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李錦記是個例外。
這家公司已有124年的發展歷史,李家一直保持著100%的股權。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曾表示,要做百年老店,可以向李錦記學習。
家族企業的傳承是世界性的難題,能傳承到三四代更是小概率事件。
有組數據,只有30%的家族企業能夠順利延續到第二代,能夠將接力棒順利傳到第三代家族成員手中的僅為10%~15%,能過渡到第四代的不到5%。
李錦記何以能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
柳傳志很推崇李錦記的“家族委員會”制度,“制定一套機制統一家族意見,規避家族內部產生矛盾,有效解決交班問題”。
在家族內部,李錦記甚至有一部家族“憲法”,由家族最高權力機構“家族委員會”制定和通過,“立憲”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家族的延續。
事實上,李氏家族也曾有過“分家”歷史。
李錦記家族第三代掌門人、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文達親歷過此前的兩次分家,當時兄弟反目,親人間劍拔弩張,事后不再往來。
兩次分家給李氏家族成員造成了深深的傷害。李文達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再面對第三次家族矛盾。2003年,李文達四子李惠森向家族成員提議,成立家族委員會,這是李氏家族核心成員的溝通平臺,同時也是家族的最高決策和權力機構。而家族“憲法”也是總結了之前的經驗和教訓制定出來的。
今年是李惠森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連續第五年提案,關注家族企業傳承。
從2008年的“為家族企業傳承換代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到今年的“關于鼓勵建立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分享平臺的建議”,李惠森希望以香港的家族企業為例,探討內地民營企業的傳承問題。
他回憶說,剛開始提案,關心的人并不是特別多,甚至有一些代表委員拒絕承認自己是家族企業。最近兩三年,關注這個問題的企業家代表委員有明顯增加。
經營企業并不難,難的是延續經營。內地的家族企業大多處于第一代向第二代傳承過渡的階段,對于他們,傳承百年的李錦記家族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可以分享?
Tips
Q:百年老店如何在公司利益與家庭成員的個人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A:“家族委員會”下屬5個部門:業務(醬料和健康產品)、家族辦公室、家族基金、家族投資和家族學習與發展中心。每個項目由四兄弟分別負責,任期兩年,可以連選連任。
目前該委員會的核心成員有7人:李錦記集團主席李文達和太太,以及他們的五個子女:長子李惠民、次子李惠雄、三子李惠中、四子李惠森、女兒莫李美渝。
每次開會,他們不談經營,而是戰略上規劃家族建設,比如研究家族憲法、家族價值觀以及下一代培養等內容。企業事務則留在家族會議之后連續三天的董事會上去討論,盡量避免將家庭問題和公司問題混為一談,有利于避免家族成員過分干擾企業事務,又能維持家族在企業中的話語權。
這種家族會議往往以家族旅游的方式召開。這既是一次家族成員了解彼此思想方法的好機會,也能讓第五代了解家族使命、熟悉家族生意,無形中產生的凝聚力也對第五代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李文達眼中,“公司只是家族的一部分,我們關注家族怎么延續,家族利益至上。”沒有家族內部的和諧,家族企業的長久發展就無從談起。
Q:如何實現家族經營與職業經理人團隊管理的協同運營?
A:李錦記集團堅持家族控股,具有血緣關系的家族成員,才能持有公司股份;下一代無論男女,只要具有血緣關系,就具有股份繼承權;董事局一定要有非家族人士擔任獨立董事;醬料和保健品兩大核心業務的主席必須是家族成員,主席人選每兩年選舉一次;集團董事長必須是家族成員,CEO可以外聘。2006年,董事會在全球范圍內招聘了首位非家族成員擔任行政總裁。
Q:下一代如何接手家族生意?如何培養接班人?
A:是否接手家族生意,下一代擁有自主選擇權。
后代要進入家族企業,必須符合三個條件:第一,至少要讀到大學畢業,之后至少要在外部公司工作3~5年;第二,應聘程序和入職后的考核必須和非家族成員相同,必須從基層做起;第三,如果無法勝任工作,可以給一次機會,若仍舊沒有起色,一樣要被炒魷魚;如果下一代在外打拼有所成就,李錦記需要時可將其“挖”回。
對接班人有三條特別的規定,包括“不要晚結婚、不準離婚、不準有婚外情”。尤其后兩條,是家族成員參政議政的必要條件。而一旦有成員違反了這兩條,就要自動退出董事會。
Q:家族成員如何退出家族生意?股份如何處置?
A:如果有人因個人原因退出董事會或公司,股份可以賣給公司,但仍然不離開家族,仍是家族委員會成員,參加會議。家族委員會成員除李文達夫婦外,其余人年滿65歲時退休。
Q:家族“憲法”的內容如何修訂?
A:家族“憲法”內容的制定和修改,必須經過家族委員會75%以上成員通過;一般家族事務的決議超過50%就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