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創意產業是近年來迅速崛起的一個新興產業,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它是科技與文化交融的產物,也是現代文化產業的高端和前沿。但文化創意產業目前還面臨著機制創新不足,創意人才缺乏,融合深度不夠等諸多問題,未來需要通過打造創意名區,建立創意學院以及利用創意資本等方式來尋求突破。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 體制機制創新 產業融合 人才培養 風險投資
近年來,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借勢京津等地文化創意產業輻射,充分挖掘文化資源,傾力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臺,并逐步推進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開始走上從旅游名區到創意名區的發展之路。然而,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更突出的是體現在對于傳統產業的融合、升級和帶動上,若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經濟特性及發展背景不甚了解,就會在認識和實踐上陷入一定的誤區。因此,對于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深化和系統化,而正確的認識與合理的引導是關鍵。
北戴河的發展現狀與特點
2006年起,總部經濟暨文化創意產業是被作為北戴河“四大經濟增長點”之一來培育。首先通過舉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題講座,使北戴河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全區科級干部及相關部門人員對文化創意產業模式、特性以及文化創意產業鏈等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其次,聘請專業機構規劃北戴河,明確產業選擇及發展方向,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借鑒與指導;第三,北戴河基于優良的自然生態優勢,把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北戴河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攻方向,重點發展內容創意與交易傳播這兩個經濟附加值最大的環節。同時,利用特色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堅持將自然生態旅游與人文旅游相結合;利用夏季廣大的客流量,不斷更新旅游觀念,重點發展參與式、體驗式、互動式的特色文化旅游活動;利用北戴河獨有的區位優勢,把北戴河作為一個整體大園區搭建創意產業發展平臺,發展高端文化產業。
在政府推進下,北戴河挖掘和展示“夏都”的文化底蘊,打造“博物館之城”和“文化創意基地”兩個品牌,實施了“七館”、“五基地”建設。打造出“運動之春、浪漫之夏、時尚之秋、休閑之冬”四季品牌。同時,教育培訓、軟件研發(動漫)、網絡媒體、廣告公關策劃、會展經濟等七類行業也將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點。文化、自然資源正在形成一種產業動力,推動北戴河創意名區的快速發展。
北戴河現存老別墅130余棟,是中國四大別墅區之一,被譽為“萬國建筑博物館”。對老別墅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建成“五鳳樓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雍劍秋別墅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五鳳樓藝術家工作室和漢衢藝術館,為知名文化企業、著作人、文化人提供幽靜、富有歷史文化韻味的創作和居住空間。
以老別墅為基礎形成的文化創意產業平臺,對鐘情于文化創意的企業家、學者、文化創意企業等,特別是產業的高級形態——總部經濟暨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部,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已經入駐的部分知名文化企業總部,聚集在老別墅文化創意產業平臺上,不僅創造了北戴河信息技術與文化高度融合的條件,也賦予了北戴河資源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機遇。
北戴河是享譽中外的旅游勝地,但正面臨著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的轉型期,也面臨著同類海濱旅游區的競爭。面對目前旅游業良好的發展機遇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北戴河正在積極轉變開發思路,邀請國際知名藝術家、景觀設計大師對部分建筑、街道、花園進行藝術化設計,提升城市的藝術品味;引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的創意旅游、文化休閑、藝術創作等多個領域的文化創意企業,將北戴河作為一個整體性文化創意產業大園區進行包裝,逐步達到文化創意與旅游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機制創新不足。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出現雛形,但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后工業化的產物,從觀念、體制、機制、政策各方面明顯創新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特殊規律、特殊組織形式認識不夠,忽視了對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鏈的完整思考;二是對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容創意重視不夠,結合本土文化的內容原創不足;三是政府推力強大,而本土企業動力不足,行業聚集帶動作用小;四是尚未形成適于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創新環境,發展過程中政府發揮的政策導向作用不足。
