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到訪中國的西方游客通常會感到困惑,因為那些隨處可見的星巴克和聯邦快遞,報導小企業破產新聞和娛樂八卦的報紙,飛馳而過的奔馳汽車里坐著的老板們,以及那些帶著寵物狗上瑜伽課來打發午后無聊時光的老板情人們,這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們很難將中國與普通的資本主義國家區分開來。
不過中國表面上展現出的資本主義也有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一家企業的總裁會被毫無征兆地調職到競爭對手的公司,一些大企業總部甚至會有軍方代表的辦公室。隨著觀察的深入,你會發現事情越來越離奇。麥格雷戈在其力作《TheParty》中指出,所有中國五十強企業老總的辦公桌上除了“彭博終端”(一套讓專業人士訪問“彭博專業服務”的計算機系統,用戶通過“彭博專業服務”可以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以及進行金融交易)和家庭照之外,還有一部可以直接對話中國政府高層的電話。
以上現象或許可以稱為“中國特色”,它實行的經濟控制比其他國家資本主義更嚴格。幾乎所有大型企業,不論私營還是國有,都設有管理著企業職工人事檔案的黨委辦公室。在國有企業,它決定著從臨時工到企業老總的任免。黨委會的決定可以推翻之前董事會的正式決定,尤其是在人事任命上。它還經常介入商業規劃,跟企業管理部門一道掌管職業的薪資。
中國政府通過兩個機構施行權力:國家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和中國共產黨黨委組織部。國資委掌控著大量大型企業的股份,是世界上最大的股份持有人,也是無與倫比的國家資本主義管理機構。為了執行國家政策,國資委調整了自己的資產組合,通過企業整合和裁汰的方式打造了很多巨型國有企業,其監管的企業已從2003年的198家下降到了現在的121家。它還通過調整工人工資來執行“和諧社會”的標準。2009年,國有企業老總的平均收入是8.8萬美元,其中最高的是中國移動的老總,他的收入高達18.2萬美元。國有企業的高薪資已經成為社會兩極分化的巨大因素。事實上,國資委執行的只是表面監管。多年來它一直試圖強制國有企業向政府繳納更多的紅利,但取得的成績非常一般。同樣,沒人相信國有企業老總的實際收入跟他們票面上的收入有什么可比性。相比國資委的表面監管,組織部才是貨真價實的國企管理機構。毛澤東于1924年成立的組織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力資源部門,它控制著中國國有企業里的所有重大職位的任免。2004年,它改組了三大電信公司的領導層;2009年,它調職了三大航空公司的老總;2010年,同樣一幕在三大石油公司上演。在中國的國有企業里,即使是最成功的高層管理者,第一身份是政府干部,其次才是企業家。相比于全球市場,他們更關心的是政府的指令。
中國政府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垂直型”商業體系。而在多數新興市場中,包括毗鄰中國大陸的香港,商業集團都是“水平型”的,即企業的業務擴展到相鄰的產業,比如從電信行業擴展到酒店行業,從航運行業擴展到金融行業,以此擴大企業的關系網。在中國,商業集團只專注于特定行業。政府通過在國家招標和上市政策上給予國有企業特殊的照顧來鼓勵企業互相整合,建立工業集群。政府還鼓勵國有企業建立下屬機構,比如國內股權公司、金融公司、研究所和跨國公司。國資委通常100%控股一家國有企業的股權公司,然后這家股權公司持有外部公司的一部分股份,比如60%。如此一來,商業集團就可以全方位多角度進行運作,股權公司馳騁于國內,跨國公司邁步于海外,與此同時,政府還能對所有這些分支保持控制。中石油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后,看起來很像一家正規的西方公司。事實上,它只不過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這家巨型企業的一個海外部門。
克里姆林式國家資本主義
俄羅斯的國力在過去的十年間有了顯著提高,與此同時,在葉利欽執政期間俄羅斯“野蠻私有化”的成果似乎也已經分崩離析。克里姆林宮將俄羅斯分散的小企業整合成大型國有企業。俄羅斯航空公司將它在20世紀90年代分離出的地方性航空公司重新整合在一起。俄羅斯工業技術公司將數百家缺少自主技術的國有企業整合成了一家大型聯合企業。俄羅斯政府還重新國有化了20世紀90年代私營化的行業。俄羅斯石油公司收購了俄羅斯前首富霍多爾科夫斯基旗下的尤科斯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收購了阿布拉莫維奇的西伯利亞石油公司。
由此,俄羅斯政府以股權而非直接管制的形式重新控制住了俄羅斯經濟的命脈。國家持有那些最大最重要的企業的大量股份,包括俄羅斯國家石油運輸公司,飛機制造商蘇霍伊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聯邦儲蓄銀行、國家電力巨頭統一能源系統股份公司、俄羅斯航空公司以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
