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堅定不移地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融入國民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使其真正走進群眾、走進實際、走進生活,對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與凝聚力,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堅定不依地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都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大眾化 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的重大意義
任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都需要有主導價值觀的強力支撐和有效引領,任何一個政黨,都有自己鮮明的奮斗目標和行動綱領,都有共同的信仰和思想主張,而這些理論和綱領、信仰和主張是否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認同是關系這個政黨興衰成敗的關鍵所在。任何理論只有轉化為人民群眾社會實踐的行動指南才有真正價值。
九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經過艱辛探索所創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旗幟和靈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相結合的成果,不僅具有先進性,還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和引領力。因此,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理論形態向實踐形態轉化,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群眾、走進實際、走進生活,轉化為廣大人民的價值追求、共同信念和精神支柱,并上升成為整個社會的普遍行為準則,對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與凝聚力,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和教育人民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用來改造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思想武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不斷增強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道路、理論體系不動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的現狀
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不強。任何社會都有主流價值觀,主流媒體應該弘揚主流價值觀,特別是我國的電視媒體,它不是各種意見的代言人合資經營的俱樂部,它負有更加特殊、更加莊嚴的使命,它負有引導主流價值的責任,即弘揚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產品需求,宣揚真善美,杜絕或者懲治假丑惡。雖然黨中央高度重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主旋律的媒體宣傳教育,但是很多媒體受利益驅使和傳播工具、傳播途徑落后的影響,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輿論引導能力仍然不強,因此,增強主流媒體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輿論引導能力,使全體國民理解認同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全民生命、植入全民骨髓,仍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工作中的關鍵。
社會變革時期使得人們的價值觀念沖突復雜。隨著改革開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政治多極化的不斷深入和影響,我國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革。人們價值觀念的沖突隨社會轉型期經濟體制的變革、社會結構的變動、利益格局的調整而表現得更加激烈、尖銳。各種非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形成了嚴峻挑戰。
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和侵蝕加劇了我國社會價值觀念的沖突。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觀念也隨之涌入進來,西方價值觀念的滲入對中國傳統文化和馬克思主義的價值觀進行著雙重的消解,即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中的科學成分和我們過去對它的僵化理解有可能同時被消解掉。
全方位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必須本著尊重差異化和人性化的原則求同存異,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積極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有利因素,真正把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落到實處。
堅持“以人為本”的觀點,努力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上下功夫。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依靠群眾、關心群眾,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的本質內容。“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現在很多領導干部高高在上,不相信、不依靠群眾,有的對群眾工作中消極面看得過多、過重,怎么看都不順眼,稍有閃失就指責埋怨;有的總覺得自己比群眾高明,聽不進群眾的意見;有的不尊重群眾,下基層指手劃腳,只許我講你聽,對一些有不同意見的問題,也不讓解釋,疏遠了與群眾的感情;還有的不善于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越俎代庖,事必躬親,這樣一來,便不能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運用相信和依靠群眾觀點指導工作,關鍵是要牢固樹立“群眾是主體、群眾是主人”的觀念。要堅信廣大群眾的基本覺悟,端正對基層群眾的根本態度,自覺地向群眾學習,廣泛汲取群眾智慧,總結群眾經驗,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為全國各族人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體,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我們社會主義事業成功的保證,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們黨全部奮斗的最高目的。正確對待和化解群眾工作中的消極因素,充分調動群眾中的積極因素。要關心群眾生活,傾聽群眾的呼聲,體察群眾的感情,積極主動地幫助群眾排憂解難,不論堅持黨的領導、還是積極發揮黨內民主,或是建設善于發展、善于創新、促進社會和諧的高素質領導干部隊伍,都要以心系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為出發點和歸宿,要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工作的重點,這樣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常言道:群眾心里有桿秤。要知道我們的黨組織、黨的干部和普通黨員,在群眾的心目中是什么形象,有多大的份量,就應該相信群眾,貼近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動員、組織和依靠廣大群眾做好各項工作,緊緊地依靠廣大群眾建設基層,充分發揮基層的職能作用,防止和克服領導和機關干預過多、包辦代替的現象。各級領導干部要強化公仆意識,把一切為了群眾作為自己的最高職責,真正把群眾裝在心上,把基層放在心上,著眼于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這也是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的根本保障。
堅守主渠道,鞏固主陣地,唱響主旋律,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輿論引導作用。首先,堅守干部教育渠道,教育引導廣大黨員領導干部不斷地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理論修養,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地位觀、權力觀和榮辱觀,模范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堅守公民教育渠道,強調有載體、全覆蓋,融入生活實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引導農民追求新文明,樹立新風尚;在企業生產和經營管理活動中,培育現代企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打造企業誠實、信用、公平的良好社會形象;在城市街道和社區的構建過程中,堅持建設、教育、服務和管理并重,通過開展各種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區文化活動,打造居民和諧共生的精神家園;在機關和事業單位中,要以創建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效能型和廉潔型的單位為發展目標,不斷提高大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自覺性。
第三,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的文化滲透作用,使其深深植根于大眾文化的土壤之中。大眾文化反映了普通老百姓的形形色色的生活,代表著廣大人民群眾的最根本的精神訴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寬廣平臺。電視、報刊、網絡等主流媒體承擔著“堅持正確導向,唱響主旋律,為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思想輿論氛圍”的重大責任,應該形成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輿論強勢,始終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三貼近”原則,不斷增強輿論宣傳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并與時俱進,積極改革創新,努力開創“主旋律節目好看感人,多樣化節目健康向上”的新局面。
引導全民參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化
首先要充分發揮各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示范和名人效應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普及和推廣核心價值體系,必須整理、發掘、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用典型引路,以弘揚主旋律,充分發揮各種典型人物、道德模范和社會名人的效應,以增強對民眾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向更高水平邁進。
其次,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必須要立足基層、著眼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身邊事情做起。比如在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歷史傳統節日中多增加宣傳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禮儀和主流價值觀的活動和節目,使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寓教于樂的時刻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和感染。
第三,凝聚主心骨,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長遠的而又艱巨的戰略性任務,因此需要借助于制度化的形式加以保障,才能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的實現。
(作者單位: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