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隨著住房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公眾對房地產企業關注度越來越高,政府對房地產企業的監管(尤其是稅收監管)也更加規范和嚴格,房地產企業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涉稅風險越來越大。文章以相關房地產企業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為研究樣本,分稅種分析了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現狀,并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揭示了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與主要財務指標的相關性。
【關鍵詞】 房地產企業; 稅務風險; 實證分析
國家稅務總局于2009年5月發布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國家稅務總局首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到“企業稅務風險”這個概念。該指引目的是提高企業稅務風險意識,引導大企業加強稅務風險管理。隨著住房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公眾對房地產企業關注度越來越高,政府對房地產企業的監管(尤其是稅收監管)日益規范和嚴格。根據《2012年全國稅務稽查工作要點》(稽便函[2012]1號),房地產業仍然是稅務稽查的重點行業,房地產業成為唯一一個自2002年起連續多年被列為稅務專項稽查的行業。由于政府稅收監管力度的增強,且房地產企業涉稅事項較多,其稅務風險日益增大。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依據風險管理理論與財務分析理論,分稅種分析了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現狀,并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揭示了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與主要財務指標的相關性。
一、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界定
澳大利亞的Michael Carmody(2003)認為,企業稅務風險一般來源于企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要求企業加強對內部因素的控制,實現合法納稅、避免被稅務機關納稅檢查并力圖承擔最低稅負。Donald-T.Nicolaisen(2003)認為,稅務風險管理是指企業通過合理安排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承擔最低的稅負水平,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同時并不引起稅務機關的關注。COSO在《企業風險管理——綜合框架》中,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系統的企業風險管理模式和框架,即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監控,這五個部分實際上構成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為企業有效管理稅務風險提供制度支持。
國內學者對稅務風險也給出了各自的解釋。劉蓉(2005)認為稅務風險是指稅務責任的一種不確定性,并且這些不確定性主要與企業財務報告的真實可靠性、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以及稅收法規的遵循等相關。稅務風險管理就是對這種不確定性的管理。蔡昌(2011)認為稅務風險是指企業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法規定而可能導致的未來利益的損失。劉建民、譚光榮(2009)認為稅收籌劃(稅務風險管理)是納稅人在遵守國家法律、政策的前提下,通過對籌資、投資、經營等活動開展以納稅事項為主的籌劃,以獲取稅收利益。
根據稅務風險的基本界定,筆者認為,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是指房地產企業在涉稅活動中面臨的一種不確定性而使其涉稅行為未能準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最終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包括:房地產企業未完全遵守稅收法律法規,而被發現其存在偷逃稅的可能性,從而引發補稅、罰款的處罰,或者納稅時依據的稅法不準確、沒有充分運用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而承擔較多的納稅責任,或者沒有進行有效合理的納稅籌劃而導致房地產企業多繳稅,即存在稅收違法風險和稅收負擔風險兩種形式。
二、房地產企業主要稅種稅務風險評估分析
(一)主要稅種選擇
房地產企業涉及稅種主要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等。其中,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是房地產企業最重要的三個稅種。表1反映了房地產企業各稅種的稅負構成以及稅收負擔率。雖然個人所得稅額也比較大,但對房地產企業來說,并不是稅負的承擔者,而只是代扣代繳人。因此本文選取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進行分析。
