事件很敏感,愛國主義熱情很高,輔導員要利用好學生的熱情,可邀請形勢政策教育專家做講座,也可邀請老同志、老黨員對大學生進行座談,幫助學生了解事件的本質,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使他們能夠正確的看待各種矛盾和斗爭。組織學生探討他們所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并加以正確的引導,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6)利用媒體宣傳吸引學生。在網絡普及的今天,高校輔導員還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積極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如通過微博、 QQ群、人人網等媒體頻道,設置與時政相關的專欄,通過圖片展播等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傳遞給每個大學生,增強教育的針對性。輔導員也可利用紅色專題網站、優秀典型宣傳網站等,讓大學生切身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校園、在身邊。甚至可以通過網絡,開設網絡課堂,邀請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專家、學者走進新媒體,錄制精品教學視頻,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滿足大學生自我學習的需要。
(7)利用環境氛圍引領學生。輔導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積極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文化。以重大節日、歷史事件為契機,深化大學生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理性認識,培育廣大學生的愛國情操、創新精神。如在慶祝建國、建黨之際,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辯論會、詩歌朗誦、知識競賽及文藝表演等,寓教于樂,讓青年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在學雷鋒日、紀念雷鋒誕辰之際,組織學生開展學雷鋒等活動,倡導學生樂于為他人服務,培養他們樹立樂于奉獻的人生姿態;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寢室美化大賽,在班級、年級中開展文化教育,如班級風采展示、紅旗團支部評選等活動打造集體文化,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640,646.
[2] 趙榮.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J].太原大學學報,2009(12).
[3] 李軍.高職院校輔導員德育工作的創新實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4] 張兆吻,陳青波.新媒體視域中的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