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經濟周期角度出發,利用我國1991—2010年間經濟狀態指數、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及實際利率數據,運用VAR模型分析我國貨幣政策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貨幣政策的變化會對經濟周期產生影響,貨幣政策的沖擊對我國經濟狀態指數變化具有一定的解釋力。
關鍵詞:經濟周期;貨幣政策;VAR模型;脈沖響應
中圖分類號:F83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2)12-0026-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2.05
對于貨幣政策與經濟周期的相互關系和影響,眾學者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楊召舉(2004)在區分經濟周期和經濟波動的基礎上,通過實證分析發現貨幣政策在經濟周期和經濟波動中具有不同的表現并給出相應的理論解釋[1]。李賀(2011)通過實證檢驗就貨幣政策對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進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貨幣沖擊對實體經濟影響顯著、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是造成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的重要原因的結論[2]。劉金全、王雄威(2012)通過實證檢驗發現我國貨幣政策周期與經濟周期之間存在密切關聯,貨幣政策操作也存在相機選擇的內生屬性[3]。新時期,如何調整貨幣政策,應對經濟周期波動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成為決策者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指標選取與變量處理
經濟周期波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相關產業以及相關領域的擴張與收縮的交替變動,它是各種經濟活動的綜合表現。因此,在數據選取及變量的處理中,按照指標的典型性和平穩性、數據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原則進行指標和數據的選取。
首先,本文從經濟周期角度出發,利用我國1991—2010年間國內生產總值等相關數據,構建經濟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將選取的經濟指標數據匯總合成我國經濟周期綜合指數,以描述經濟周期的波動情況(見表1)。
其次,選擇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率M2ZZ和實際利率I作為貨幣政策的參考指標,其中實際利率I數據來源于世界銀行公布的世界發展指標,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1》。表2為研究所需的根據上述分析算出的經濟周期綜合指數(JJZB)、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以及實際利率(I)三個指標的數據。
二、模型建立與實證分析
本文首先對1991—2010年經濟周期綜合指數JJZB、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以及實際利率I三個指標數據運用Eviews6.0進行單位根、協整、格蘭杰因果關系等平穩性及相關性的檢驗,然后以檢驗結果為基礎建立VAR模型,并進一步進行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進而分析貨幣政策對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
(一)序列平穩性檢驗
為了避免出現偽回歸現象,首先對所選數據進行平穩性檢驗。從表3的數據平穩性檢驗結果來看,變量JJZB、M2ZZ和I的二階差分序列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穩的。因此,可以對三者的關系做協整檢驗。
(二)協整檢驗
此時需要考察變量JJZB、M2ZZ和I是否存在長期協整關系。由表4和表5可看到,經濟周期性波動指標JJZB與實際利率I、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的Trace檢驗概率和Maxium檢驗概率均為0,故三者之間存在一種長期穩定的關系。
三)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根據AIC最小的原則,選擇滯后長度為2。通過Eviews6.0軟件對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由結果表5可看出,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是經濟波動指數JJZB的格蘭杰原因,而實際利率又受到貨幣供應量的影響。從短期來看,該結論表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同時兼具外生性和非中性。
(四)VAR模型的建立
利用Eviews6.0軟件和以上數據進行經濟周期性波動指標JJZB與我國貨幣政策指標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實際利率I的VAR模型分析。
根據表7可得到以下公式:
JJZB=1.348465JJZB(-1)-0.233304JJZB(-2)+0.017733M2ZZ(-1)-0.011605M2ZZ(-2)+0.009264I(-1)-0.004835I(-2)+0.194655
該式子反映了經濟狀態指數JJZB、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與實際利率I的各滯后項對經濟波動指數JJZB的影響,具體表現為:滯后一階的經濟狀態指數對當前指數有較大的正面影響,滯后二階的經濟狀態指數對當前指數有負面影響;滯后一階的實際利率I對經濟周期性波動有正向影響,滯后二階的實際利率I對經濟周期性波動有負向影響,且前者的影響較大;滯后一階的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對經濟周期性波動有正向影響,滯后二階的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對經濟周期性波動有負向影響,且前者的影響程度較大;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和實際利率相比,前者的滯后項對經濟狀態指數的影響稍大于后者。
(五)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是衡量來自隨機擾動項的一個標準差沖擊對時間序列當前和未來取值的影響軌跡。
圖2是貨幣供給量同比增長率M2ZZ的沖擊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形。從圖1可看出,經濟波動對貨幣供給量同比增長率M2ZZ的變動反映比較敏感,影響效應為正向,在第五期之后逐漸趨于穩定,沖擊效果持續期數較長。
圖3是實際利率的沖擊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脈沖響應函數圖形。實際利率I的沖擊對我國經濟狀態波動產生影響,在第一期影響效應較小,表現出經濟波動反映的滯后性。這一影響從第二期開始增大,影響效果從第二期的正向效應逐漸下降轉為負向變動,之后循環往復,表現出波浪式的回調走勢,且沖擊效果逐漸減弱但持續期數較長。
貨幣政策的波動會對經濟周期產生影響,貨幣政策的變化可能影響經濟體系的穩定性。由此可見,貨幣政策短期內可能對經濟起不到“穩定器”的作用,反而會加大經濟的波動。同時,由于我國尚未實現利率的市場化,因此利率對經濟的影響還不是非常明顯,并且利率作為中央銀行調控經濟的手段尚處于探索階段,這些使得經濟對實際利率沖擊的反映程度要小于貨幣供應量。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利率對經濟的影響將會增大,貨幣政策對經濟周期的影響將會越來越明顯。
(六)方差分解
從表8中可看出,經濟周期性波動除受自身影響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貨幣政策的影響。第一期經濟周期性波動只來自于自身的標準誤差為100%。從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M2ZZ的貢獻程度來看,其影響程度在第二期和第五期變化較大,之后略有升降并逐漸趨于穩定。實際利率I對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貢獻率總體變化幅度不大,在第四期變化幅度較為明顯,之后在波動中下降。總體來看,貨幣政策的沖擊對我國經濟指數變化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特別是從第二期開始,其對經濟波動的貢獻率最高達到21%。
三、研究結果與政策建議
研究表明,經濟周期性波動除受自身影響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貨幣政策的影響。貨幣政策的波動會對經濟周期產生影響,貨幣政策的沖擊對我國經濟狀態指數變化具有一定的解釋能力。下一步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對經濟結構的分析,促進資金有效配置
及時調整市場中貨幣流通速度及需要量,加強貨幣政策有效配置資金的職能。通過公開市場業務、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等政策積極引導資金流向特定的產業,實現資金有效配置。
(二)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財政政策能夠在直接投資、稅收優惠、財政貼息等方面給予各個產業直接支持,對一些需要調整的經濟產業進行限制,在結構調整方面具有相對優勢。因此,在對經濟結構充分研究的基礎上,運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經濟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從而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
(三)逐步完善發展產業資本市場,促進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
逐步完善產業資本市場,提高資本市場的一體化程度,使資金能在不同的市場中迅速地流動,使貨幣政策的傳導路徑更加順暢,從而促進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為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道路。
(責任編輯:陳薇)
參考文獻:
[1]楊召舉.貨幣政策在經濟周期及經濟波動中的表現[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4.
[2]朱方圓.與美國經濟逆周期的中國經濟貨幣政策調控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08(7):170-171.
[3]苗文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中國區域經濟周期異步性[J].中國經濟問題,2010(6):11-24.
[4]李賀.貨幣政策對我國經濟周期的影響及政策選擇[D].鄭州:鄭州大學,2011.
[5]劉金全,王雄威.我國貨幣政策周期與經濟周期之間的關聯性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