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將金融生態與危機預警機制結合在一起進行研究,概述了構建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建立了金融生態的環境條件狀況、金融生態調控條件狀況、金融生態關系互動狀況和金融生態主體形態狀況四大子體系共28個指標,并依據各指標的公認預警值對其臨界值進行了劃分并確定了預警區間,最后勾勒出了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機制流程圖。
【關鍵詞】金融生態 預警機制 指標體系 警度
一、引言
金融危機在世界范圍內的周期性爆發讓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金融安全,我國也不例外。金融危機產生的首要原因是金融生態建設滯后,難以適應金融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從而導致金融市場發展結構不平衡,風險集中爆發。金融生態一旦發生危機帶給人們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若能在金融生態危機發生前準確地預測與報警,則金融決策部門將有更多的時間來應對可能出現的危機,減輕危機帶來的損失。因此,構建一個有效的預警系統是防范和對付危機的必經之路。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應用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的研究方法。定性分析是基礎,而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加準確、更加深刻,更具說服力。反映金融生態危機預警的指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定量指標,即根據現有情況的統計和計算,可以得出該類指標的實測值;另一類是定性指標,這種指標往往無法或難以量化,一般通過專家判斷來確定,并將專家判斷結果定量化來進行評估。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的選擇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首先按照金融生態危機預警的目標和任務,從金融活動的內容和性質出發,尋找引起金融生態危機的風險因素,及相應的指標。其次,采用定量的方法對指標實行篩選,對篩選結果輔以定性分析,以最終確定入選指標。本文在預警指標的設計和選取上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最終構建了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體系。
三、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機制的建立
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機制是以實現金融活動為內容,以整個金融運行過程為對象,在一定金融經濟理論指導下,采用一系列科學的預警方法技術、指標體系、預警模型和信號系統,對金融運行過程進行監控,對檢測結果發布警示的金融決策支持系統。
(一)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
1.設計原則。良好的指標體系對預警機制的有效性而言極為重要。雖然金融安全與風險預警機制的編制程序不必統一,但是在保證金融生態危機監測效果的前提下金融安全指標要具備如下的基本特性:(1)規范性。指標概念與國際通用準則一致,盡量能將國際金融準則中的指標包含在內,以便進行國際比較。同時又能反映我國的國情,便于我國取得數據。(2)代表性。代表性好的指標必須具有一定綜合性、穩定性和可行性,這類金融指標的變動較為穩定,運行軌跡較為平滑,有可靠的數據來源,方便長期監控和分析。(3)靈敏性。作為金融安全指標,應該能夠對金融運行中微妙的變化做出反應。當金融運行出現一般波動時,這些指標應有明顯的變動;當金融運行出現失常波動時,這些指標能及時發出警示信號。(4)可操作性。出于對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數據來源有效性的考慮,要對某項金融活動以及金融總體運行進行監控和安全評估,所選指標必須具備明確的經濟意義,該指標的數據應當能夠為決策者所獲得。入選金融安全體系中的指標應該來源于較為廣泛的經濟范圍,才能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對金融運行做出全面的描述。(5)互補性。作為指標體系,最重要的不是某一兩個指標,而是整體指標的綜合運用。金融監測預警指標體系中的諸指標之間要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組成科學有機的整體。只有各指標相互依存、互為補充,才能客觀地反映金融生態危機狀況,才能在監測預警活動中發揮整體效應。(6)開放性。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找出風險點,為風險分析和防控提供線索。我國金融體制正處于重大變革之中,金融衍生品層出不窮,新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出現,這就意味著指標體系的設置絕不能一成不變,必須能夠隨著業務的發展而及時改進和完善。
2.指標體系構建。根據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選取的基本原則,本文選取了如下四大子體系共28個指標,見表1:
表1 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體系
3.預警區間劃分和警限確定。預警區間劃分:本文參照國家統計局宏觀經濟監測預警的做法,將金融生態預警指標劃分為五個預警區間,設置五種信號燈,在測定警度時,本文做了如下規定:無警為零分,以“綠燈”表示;冷警(即冷縮)是負值,為-2分,以“藍燈”表示;熱警(即擴張)是正值,為2分或3分,以“紅燈”或“雙紅燈”表示;界于無警和熱警之間,為1分,以“黃燈”表示。考慮到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市場化階段,金融業將進一步發展,故將冷警定為一級,熱警定為兩級。
預警界限的確定:根據上述預警區間的劃分,并參照《巴塞爾資本協議》和我國相關機構的一些規定,如中國證監會對各項風險控制指標設置預警標準,對于規定“不得低于”一定標準的風險控制指標,其預警標準是規定標準的120%;對于規定“不得超過”一定標準的風險控制指標,其預警標準是規定標準的80%。并參考了有關金融生態危機預警監測的文獻,筆者確定了預警警限,對指標的臨界值進行了劃分,具體數值參見表2:
表2 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預警區間表(單位:%)
4.金融生態危機預警的綜合評價方法。根據所構建的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體系,可以對金融生態危機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并發布預警指示。首先將各指標的實際值與各指標預警區間臨界值分析比較,判斷每一指標落入的區域,并進行單項評分;然后對各單項評分加權求和即得到最后的綜合評分;根據綜合分值判斷金融總體運行態勢并發布預警指示。
其計算由如下公式進行:
其中Hi綜合評分的結果,Hij為各指標的單項評分結果,Wij為各指標的整體權重,i,j=1,2,…n。
5.金融生態危機預警工作流程。為了實現金融生態危機預警體系的功能,該系統運行時的各個環節應當是環環相扣,緊密銜接的。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機制運作過程可以用圖3來表示:
圖3 金融生態預警運作流程圖
四、結語
本文構建的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既符合國際規范,又基本反映了金融生態的特點。本文參照國家統計局宏觀經濟監測預警的做法,將金融生態預警指標劃分為五個預警區間,設置了五燈顯示,“綠燈”表示無警、“藍燈”表示冷警、“紅燈”或“雙紅燈”表示熱警,“黃燈”界于無警和熱警之間,臨界值的確定參照《巴塞爾資本協議》,都是符合國際規范的表現。
然而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體系是個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在這里也只是簡單的勾勒出一些原則性的思路。建立金融生態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找出風險點,為風險分析和控制提供線索。鑒于我國金融體制正處于重大變革之中,新的金融品種也層出不窮,新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出現,這就要求指標體系的設置不能一成不變,而是必須隨著業務的發展而及時改造和完善。因此,有關金融生態預警機制的研究還有待深入和擴展。
參考文獻
[1]白欽先,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導論,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周小川,保持金融穩定防范道德風險,金融研究,2004(4).
[3]徐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金融研究,2005(2).
[4]蘇寧,“金融生態環境”的基本內涵,金融信息參考,2005(10).
[5]李揚,中國城市金融生態環境評價,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劉志強,中國縣域金融生態預警指標體系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
[7]沈慶劼,區域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構建的理論框架,科技資訊,2007(6).
[8]陳學軍,金融危機早期預警綜述,金融縱橫,2008(7).
[9]陳松林,金融風險監測與預警研究,經濟科學,2008.
[10]董小君,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