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班級文化建設對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環境,塑造學生人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高三新組建班級來說,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是溝通師生、生生關系,緩解學生壓力提高學習效率的不可缺失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高三新建班級 班主任 班級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
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教學效果又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未來,高三年級班主任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學生成績上,往往忽視了班級文化建設。這樣的班級往往存在如下情況:同學們原先來自不同的班級,相互不熟悉,而且因為是畢業班,學習壓力大,所以班上很少開展活動,同學之間幾乎沒有交往,關系冷漠。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努力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建設是高三班主任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1 班級現狀分析
1.1 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該怎樣打破僵局?
一方面,班主任剛剛接手新班級,對班級學生情況還不太了解,對班級發展大方向還未有清晰定位;另一方面,作為高三新組建班級,班主任又面臨嚴峻的高考升學壓力,課時緊張,不宜過多開展班級活動。
1.2 學生:同學之間幾乎沒有交往,關系冷漠
首先,高三學生的社會意識已接近成熟,他們更多的開始考慮個人前途的問題,這一特點使高三學生做事的盲目性減少,計劃性增強,特別是表現在學習上。此時,他們的學習帶有更強的目的性——為了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其它與學習無關的活動都不愿過多參與。其次,高三學生自我意識增強,心理和思維上都具有更強的獨立性。他們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很好地處理。學生不愿家長和老師過多過問自己的學習;由于高三學習競爭激烈。,部分學生由于不自信或是保守心態,不愿和其他同學交流學習心得或請教疑惑;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剛剛組建的新班級,學生普遍存在“戀舊”情結,與原班級同學交往較多,而與新同學交流不多。這就使同學之間缺少了合作,缺乏學習激情,影響學習效率。再次,高三學生學業壓力大,學生的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突出,緊張、焦慮會成為困擾學生情緒的主要問題。一次考試的失敗可能會讓學生意志消沉,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十分重要,這既有助于使學生減輕高考壓力,輕松復習應考,克服焦慮、浮躁的心情,又有助于形成班級凝聚力和戰斗力,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發展。
2 班級文化建設目標
所謂班級文化,通常是指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的總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是班級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和成功的關鍵。班級文化能公開或潛在地給學生一種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熏陶和改造,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①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和目標發展,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
高三,在一個學生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在當前日趨激烈的升學壓力之下,既要讓學生減輕強大壓力,輕松復習應考,又要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以適應未來社會,就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作為一個群體,要使其更具有凝聚力和戰斗力,就必須要創造自己的文化積淀,形成自己的文化氛圍。作為一位高三班主任,能否搞好班級文化建設更是意義重大。
針對高三新組建班級,筆者認為其文化建設的目標核心詞是“凝聚力”和“參與意識”。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管用什么樣的勸說,也做不到一個正確組織起來的、自豪的集體所能做到的一切。”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具有重大的教育作用,它的影響往往比班主任的力量要大得多,教育的效果也好得多。而這樣的班集體首先必須是一個具有凝聚力的組織。當班集體成為一個凝聚的組織時,班集體的奮斗目標才可能內化為班級組織的自我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而也只有在此時,和諧的心理氣氛、健康的集體輿論和自覺的內部紀律等這些優秀班集體所必需的構成要素才有可能在班級組織中生根發芽。
3 班級文化建設的實施途徑
3.1 班主任建設
無論哪個年級,班主任接手新班級的首要任務即是樹立威信。“威”是精湛的業務和崇高的人格。只有擁有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業務能力,學生才會被班主任的才華所吸引,才會心悅誠服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這是班主任建立威信的前提,也是得到學生認同的第一步。有了這個前提,班主任才能順利地開展各項班級管理工作,才能創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才能推動學生刻苦學習,不斷上進。“信”是說到做到,信任學生。
3.2 物質文化建設
實行“值周制度”。將班級成員隨機分為若干大組,以“月”為單位輪流負責班級的環境美化、板報設計等活動,并開展評比活動。(1)板報。板報每月一期,以鼓舞士氣、強調團結,拼搏奮斗為主線,每期設計前廣泛發動全班學生討論主題,而從采購到制作均由一組同學完成,既放松全班心情,又鍛煉學生能力,在無形中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2)制作照片。將班級全體同學的個人照貼于教室一面墻上,并附上每位同學的座右銘。這既展示了各位同學的風采,增進互相了解,又可以為班級增添溫馨的“家”的氛圍。(3)擬定班級口號和奮斗目標。發動全班同學征集班級口號、討論班級目標,并分別張掛于教室前后方墻壁。(4)在講桌上布置綠色植物。綠色植物為教室營造出一種生機勃勃之感。
3.3 制度文化建設
高三學生隨著年齡增長,自主獨立意識也相應更加凸顯,紀律性、合作意識不強。因此,班主任需要從制度方面著手,以一些強制性手段約束學生行為。制度的確立,避免了教育教學管理上的隨意性,也控制了學生行為上的散漫性,這對培養學生良好行為規范、培養學生集體意識有著重要作用。(1)充分利用“值周制度”,對班級紀律進行監督、記錄,并建立班級會議制度、請假制度和考評制度,形成學生自治管理模式。(2)跑操制度。
3.4 精神文化建設
(1)利用簡短時間召開主題班會進行鼓動宣傳,形成“班級宣言”,并每人印發一份,讓學生凝聚在一起共同奮戰,攜手前進。(2)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課前課后幾分鐘時間,或在教室內,或在上學與放學路上,只要能找到機會就應該積極與學生交流。(3)保持并適當強化某些傳統文體活動,并適當開展新的活動形式,活躍班級氣氛,鼓舞班級士氣。(4)抓住某些契機(如成人儀式,運動會等),圍繞“成長”“奮斗”等主題開展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
注釋
① 劉昌海.加強高校班級建設的思考——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