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營利組織作為社區組織的一部分,也是社區的基礎。非營利組織在社區建設、公民社區意識覺醒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承載者、社區居民自治的組織者、社區服務者,可以有效地提高社區公共產品供給效率、有力地推動社區的公民社會發展。
【關鍵詞】社區 非營利組織 角色和功能
社區是具有親密關系和高度認同感的群體共同生活的區域,是社會學研究的基本要素。非營利組織是社區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社區的發展和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非營利組織的興起與社區的發展
由于歷史條件限制,我國社區發展較為滯后,20世紀90年代才提出把社區建設作為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非營利組織的概念及特征。非營利組織就是“在政府部門和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即市場部門)之外的,以非營利為目的、從事公益事業的一切志愿團體、社會組織或民間協會。” ①非營利組織具有組織性、民間性、非營利分配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個特征。非營利組織不是政府的組成部分但可以接受政府支持。在不受外界干預的情況下,其組織收入只能用于組織運營而不得用于成員間的分配,且組織活動和管理的成員中志愿者占有極大的比例。
社區的概念及特征。社區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②,目前我國城市社區的現狀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成熟社區有著很大差別。我國城市社區依然類似于政府機構,轄區居民的社區意識和認同感還比較低,社區凝聚力匱乏。真正成熟的社區應該是能夠在居民和社區之間起到平衡、協調的作用,構建和諧有序的關系,整合利用社區資源、培養居民認同感和歸屬感。
社區建設中的非營利組織發展。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程度也有所提高,非營利組織大量興起,在社區生活中占據一席之地,例如社區業主委員會、書畫協會、棋牌協會等,這些非營利組織補充了政府職能,協調政府和人民之間的關系,在社區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由于受到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和歷史條件限制,我國的社區非營利組織并不完善,力量比較弱小,其角色和法律定位、運營和管理機制都存在一定的問題。社區非營利組織缺乏應有的發展環境與角色定位,“運作欠規范,發展態勢不盡如人意,官辦色彩濃厚、規模較小、籌集資金能力較低、管理落后” ③等問題。在這一現狀下,為了促進社區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壯大,對其進行角色和功能的研究具有相當的必要性。
非營利組織在社區中的角色
非營利組織作為社區組織的一部分,也是社區的基礎。
政府職能轉變的承載者。非營利組織在社區服務中有無可替代的作用。社區服務本身包含“便民利民服務、福利性服務以及社區與單位之間的雙向服務”④等,從實踐經驗來看,要獲得無償的志愿服務主要還是要依靠社區中的非營利組織來提供。政府鼓勵支持非營利組織發展,以民政局作為指導單位,引導社區、居委會與各類社區非政府組織協調發展,同時加強管理力度,明確職責范圍,促進社區全面發展。
社區居民自治的組織者。我國傳統社區主要是以街道和居委會的形式存在,作為政府機構的延伸,在政府的領導下開展社區自治。社區居民自治的能力越強,需要政府管理的方面就越少。現代社區建設倡導加強社區非營利組織建設,擴大居民進行社區自治的載體。非營利組織組織居民進行社區活動的同時能夠促進居民的社會化,增強社會融合性,加深集體主義和強化凝聚力,從而減少社區中的社會問題。同時社區非營利組織還能夠以“自愿、自治、民主、合作”為原則,有效協調社區與政府及社區與營利組織之間的關系,有效避免政府組織的不法行政干預和營利組織的現金交易。
社區生活中的服務者。評價社區居民生活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即社區公共服務。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公共服務相比較于政府和市場提供的有很大差別,具有自身的強大優勢。政府所提供的服務行政化成分居多,缺少人文關懷和多樣性。市場提供的服務出自于營利組織,以賺錢為動力不具備非營利組織中志愿者所提供服務的利他性。
社區志愿者的組織者。志愿服務又是非營利組織的重要支撐,沒有大量不計報酬的志愿服務,非營利組織要生存和發展是很艱難的。作為社區服務重要力量之一的志愿者,也是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志愿者自覺自愿、不計報酬的利他行為對社區建設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非營利組織能夠給志愿者提供培訓、管理和場地,對社區志愿者有效管理,合理分配,使得志愿者服務能夠良性循環。
非營利組織在社區中的功能