創意人才缺乏。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早,但行業領軍、內容創意、技術、營銷、管理等相關人才奇缺。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創意人才缺乏認識。文化創意產業是典型的以人為本的新經濟發展模式,其核心是豐富的文化積累和創造性的個體創意精神,創意人才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關鍵;二是對本土創意人才重視不夠。北戴河的創意人才大多屬于“候鳥型”人才,春夏姍姍來遲,秋冬又匆匆飛去。盡管北戴河對創意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但北戴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既需要“候鳥型”一流人才,也需要長期根植于本土的創意人才。
融合深度不夠。創意產業的天然屬性和產業依托決定了它與旅游產業的緊密聯系和互動機制,這方面北戴河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促進旅游產業與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跨部門聯動協調制度有待建立;二是創意產業與文化旅游產品整合發展,旅游產品設計、旅游市場營銷中充分利用創意產業手段顯然不足;三是促進創意產業向旅游業延伸,提升旅游項目中的創意含量,創新商業模式,最終促進產業融合的意識不強。
未來發展對策
全方位打造創意名區。繼續發揮政府作用,在推進發展的同時,將文化創意產業的真正價值凸顯出來。對北戴河而言,創意精神的引領和滲透是重點。創新體制機制,制定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戰略規劃和行動計劃,致力于樹立“創意名區”的聲譽,進一步擴大“老別墅文化創意中心”的影響力,將焦點集中在北戴河資源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創意設計、建筑、媒體等領域,扎實開展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意旅游名區工程,促進創意產業向旅游業延伸,拉伸產業鏈,增加產業價值。
充分挖掘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重點突出人的創造力作為文化創意產業主體資源,實現文化資源從資源到資本再到市場的多重轉化。通過創意將北戴河的各種自然和人文、有形和無形的資源有效地轉化為經濟發展的資本,突破北戴河有限的資源約束,促進各類資本(經濟、文化和社會)之間的相互轉化,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實施“創意名區”計劃,通過將創意、藝術、文化、商業等整合為名區發展計劃,激發居民的創造力和激情。應努力探索把北戴河建設成為有利于社會整體福祉與創意人才培養的宜居城市與宜居社區,構建發展創意經濟的條件,著力培育居民的創意能力,將設計、媒體、藝術融入到各個階段的教育中,以實現從旅游名區向創意名區轉變。
建立創意學院,培育創意人才。創意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充分利用名區資源優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建立北戴河創意學院,實現官、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以政府主導的形式,形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園區建設實行董事會制度,園區內組建創意學院,由創意學院牽頭實施聯合協作,將創意、設計、制作和生產整體推進,逐步形成聚集人才、培養人才、生產實踐一體、與國際接軌的文化創意產業鏈。同時,利用名區優勢與京津著名大學的藝術和傳媒學院建立良好的關系,長期保持與一流創意人才的緊密聯系。
著力培養創意產業人才。一是明確培養目標,重在培養具有原創意識和創意精品意識內容、創意人才以及欣賞與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管理人才;二是制定出臺有關評判標準,評選創意產業集聚區領軍人物,使其產生更大的帶動和輻射效應;三是合力培養高端營銷人才。打通學科壁壘,培養創意產業營銷復合型“通才”;四是開設創意人才培訓和服務平臺,舉辦創意產業活動周、國際創意產業展覽會等大型綜合性的活動交流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意人才成長和工作的包容環境。
走出創意資本之路。創造條件,積極引導金融資本與文化創意企業對接,形成多種資本形式共同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投資機制。引導銀行信貸資金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建立文化創意企業擔保機制,出臺相關優惠政策,推動金融機構開辦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業務,結合文化創意產業和企業自身特點,實現設計創意、收益權、作品與個性化服務等無形資產的有效質押。
引進或建立文化創意產業風險投資基金。力爭由政府或者企業出資設立文化創意產業風險投資基金,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風險投資、貸款擔保、投融資咨詢及無形資產評估等系列服務,將風險投資與擔保貸款業務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信用激勵和約束機制,構建高效、低成本的融資通道。同時,引導海內外資本和風投基金直接投資文化創意企業,緩解文化創意產業融資難問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研究課題《文化創意產業教育集團研究——以北戴河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090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