(二)評估指標的建立
依據國家稅務總局印發的《納稅評估管理辦法》通知相關規定、稅法相關規定及數據可獲得性,選取營業稅稅負率(TRB)、土地增值稅稅負率(TRL)和企業所得稅稅負率(TRI)作為房地產企業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三個稅種的稅務風險評估指標,其指標如下:
指標一:TRB=BT/IN×100%
指標二:TRL=LVAT/TP×100%
指標三:TRI=[ITE-(△DITL-△DITA)]/TP×100%
其中,BT是本期營業稅,用財務報告附注中披露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下的營業稅表示;IN是本期應納營業稅的銷售收入,用利潤表中的本期營業收入表示;LVAT是本期土地增值稅,用財務報告附注中披露的營業稅金及附加下的土地增值稅表示;TP是本期利潤總額,用利潤表中利潤總額表示;ITE是本期所得稅費用,用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表示;(△DITL-△DITA)是本期遞延所得稅費用,△DITL是本期遞延所得稅負債變動額,△DITA是本期遞延所得稅資產變動額,分別用資產負債表中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與其期初余額的差和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與其期初余額的差表示。
(三)樣本的選取
本文以湘財金禾投資軟件劃分的行業板塊標準,從127家房地產企業上市公司中剔除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的上市公司:1.數據有缺失的公司;2.利潤總額小于零(即虧損)的公司;3.資產負債率大于1的極端值,選取了70家房地產企業上市公司作為實證分析的樣本。從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公布報告中,搜集樣本公司2010年和2011年兩個年度的財務報告。根據稅務風險評估指標,從財務附注中選取整理相關數據,分別計算三個稅種的稅負率,進而計算各樣本公司三個稅種的稅負差異率以評估稅務風險。其中,稅負差異率=(企業評估的稅負率-行業上一年稅負率)/行業上一年稅負率×100%。一般情況下,稅務機關通過各行業上一年的各種稅收、相關的收入和利潤測算各行業的稅負率,測算結果僅供內部使用,很少予以對外公布。因此,本文采用類似稅務機關測算行業稅負率的方法,測算出房地產業三個稅種稅負率(見表2)。采用稅負對比法,測算各樣本企業的稅負差異率(見表3)。
(四)主要稅種稅務風險的評估結果分析
企業稅負差異率大于零,意味著評估的該企業對應稅種稅負率高于行業對應稅種稅負率,企業可能未能準確理解、掌握、運用稅收法規,或者可能沒有利用好應有的稅收優惠政策,或者沒進行合理的納稅籌劃而面臨承擔較大稅款負擔的風險;企業稅負差異率小于零,意味著評估的該企業對應稅種稅負率低于行業對應稅種稅負率,企業可能面臨因違反稅法的規定,或利用了不應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或者采取了不合理的納稅籌劃而被稅務機關罰款甚至繳納滯納金的稅收違法風險。企業某一稅種稅負差異率絕對值越大,其面臨的稅務風險越大,并且根據稅務機關規定,公司稅負差異率的絕對值大于等于30%時,對應稅種稅務風險比較大。表3中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稅務風險評估結果可分別用
圖1、圖2和圖3表示。
根據表3中房地產企業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稅務風險評估結果,我們可通過統計各個稅負差異率區間上房地產企業數占整個樣本的比重,分析得出整個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狀況。統計結果分別見表4、表5和表6。
首先,從圖1和表4可知,小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31.43%,2011年為37.14%)營業稅稅負差異率絕對值大于30%,說明僅有小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存在營業稅稅務風險;絕大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87.14%,2011年為91.43%)營業稅稅負差異率小于零,其中小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28.57%,2011年為32.86%)營業稅稅負差異率小于-30%,說明我國房地產企業營業稅稅務風險類型為稅收違法風險,并且僅有小部分房地產企業存在營業稅違法風險。此外,房地產企業涉及營業稅的事項相對單一,主要涉及銷售不動產而繳納營業稅,對應的房地產企業營業稅稅率一般為5%,意味著房地產企業營業稅的計算和申報相對簡單,稅務風險相對較小。由于房地產企業收到銷售款后,即應按收到的房款繳納營業稅,而現實中小部分房地產企業收到房款時可能因未及時申報繳納營業稅,存在違法納稅的可能性。因此,我國房地產企業營業稅稅務風險相對較小,僅有小部分房地產企業存在營業稅違法風險。