經濟學功能——提高社區公共產品供給效率。社區公共產品供給是以城市街道居民委員會為依托,依靠社會力量興辦的實行自負盈虧管理的社區型社會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網絡。在政府與市場之外,非營利組織同樣能夠提供公共產品,有效緩解了公共產品供給率低的問題。這種新的公共產品供給方式 “一是為社區提供了更加多樣性和個性化的社區公共產品,二是有利于形成非營利組織和政府在公共產品供給中的合理分工,提高全社會的福利水平,三是有利于在公共產品供給中引入競爭。”⑤
政治學功能——推動社區的公民社會發展。社區公共產品供給模式的形成過程也是社區公民社會的發育過程。與居委會相比,非營利組織是民間組織、非政府組織,它更能起到動員、組織居民和社區內單位參與社區建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第一,動員參與的作用。非營利組織具有支援型和非營利性的特點,有別于政府部門和營利組織,更能夠博得社區居民的信任,從而易于動員居民的參與積極性。第二,組織培育的作用。社區非營利組織通常會組織以公益為主題或以興趣為紐帶的活動,以此吸引社區居民的積極參與。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加強交流和了解,培養了和諧度和信任度,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組織化程度,有效地增強了社區公民社會的組織基礎。第三,決策影響的作用。非營利組織通過強化志愿動員能力,提高自身組織化程度和培育聯系社區各類自治組織,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并開始能夠影響和參與社區事務的決策。
推動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的建議和對策
提高對非營利組織的認識水平。目前,我國政府僅僅把非營利組織視為義務貢獻組織,沒有看到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前景,使大多數非營利組織無法發展壯大,甚至無疾而終。社會發展到今天,單純依靠政府或市場都無法解決日漸增多的社會問題,“需要在兩者之間的交叉地帶開拓新的組織形式,用多元的組織形式解決多元化的社會問題。其中,非營利組織是最有發展潛力的社會組織之一。”⑥因此,需要以戰略的眼光扶持和發展非營利組織,大力推動非營利組織進入社區。
構建政策支持體系、明確合作伙伴關系。國家應該建立健全法律制度,明確公共部門和非營利組織的合作伙伴關系。第一,由政府公布招標項目,無論官辦機構還是非營利組織,平等競爭,政府根據競標的情況擇優選擇機構。第二,政府通過引入市場機制,以簽訂合約的形式,將部分公共服務設施委托給非營利組織管理和運營。第三,政府將補貼顯性化,讓服務機構明確自己得到補貼的數額,發揮政府補貼的激勵作用。
加強社區非營利組織的社工隊伍培養。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的匱乏是導致社區非營利組織發展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推進社區非營利組織建設要盡快組建一支專業的社工隊伍。首先,要加快發展各個層次的社會工作教育。一方面加強培訓在崗的社區工作人員,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高校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培養高學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其次,非營利組織要努力吸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著力推動社區非營利組織聘請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生進入社區工作。同時要創造職業化的社區社會工作環境,努力成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實習和工作基地。加大宣傳,營造非營利組織社會工作專業化和職業化的輿論環境。
結 論
綜上所述,非營利組織在社區建設、公民社區意識覺醒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作為政府職能轉變的承載者、社區居民自治的組織者和社區服務者,可以有效提高社區公共產品供給效率,有力推動公民社會發展。因此,加強社區中的非營利組織建設與發展對于構建和諧社區及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注釋
①陳定銘整理:“認識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小百科”,http://. npocenter.org.cn。
②陳金貴:“美國非營利組織的研究”,《美歐月刊》, 1996年第5期,第100~119頁。
③王紹光:“多元與統—第三部門國際比較研究”,《浙江人民》,1999年第7期。
④謝澤憲:“社區服務社會辦的成功典范—羅山市民會館調查及思考”,《中國社會工作》,1998年第6期,第51~52頁。
⑤⑥陶傳進:《社會公益供給—NPO公共部門與市場》,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89、1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