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魯斯在1930年經濟危機中創辦《財富》時,仍然堅信商業將成為社會的核心力量,他說,“一切財富史都是企業史”。于是,他創辦的《財富》(Fortune)、《時代》(Time)、《生活》(Life)三本美國的老牌雜志,名字上遙相呼應。
這話,在他的出生地中國同樣適用。雖然中國的商業史是典型的斷代史,但企業與財富無疑已經在最近的20年里成為了時代的焦點,并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20年里,賺錢在人們口中已經從羞于啟齒變成了理直氣壯,幾代企業家借助時代的東風從地面躍上青云,成為被社會承認的精英階層、改變中國的中堅力量,也有很多人又從云端摔下,引發一串串關于財富的辯論。
現代商業傳統的發軔距離現在時光短暫,但國人對財富的追求始終沒有遲疑,于是在財富榜單的舞臺上,一批批的人來來走走,留下一幕幕悲喜劇讓人回味,我們閉上雙眼回顧起那些企業家們的沉浮人生,回顧起他們親手創辦的企業的興衰成敗,只能感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我們必須給現在依然生存著的企業以及它們背后的企業家們報以掌聲,因為在一個變遷的中國,創立、經營一個企業,所面對的復雜環境足可以扼殺掉一批西方國家的財富神話。中國的企業與中國的社會一樣,是在連跑帶顛中夾生成長,很多企業家一邊還在為企業產權以及由此導致的利益糾葛苦惱,另一邊還必須要承擔起社會責任的理想。
但即便環境如此,也沒有阻止他們求變的渴望。從1980年代開始,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中國新的商業環境已經奠定了基礎,企業代替了政府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企業家的思想甚至比大學里的老師還要深邃,普通人的生活因為這些企業的存在開始與世界接軌,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層面因為財富的效應開始回歸正常。
這一切的改變,都建立在中國商業20年里無數企業的生生死死之上。盡管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們還遠不完美,但這個群體仍然值得我們肯定與珍惜。生者可以成為學習的偶像,死者可以成為反思的對象。商業文明注定要在創新與反省中蹣跚前進,現在誰也無法阻攔中國商業與世界接軌、同步的必然。
1992年,中國商業發展被解開了最重要的束縛,20年之后,面對現在已經被它新打造的面貌一新的社會,我們有必要帶著敬意,為那些在中國商業道路上過去倒下的、以及現在依然在前行的企業,做一張張紀念的卡片,僅以此對中國商業20年來蓬勃的發展做一個小小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