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時,中國在歐洲的投資將達到5000億美元,它們將以民間投資為主。其中法國將吸收大部分投資,其次是英國和德國。
這是一次名副其實的爆炸性增長。相較于2010年的36億美元,去年中國在歐洲的投資實際上增長了一倍,達到了100億美元。據一家名為Rhodium的咨詢機構發布的研究稱,2008年中國在歐投資尚不足8億美元,而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5000億。
這些投資并非只來自大型國有企業。2000年到現在,中國對歐洲的總投資為210億美元,雖然國有企業貢獻了其中的72%,但私有企業在同一時期完成了全部573宗交易中的三分之二。盡管中國出臺了鼓勵對外投資的政策,但Rhodium機構認為,貿易需求才是這些投資的首要動因。中國的企業希望去歐洲“購買品牌并學習工藝”,人民幣的升值和歐洲的債務危機也使得中國企業更容易進行收購。
研究結果還發現中國的興趣不僅限于原材料市場,事實上中國企業的胃口轉向了更“成熟”的市場。以法國為例,中投有限責任公司以3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法國天然氣蘇伊士集團勘探和生產分公司30%的股份,使得法國成為中國第一大投資目標。在英國和德國,中國企業更是愿意對其幾乎所有領域進行投資。吉利控股收購了瑞典沃爾沃汽車制造商,聯想接手了Medion在德國的電腦生產業務,其他對歐洲進行大筆投資的中國企業還有華為,三一重工和臥龍控股,以及中國人壽,中國石化,中國化工集團和中遠集團等大型國有集團。
維持就業
雖然歐洲政治家認為中國的大筆投資可能帶來政治危險,但Rhodium認為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帶來的好處更大。它認為并不存在所謂的“中國收購歐洲”,歐洲實際上能夠借助中國的投資來“探索新的市場,更有效的進行出口活動,降低成本并擴大規模經濟”。中國的資金還保證了投資所在地的就業水平,緩解了這些地區面臨的就業問題。HEC歐亞研究所的娜塔莉指出:“2001年,沃爾沃的銷售量增長了20%,整個集團因此得以恢復元氣?!彼S后補充道:“他們已經開始考慮在中國建立一個品牌?!?/p>
Rhodium樂觀地指出,無論歐盟決策者有著什么樣的顧慮,都應當向中國人“敞開大門,中國與歐洲之間還有許多有待譜寫的歷史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