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研究涉及到其理論來源、發展歷程、基本內容和原則等多個層面,研究呈現出視角更加多元、范圍進一步拓寬、整體性進一步加強等特征,但也存在明顯不足和重復研究等現象,未來這一領域的研究應更加重視學術爭鳴和問題探討,并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和交流。
【關鍵詞】毛澤東 對外開放思想 綜述
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是毛澤東在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年代關于對外開展交流與合作思想的總結,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對正確認識和評價我國的改革開放歷程、深化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近幾年,對該課題的研究呈現出多學科相互交叉、研究范圍進一步擴大、研究方法進一步豐富等特征,但也存在著明顯不足和重復研究等現象。
近年來研究討論的主要問題
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理論來源及形成。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產生離不開客觀的、具體的歷史條件。彭升在《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之理論淵源》一文中指出,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對外開放思想的基礎上,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外開放思想的精華構建起來的。鄭國瑞先生將其明確分為三個層面:邏輯起點源于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實踐淵源發于列寧的“新經濟”政策;歷史啟示來自孫中山“三民主義”思想中關于對外開放的思想。①
近幾年學界雖然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探討較多,但專門從社會歷史條件角度探討的卻很少。熊燕華的《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哲學探析》從哲學的角度探討了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認為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產生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我國的社會主義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結果。
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發展歷程。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發展歷程,大體延續了上一階段的“萌芽——形成——成熟”的模式,多數學者認為:民主革命之前是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萌芽和初步發展時期;民主革命時期是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形成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初步建立,標志著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走向成熟。但有的專家認為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并不存在成熟期。如彭有祥的《論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發展軌跡》即依據對革命根據地時期、延安時期、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考察,分別將之劃分為產生和初步發展期、進一步發展期和深化時期。
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萌芽產生的年代是個較有爭議的話題,學界原有1921年、1934年和1936年說,現有的學者依據有關史料,將萌芽時間提至1918年~1921年左右,如邢琳、曹子洋等先生均持此觀點。
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內容。關于該課題的研究,學術界的觀點基本達成一致: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內容豐富,涵蓋面寬,幾乎囊括了與政治、經濟、文化等相關的所有領域。具體來看,在政治方面,毛澤東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學習蘇聯經驗,同時也應該積極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驗和具體制度。在經濟方面,毛澤東主張與國外開展經貿往來,發展對外經貿關系;取長補短,學習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等;針對資金短缺的問題,提出了如何吸收和利用外資的問題,并給出了具體的途徑。在文化方面,提出了“以我為主、洋為中用”的觀點,主張批判地吸收世界先進文化,以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有學者依據其發展歷程和內在的邏輯指出,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其建國以后的內容設計較之戰爭年代更加深入、系統,也更加理論化、成熟化。②后一階段乃是對前一階段的延續和發展,應注意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發展脈絡和前后變化、發展的梳理。
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基本原則。近幾年,學界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所應遵循的具體原則和方法設計的研究進一步深化。洪偉先生指出: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還含有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經濟合作雙方必須都有利可圖,合作才能實現。③孫海先生則認為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還內涵了必須堅持“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的思想原則。認為:“階級觀點和階級分析也是毛澤東一生革命生涯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理論工具。表現在對外關系上,就是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鞏固、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堅決反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實施的和平演變戰略。”④
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局限性的原因。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局限性產生的原因,不少學者都進行過探討。概括來看,可以分成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客觀方面,新中國成立后,周邊局勢緊張,國際矛盾尖銳。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敵視新生的人民政權,對新中國進行了封鎖和包圍,這就使得毛澤東的對外開放不得不“一邊倒”,只實行了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局部開放。中蘇關系惡化后,中國的經濟建設遭受了巨大困難。在未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關系改善的情況下,為克服國外勢力對我們的孤立和封鎖所造成的巨大困難,毛澤東只能片面強調自力更生。
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歷史地位。雖然有的學者認為,受國內、國際、實踐的局限性和個人因素的制約,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出發點主要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是從反對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角度來看待對外開放,因而導致毛澤東最終未能形成全面對外開放的思想并實施。但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作用、歷史地位幾乎所有學者都是予以肯定的。如毛澤東的“對外開放”思想,為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制訂和實施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毛澤東時期的對外開放實踐,使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日益嚴重的邊緣化地位開始改善并逐步擺脫,等等。
近年來研究的特點
發表文章數量多,研究內容進一步豐富。近幾年各類刊物發表的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研究的文章依然較多,特別是2004年是繼1994年后的第二個高峰。內容更加豐富,諸如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產生、內容、原則、方法、局限、意義等,幾乎無所不包,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體系,關于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產生原因分析的文章較前一階段明顯增多。這表明,學界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產生的內在邏輯和外在規定關注的程度在進一步增強。
提出了研究的新視角,開闊了研究視域。對該課題研究切入的角度在前一階段注重綜合的基礎上又有所細化和偏重,且在某些領域呈現出專題探討的趨勢。如近年來有的專家注重從哲學、經濟的視域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進行探討。切入角度的多元化和視域的開闊使得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研究內容越發豐富并推動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研究進一步向縱深層次發展。
開始將近代以來的對外開放思想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將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放到整個宏闊的歷史背景中,融入到近代救亡與富強兩個主題的內容中進行深入探討。
研究前景的展望及建議
應重視研究中的學術爭鳴和問題探討。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研究興起以來,各類刊物所發表的與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直接有關的文章有上千篇之多,但是低水平的重復現象較為嚴重,這也使研究陷入了發展的瓶頸期。
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中其實尚有許多需要討論的問題。諸如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評價、毛澤東早期對外開放思想形成的時間、時代背景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影響、個人因素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影響、對外開放實施中一些具體問題的評價等。只有加強學術爭鳴和深入開展討論,才能推動這些研究向縱深層次進一步發展。
研究范圍應進一步拓寬,切入角度可以更加多元。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研究體系已經相對比較完整,但在某些內容的研究上可以繼續細化。如對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產生的原因,可在探討其學術淵源、社會條件的同時,進一步從個體層面來闡釋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產生及對其發展的影響。
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和交流。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研究是系統地闡釋和梳理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在中國發生和發展的歷史背景、發展脈絡、發展規律、歷史經驗的宏闊課題,需要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而目前對其的研究,基本上還是處于一種單兵作戰的狀態,我們要打破學科上的界限、學術上的壁壘,加強各學科間的交流與配合、溝通與合作,密切關注相關學科的研究和發展趨勢,唯有如此,才能將該題的研究進一步推向深化。
(作者單位:四川內江師范學院政法與歷史學院)
注釋
①鄭國瑞:“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的學理探源”,《求實》,2009年第2期。
②于松,鄭詩玄:“論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 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年第11期。
③洪偉:“簡論毛澤東對外開放思想”,《理論學刊》,2007年第9期。
④孫海:“論毛澤東對外開放的五大思想原則及其當代價值”,《毛澤東思想研究》,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