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小額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是黨中央為貫徹落實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重大決策部署而采取的重要舉措,對于解決返鄉農民工、大學生等群體的創業致富意愿、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會澤縣自1998年開展小額貸款試點工作以來,充分發揮其扶持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取得了顯著成效,推動了全民創業、拓寬了就業渠道、激活了當地經濟、提高了勞動者收入,使小額擔保貸款工作成為了“富民工程”。
一、政策背景
會澤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業人口多、農戶居住分散、貧困面大,傳統的種植、養殖業制約著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扶貧開發形勢十分嚴峻。1998年,會澤縣啟動了小額扶貧貼息到戶貸款(以下簡稱“小額信貸”)工作試點,農行會澤縣支行主動承擔了全縣小額信貸的發放工作。13年來,農業銀行歷經了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轉軌、商業銀行向股份制銀行轉軌,成為了國有大型上市銀行,體制和機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農行實行商業化經營后,面對“三農”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大、收益低的現實,始終堅持“面向三農、服務城鄉”,以服務“三農”、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支農的方向始終沒有改變,而且支農的力度在不斷加大。
多年來,農業銀行會澤縣支行始終把小額信貸的投放作為信貸結構調整的重點,充分發揮小額信款的優勢,達到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從外部看,既解決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缺乏資金的問題,同時密切了農行與各級政府的關系。從內部看既達到了信貸結構調整的目的,同時也為農行帶來了有效的收入。
二、業務簡介
小額信貸是一種以城鄉低收入階層為服務對象的小規模的金融服務。它既是一種金融服務的創新,又是一種農行會澤縣支行向農戶提供有償有息信貸資金的扶貧方式。自20世紀90年代初,小額信貸開始在農村進行試點,試點項目主要受到“孟加拉模式”的影響。隨著業務的發展,小額信貸也得到了逐步完善,突破了傳統的“孟加拉模式”,作了很多的創新,由原有的鄉鎮工作站為貸款主體進行統貸,轉變為農戶以惠農卡為載體逐戶發放;由原有的貸女不貸男,轉變為以戶主為借款主體進行發放;由原有的期限1年分10次償還,轉變為期限1年到期一次償還;由原有的每戶最高1萬元,轉變為每戶最高5萬元。其基本內涵已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做法和特點,在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推行,資金投放額度逐年增加,扶持效果明顯,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三、主要做法
農行會澤縣支行開展的小額信貸,始終按照“三依靠”來開展工作,即依靠各級黨政領導,依靠社會各方參與,依靠現有小額信貸服務系統。各鄉鎮小額信貸工作站在各級黨委、政府及會澤縣扶貧辦的領導下,負責貸款農戶的篩選,組織貸款資料的收集上報,貸款發放后負責管理和收回;農行會澤縣支行負責貸款調查及審批,與鄉鎮小額信貸工作站共同發放,并按各鄉(鎮)收回貸款本息的一定比例向協助部門支付手續費;會澤縣財政局負責小額信貸擔保基金的籌集和利息的貼補;實行一次借款,到期還本付息,層層保證的運作模式。
(一)發放對象
資金短缺是創業初期最大的問題,很多創業者因無有效資產作抵押而無法獲得商業銀行的貸款;小額貸款無需抵押,方便快捷,因而是廣大創業者最有效的融資途徑;政府的創業貼息政策降低了融資成本,為一批創業者解決了資金瓶頸問題。會澤農行的支持對象重點是扶持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種植、加工及營銷的專業戶、示范戶,通過開展小額貸款,通過引導農戶立足本地資源、圍繞當地特色創業,增強了他們致富發展的能力。
(二)放貸條件
