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滿足大學生心理需求,實現其正常發展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是他們順利完成學業、不斷完善自我的根本保證。當前,我國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不容樂觀,人際關系不協調已成為困擾當前大學生的突出問題,嚴重影響著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給高等教育帶來了損失。因此,認清問題的成因,對正確掌握處理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方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大學生 人際關系 成因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1 大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不健全是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的主要原因
當代大學生個性鮮明、思想活躍、自主自信、善于表現、渴望知識。但受到身心發展規律的制約,尤其是低年級的大學生在心理上還不成熟,不健全,在自我認知、情緒控制方面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同時,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當代大學生面對的就業壓力和情感困惑加大,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因心理問題走極端的大學生呈不斷上升趨勢。眾多心理學家在對青少年同齡階段的群體心理健康狀況對比研究中,發現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要遠遠低于其他群體,已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人群。在總體上,當前校園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有20%左右的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2 大學生人際交往知識匱乏,缺乏交往溝通能力是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的重要原因
首先,大學生溝通能力欠缺與家庭的教育方式有關。當代大學生都是20世紀80年代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后出生的,以獨生子女居多。父母和長輩的過分寵愛,養成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和自私自利的品性。缺少與子女的平等交流,沒有鼓勵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孩子長期處于一種被動接收的思想狀態,沒有養成自己的獨立思考的習慣。他們一旦踏入大學開始集體生活,這些弱點就暴露出來,在與別人交往時,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強調自己的感受,忽視他人的存在。
其次,大學生溝通能力欠缺與學校的教育方式有關。在我國現行的教育模式中,通行的是灌輸式教育,基本上都是老師講、學生聽。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過分強調“師道尊嚴”,忽略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缺乏溝通的主動性。進入大學以后,部分大學生忙于學業,只關心個人成績;部分學生則忙于社會活動,同學之間缺乏互相關心;部分學生沉溺于個人玩樂,根本無暇顧及他人。這些因素嚴重影響大學生之間的正常溝通。
3 家庭環境差異是造成大學生人際關系不和諧的間接誘因
家庭作為一個人成長過程最重要的生活環境,對個人的行為、習慣產生長期、深遠的影響。不良家庭環境會給學生的心理成長帶來負面影響,限制學生良好的個性發展,使其更容易產生人際交往困惑。在單親家庭或是家庭變故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往往會出現“自我封閉”心理,不愿交往,不敢與人交往;在不和睦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學生,因為成長過程中充斥著緊張與對抗,往往會封鎖自己,不愛與人交流,對人缺乏足夠的信任;在從小缺少愛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缺少安全感,自我防衛心理過重,潛意識里會對周圍人產生敵意,自尊心過強,內心極度敏感,極易為一些小事產生苦惱甚至怨恨;從小在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學生,成就體驗缺乏,多表現為自卑、內向、害怕犯錯,容易出現情緒化人際障礙。與此同時,家庭經濟環境的不同也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習性。貧困家庭的大學生,由于物質條件的匱乏,很容易在同學面前感到自卑,表現得敏感,不愿意與人交往。
4 社會轉型和生活方式變化影響大學生溝通能力
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書本化教育和市場競爭的現實,外界的定位及自我期望的落差,以及學習、情感、經濟、家庭等方面壓力的影響,容易使一些大學生產生強烈的失落感,導致一些心理疾病:一是自卑心理。由于外界因素(如家庭出身、生理缺陷、經濟狀況等)的影響和自我的消極評價,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總感覺別人瞧不起自己,從而極力回避與他人接觸。二是孤獨心理。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巨大的就業壓力直接加劇了大學生之間利益沖突。部分大學生無法擺正友誼和競爭的正確關系,表現為獨來獨往,不愿與他人往來。三是嫉妒心理。部分大學生缺少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不能正視別人的長處和優點,在面對別人的成功時,不會自我調節,總是憑空設想對立面,很難與他人和平相處,更談不上心理相容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5 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影響當代大學生的交往動機
市場經濟是不同于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一種經濟體制模式,是以利益最大化為驅動力,通過供求、價格、競爭等市場機制配置社會資源和引導社會經濟的經濟體制模式。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求利性經濟,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動力機制。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很容易使人們過分關注自己眼前的、局部的經濟利益,造成人際關系的趨利化,打破了傳統的“重義輕利”的人際交往準則和“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價值取向,容易形成人際交往中的拜金主義和極端功利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人際關系中難免少了些往日的直率、忠誠和互助,增加了些功利、虛偽和利己的成分。這些負面影響不可避免地滲入到大學校園之中,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市場經濟體制影響下的大學生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不得不時刻注意傳統人際關系與現實人際關系尺度的把握,時刻調和自我人格完善與追逐利益之間的矛盾,這給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們處理人際關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容易造成大學生人際交往動機的功利化。
6 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發展影響當代大學生的現實人際關系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現代通信工具的普遍應用,大學生人際交往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網絡技術和現代通信工具大大縮短了時空距離,在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加廣泛、方便、快捷、靈活的同時,也形成了大學生現實人際交往新的障礙。現代網絡和通信技術直接顛覆了傳統的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往方式,減少了大學生面對面的情感交流機會,割斷了真正意義上的人際交往,容易使大學生產生與現實生活的距離感,產生交際情感障礙。同時,網絡世界的相對獨立性、隱蔽性、誘惑性容易使一些在現實世界人際交往受阻的大學生轉向虛擬世界尋求安慰和滿足,必然導致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弱化,由此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更加忽視對現實人際的需求,從而更加沉溺于網絡,脫離現實,最終形成退縮孤僻、自我封閉、自卑冷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