其次,從圖2和表5可知,絕大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81.43%,2011年為77.14%)土地增值稅稅負差異率絕對值大于30%,說明我國絕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存在土地增值稅稅務風險;絕大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61.43%,2011年為60%)土地增值稅稅負差異率大于零,其中大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54.29%,2011年為47.14%)土地增值稅稅負差異率大于30%,說明我國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稅務風險類型為稅收負擔風險。此外,土地增值稅是我國唯一一個采用超率累進稅率的稅種,計算相對復雜,并且有關土地增值稅稅前扣除項目的規定比較多而嚴,我國房地產企業可能沒有采取有效的納稅籌劃策略增加稅前扣除項目,以致多繳納了土地增值稅。因此,我國絕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存在土地增值稅稅收負擔風險。
最后,從圖3和表6可知,大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48.57%,2011年為52.86%)企業所得稅稅負差異率絕對值大于30%,說明我國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存在企業所得稅稅務風險;絕大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68.57%,2011年為70%)企業所得稅稅負差異率大于零,其中部分房地產企業(2010年為35.71%,2011年為37.14%)的企業所得稅稅負差異率大于30%,說明我國房地產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務風險類型為稅收負擔風險。此外,我國大部分房地產企業納稅籌劃意識比較淡薄,企業財務、稅務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很可能出現少計稅前扣除項目或多計收入,因而多繳企業所得稅。因此我國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存在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風險。
綜上分析知,小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存在營業稅稅收違法風險;絕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面臨較大的土地增值稅稅收負擔風險;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面臨較大的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風險。
三、影響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因素的實證分析
我們一般通過分析企業資產負債率、資產周轉率和投資報酬率來判斷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筆者考慮到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可能會對企業稅務風險有一定的影響,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業稅務風險,因此本文選取代表三大能力的三大主要指標——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收益率作為解釋變量對企業稅務風險進行實證回歸分析。
(一)模型設定與數據來源
本文借鑒譚光榮等《汽車制造業稅務風險的實證分析》一文中用實際稅負率來衡量稅務風險的水平,以財務分析指標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收益率和企業規模作為解釋變量。具體回歸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第i家公司,t表示從2006到2011的不同年度,β表示以面板數據回歸的系數估計值,ξit為誤差項。其中,Rtax為房地產企業的實際稅負率,為本模型的被解釋變量,用70家房地產企業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所得稅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之和與營業收入之比表示;β0為常數,為縱截距;RAL為資產負債率,用資產負債表期末負債總額與期末資產總額的比值表示;RAT為總資產周轉率,用利潤表中當期營業收入與資產負債表中期末資產總額的比值表示;ROA為總資產收益率,用利潤表中當期凈利潤與資產負債表中期末資產總額的比值表示;SIZE系企業規模,用資產負債表中的期末資產總額表示,ξit為隨機誤差項,表示模型設定、數值觀測等隨機因素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以本文選取的70家上市公司2006—2011年6年的數據為有效樣本,運用Stata11.0進行回歸分析。
(二)實證結果
本文分別采用模型1和模型2(其中模型2中刪去變量RAL),利用Stata11.0綜合各年度樣本進行面板數據回歸分析。本文試圖通過變量之間差異的比較分析,測出稅務風險與四個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
1.模型1的回歸結果
(1)稅務風險與資產負債率(RAL)存在正相關。回歸顯示,解釋變量資產負債率對數的系數0.1855,但不夠顯著(t值僅為1.54,對應p值為0.124)。這說明房地產稅務風險與資產負債率相關性不大,即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高低對企業稅務風險的影響不大。因為資產負債率反映企業的財務決策、財務杠桿水平,并且負債具有抵稅效果,但是這種抵稅效果并非一直發揮作用,當負債資本成本大于投資收益率時會減少企業價值,尤其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負債費用一般需要資本化,對企業當期稅負率影響不大,進而對稅務風險影響不大。