克里姆林宮還建立了一套控制俄羅斯寡頭的機制,將他們私營的公司改造成為國家機構,那些寡頭們曾經是一條條兇猛的羅特韋爾獵犬,現在他們成了一群戰戰兢兢的吉娃娃。俄羅斯政府對霍多爾科夫斯基的審判和監禁起到很好的震懾作用。為了讓寡頭們保持安分,俄羅斯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掀起一股嚴打這些人的浪潮。現在他們乖乖地承擔起回報社會的責任(比如為2014年冬奧會做貢獻),并且遠離俄羅斯國內政治。
俄羅斯國有部門的“官僚寡頭”取代了私營寡頭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官僚寡頭”大多是前克格勃官員,跟普京關系緊密,花了數十年時間穩步地經營自己的實力(盡管他們此前并未直接涉足商業領域)。普京除了擔任俄羅斯總理外,還是俄羅斯國家開發銀行監督理事會的理事長。伊戈爾·謝欽除了擔任俄羅斯副總理外,還曾是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董事長,直到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去年頒布命令要求政府部長不再擔任國有企業領導人。這群人把俄羅斯變成了一家大公司,他們組成了這家公司的董事會,普京負責領導,克格勃負責運營,他們共同操縱著俄羅斯利潤最高的行業,石油、天然氣、核能、鉆石、金屬、武器、航空、運輸……
俄羅斯創造了一種極不尋常的資本主義形式,它由少數巨型企業主導,被一幫安全局官員控制。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兩大國有企業,占據了俄羅斯證券交易所的半數交易額。不過,俄羅斯走向集中化的資本主義并非完全出于克里姆林宮的意志和操作。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企業創造了20%的國家GDP,60%的出口額。它們在經濟規模和范圍上蓬勃發展的同時,俄羅斯落后的基礎設施促使著它們進行縱向整合。比如金屬公司為確保將貨物按時運送出境而收購港口。當然,龐大的政治權力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上也極大推動了經濟的集中化。
這種典型的俄羅斯式國家資本主義恰逢其時地迎合了國際市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收購了很多外國能源公司,還在外國證券交易所上市。2006年7月,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通過將15%的股份投放到倫敦證券交易市場,募集了110億美元資金。俄羅斯的主權財富基金非常熱心于收購外國公司,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俄羅斯本國企業混亂的運營狀況。俄羅斯商人也在外國(尤其是倫敦)購置了許多地產。
石油國家的資本主義
石油雖然不溶于水,卻天生親近權力,石油國家的資本主義也以此形成。數十年來,中東國家的君主們用石油維持著自己的王座。近些年里他們中的部分人開始對經濟進行專業而成熟的經營和管理。
統治迪拜的馬克圖姆家族(al-Maktoums)創立了大型的國有控股公司迪拜世界公司(Dubai World),以此運營他們的項目規劃。沙特阿拉伯王室旗下最大的兩家公司,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和沙特阿拉伯基礎工業公司都是由受雇傭的專業經理人進行日常管理的。這些石油國家的王室成員還熱衷于實踐國家資助下的現代化。馬克圖姆家族便是這股浪潮的引領者,他們起家時擁有的石油并不多,如今卻創造了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近5%的GDP。迪拜的世界級飛機場,中東金融中心地位和星羅棋布的“知識村落”和“硅谷中心”都是他們的功勞。現在就連保守的沙特阿拉伯也聲稱要建設四座高科技城市。
不過,波斯灣的現代化模式由于兩個眾所周知的弊病而停滯不前:任人唯親和泡沫經濟。在那里,專業經理人能做的僅僅是阻止王室成員破壞本國公司。巴林海灣航空公司和科威特航空公司已經負債累累。迪拜世界公司為建造一棟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和一座棕櫚樹形狀的人工島,已經負債800億美元。為此迪拜酋長國不得不依靠阿布扎比酋長國的援助。
事實證明,在中東其他地區,任人唯親和腐敗成風問題更為猖獗。胡斯尼·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是阿拉伯之春以前的埃及總統,他將國有企業的管理權移交給了能力低下之人,卻讓自己的親朋好友在私有化的過程中牟利。在阿爾及利亞,國有企業臭名昭著,國家對其給予各種便利,但它們的生產力卻只發揮出應有水平的一半。在敘利亞的250強國有企業中,絕大多數都連年虧損。
廣撒網,小額持股的利維坦