貸款申請人必須是有生產能力、有經營頭腦、有還款來源、有信用的農戶,有1名財政性工資收入的人員做擔保,一個農戶只能由一名家庭成員申請該類貸款,同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年齡在18周歲以上(含18周歲)60周歲以下,身體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和勞動能力,持有有效身份證件。
2.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
3.品行良好,沒有連續逾期90天以上或累計逾期6期以上的信用記錄,申請貸款時無任何逾期未還貸款。
4.恪守信譽,愿意接受農行信貸監督,保證按期償還貸款本息。
嚴禁對以下人員辦理“小額信貸”業務:
1.屬于民政救濟對象的;
2.存在惡意逃廢金融部門債務的;
3.有嚴重違法違紀或其他不良記錄的;
4.有賭博、吸毒等不良嗜好的;
5.從事國家明令禁止的業務的。
(三)開展情況
農行會澤縣支行在2011年信貸規模吃緊的情況下,積極組織協調資金,發放小額扶貧到戶貸款。截止2011年末,全年新發放小額扶貧到戶貸款1783筆金額8613萬元,累計發放41281萬元,已覆蓋了全縣21個鄉(鎮)376個行政村4126個村民小組,約有10.76萬農戶、40.73萬農民得到了實惠,進一步加大了服務“三農”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
(四)放貸效果評估
目前,小額貸款信貸資金的覆蓋率為100%,收回率為99.7%,項目成功率為98%。小額貸款的投放,對會澤縣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無業者創造了一次就業機會。隨著發放規模逐年擴大,帶動了一大批無業人員就業,隨著這些經營實體的不斷發展,生產、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創造了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同時也為承貸銀行拓展了穩定的收入來源,2010年財政部門累計貼息1900多萬元,全縣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初步形成了“放得出、收得回、效果好”的工作格局。
四、存在問題
一是承貸銀行信貸人員少,小額信貸戶數多,只能依靠各鄉鎮小額信貸工作站的工作人員來收集客戶資料,信貸資金不能與農戶面談、面簽,存在一定的操作風險。
二是小額信貸的投放量在逐年增加,而擔保基金未變,仍是2004年籌集的300萬元,擔保基金的額度與小額信貸的推進力度不匹配,存在一定的防范風險。
三是貸款期限短。政策規定貸款的期限1年,貸款者很難實現資本的收回。貸款的數額也比較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5萬元的數額滿足不了有積極創業意愿的農戶要求,尤其是對合作社組織和小型企業,這些數額顯得杯水車薪。
五、改進小額信貸服務的建議
一是根據農行信貸人員少,小額信貸戶數多,不能全面執行行內的面談、面簽制度,建議進一步發揮鄉鎮小額信貸工作站作用,與各鄉鎮小額信貸工作站簽署《保證借款人信貸資料全面真實的承諾》,在貸后檢查中發現虛假將對責任人進行處罰,并承擔代償責任。
二是隨著小額信貸的逐年增加,建議政府部門按貸款的增長比例逐年增加擔保基金的存儲額度,建議保證金數量不低于當年發放貸款的5%。
三是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對農村小額貸款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提高小額貸款的發放額度,建議小額貸款的額度提高至10萬元,對龍頭企業和合作社貸款應進一步放寬;二要適當延長小額貸款的期限,由1年延長至2年,貸款到期確實需要延期的,可通過相關部門的審核,符合條件的可展期1年,最長不超過3年。
四是出臺規范的操作守則。一要出臺統一的實施細則,使小額信貸走規范化之路;二要簡化貸款申請程序,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手續,為小額擔保貸款申請人提供良好的信貸環境,使符合條件的申請人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貸款;三要在條件具備時推行一站式辦公,在政務服務中心設小額貸款申辦點,成立聯審小組,暢通綠色通道,提供便捷服務。
五是要加強貸款風險長效機制建設。一要加強對農戶的科技和技術培訓。根據群眾的實際需求,可以采取外地參觀學習、邀請專家授課及現場指導、遠程教育等方式,加強對貸款戶的科技和技術培訓,提高其抗風險能力。二要加強對農戶的信用文化培訓,使其明確誠實守信是傳統美德,是將來繼續得到小額擔保貸款支持的前提條件,進而提高信用文化素質,確保貸款工作健康、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