國家資本主義陣營中,巴西是最曖昧不清的國家,它的民主制度帶有很多英美資本主義的色彩。但它有兩個地方值得關注。第一,作為國家資本主義風向標的巴西在20世紀90年代曾無比熱衷于私有化進程,現在卻強迫國內最大的礦業公司淡水河谷保留冗余的員工,并以政府補貼為手段強制小型企業相互合并。第二,它開發出了國家資本主義最凌厲的調控手段。
巴西現代歷史中的很多時候都是在追求國家主導的現代化。20世紀80年代初有研究表明,巴西有500多家國有企業。到了90年代,巴西為解決嚴重的通貨膨脹,高漲的政府赤字和僵化的經濟體制,掀起了私有化的浪潮。而到了最近,巴西又改變了發展方向,政府投入大量資源到一批巨型國有企業,尤其是自然資源部門和電信部門。此外,巴西政府還創造了一種工業政策的新模式,通過巴西國家發展銀行及其投資分行以非直接的政府所有形式來替代直接的政府所有形式,以及通過購買不同領域內不同企業的股票,改變企業大額持股的形式,變為在很多企業中小額持股。巴西Insper教育研究所的拉扎里尼和哈佛商學院的穆薩基奧把這種模式稱作“小額持股的利維坦”。(利維坦,西方神話中的一種海怪)
這種廣撒網但小額持股的模式具有很多優點。它使國有企業在回報持股人和追求社會效益時不再完全受到政府的控制。個人持股方也擁有了足夠的底氣去爭取自身權利。與此同時,政府持股的影響力也會相應增加。2009年,巴西發展銀行投資分行持有的國有企業股份價值只有530億美元,只占股票市場份額的4%。盡管如此,政府在企業中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拉扎里尼和穆薩基奧針對1995年到2003年在圣保羅證券交易所掛牌的296家企業做了詳細的研究后發現,該模式能夠提高企業的投資效益曲于巴西的資本市場發展不充分,巴西企業通常沒有足夠的資金投資能提高生產力的設備,而國家持股可以為它們帶來金融市場無法提供的資金。
然而,這種靈活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正面臨著過度擴張的危險。2007年11月,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在大西洋深海海床上發現了儲量巨大的油田,這使得巴西政府開始憧憬未來的宏圖。而世界權力的平衡杠桿從美國向中國傾斜的趨勢,也使得許多巴西人相信國家資本主義是未來的潮流。由此,巴西政府的國家干預主義開始變得缺乏理性。政府迫使巴西石油公司與出價昂貴的本國設備供應商合作,盡管后者的資質并非十分可靠。阿涅利是淡水河谷公司的前總裁,他表現出色卻依然被政府撤職。此外,政府還開始通過強制性合并的方式制造巨型國有企業,如食品行業的巴西食品公司(由Sadia和Perdigao合并),電信行業的Oi(該企業為了收購巴西電信而成立),造紙行業的Fibria(由VCP和Arucruz合并)。面對頭腦發熱的政府,即使是最成熟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也難保長盛不衰。
精英新勢力
所有以上國家資本主義變體都存在一個共同點,即與自由資本主義相比,國家資本主義賦予了政府更大的權力。在權威政權下,掌權者的決定,可能使整個行業重新洗牌。在巴西,很多大型公司受到政府的支配。在中國,政府的官員掌管著國內各大龍頭企業。在俄羅斯,內閣高官親自運營各大國有企業。盡管如此,這些利維坦的權力仍然會受到限制。
國有企業通常擁有運作上的自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斯坦菲爾德曾多年擔任中國海洋石油公司的董事,他回憶道,對待政府時該企業并沒有恪守嚴格的從屬關系,而是呈現出多形態、模糊甚至完全互不干涉的平行關系。這些國有企業同樣能夠對其所謂的政治上司施加強有力的影響。在中國它們已經成功挫敗了政府讓其繳納更多紅利的命令。可以說,在國家資本主義國家,這些國有能源企業對國家能源政策的影響力比在自由資本主義國家更大。究竟是克林姆林宮控制著天然氣企業還是天然氣企業控制著克里姆林宮?幾杯伏特加下肚后,俄羅斯人會為你演繹出無數的秘密傳聞。
這些國有企業正在培養一大批更加成熟的經理人:他們在世界頂級的商學院學習商業課程,在國外工作,比他們的前輩擁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忻榕表示,許多國有企業都希望找到擁有世界一流商學院教育背景的經理人。十多年來寶鋼一直致力于把它的高級經理人送到國外學習MBA課程。它還聘請了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的學者為它打造量身定制的課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從1999年開始一直把自己的管理精英送去美國攻讀MBA。
游走在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新一代經理人正在改變國有經濟的管理方式。
目前,有17名中國政府高官在大型國企擔任高級職務,與此相對,有27名商界高管在中共中央委員會任職。在國家資本主義中,政府可以引導企業,企業也可以反作用于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