(2)稅務風險與總資產周轉率(RAT)存在非常顯著的負相關。此解釋變量對數的系數為-0.3382,并且非常顯著(t值為-6.55,對應p值為0.000)。總資產周轉率反映企業營運能力,資產周轉快慢影響企業收益,一般來說,資產周轉變快時企業收入多而固定成本費用并未增加,稅負率會相應降低,對應稅務風險小。正是由于房地產企業資產周轉慢,所以其面臨的稅務風險相對較大。
(3)稅務風險與總資產收益率(ROA)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總資產收益率越大,稅務風險越大。解釋變量總資產收益率對數的系數0.2620,且非常顯著(t值為6.90,對應p值為0.000)。正滿足高風險、高收益的原則。要取得較高的盈利需承擔較大的稅務風險。總資產收益率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當企業獲利能力增加時,相對固定的抵稅金額都無法與當期所得等比例增加,會有較高的稅負率,稅負風險會較大。此外,ROA高的企業,征稅當局的監督強度越大。
(4)稅務風險與企業規模(SIZE)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企業規模越大,稅務風險越大。解釋變量企業規模對數的系數為0.1441,并且較顯著(t值為2.77,對應p值為0.006)。企業規模變大時,財務事項增加,核算難度增加,申報的稅務資料不夠準確,對應的企業稅務風險相應增加。
2.刪掉變量資產負債率(RAL)后的模型2的回歸結果
(1)稅務風險與總資產周轉率(RAT)仍存在非常顯著的負相關。此解釋變量對數的系數為-0.3375,并且非常顯著(t值為-6.52,對應p值為0.000)。與模型1的回歸結果非常接近,進一步驗證總資產周轉率與稅務風險是負相關。
(2)稅務風險與總資產收益率(ROA)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解釋變量總資產收益率的系數0.2535,且非常顯著(t值為6.73,對應p值為0.000)。與模型1的回歸結果非常接近,進一步說明總資產收益率與稅務風險是正相關。
(3)稅務風險與企業規模(SIZE)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解釋變量企業規模的系數為0.1765,并且非常顯著(t值為3.70,對應p值為0.000)。同樣與模型1的回歸結果較接近,進一步說明企業規模與企業稅務風險是正相關。
(三)穩健性檢驗
把模型1中的資產負債率變量去掉后得到模型2,實際上是通過換取解釋變量檢驗其他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相關性的穩定關系。通過模型1和模型2的比較發現,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收益率和資產總額與企業稅務風險存在穩定的相關性,只是顯著性有微小變動。具體結果見表7。
(四)實證結論
通過多元回歸分析知,企業稅務風險與資產負債率相關性不大,因為負債的抵稅效果并非總是有效,當收益率低于債務資本成本時,負債不再具有抵稅作用;而與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收益率和企業規模有關,且分別是顯著負相關、顯著正相關和顯著正相關。房地產企業總資產周轉率變小、總資產收益率變大,而稅負率變小,或者總資產周轉率變大、總資產收益率變小,而稅負率變大,都說明房地產企業可能存在稅務風險,前者可能存在稅收違法風險,后者可能面臨稅收負擔風險。RAT、ROA與Rtax變動步伐越不一致,房地產企業稅務風險越大。
四、結論
通過分析房地產企業2010年和2011年主要稅種稅務風險可知,房地產企業營業稅稅務風險較小,只有小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存在營業稅稅收違法風險,而絕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面臨土地增值稅稅收負擔風險,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可能面臨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風險。房地產企業可重點預防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兩個稅種的稅務風險,以此來預防企業整體稅務風險。比如注重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合理性,保證納稅申報時可扣除項目金額真實合理存在,同時準備充足的資料證明企業建設的普通標準住宅符合要求,及時進行土地增值稅清算;注意企業所得稅納稅所得額的調整。回歸分析表明,企業稅務風險與資產負債率相關性不大,而與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收益率和企業規模相關,且分別是顯著負相關、顯著正相關和顯著正相關。因此,房地產企業可通過比較分析總資產周轉率、總資產收益率和稅負率的變動方向、變動步伐來識別、評估企業稅務風險。當企業總資產收益率較大時,說明企業可能存在較大的稅務風險,這恰好符合風險—收益對等原則,高收益,高風險。我們可通過提高總資產周轉率,降低企業稅務風險,比如增加銷售收入或減少資產投資。
【參考文獻】
[1] Michael.Carmody.John D.Phillips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Corporate Tax-Planning Effectiveness: The Role of Compensation-Based Incentiv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4).
[2] 邁倫·斯科爾斯.稅收與企業戰略[M].中國財經出版社,2004:5-6.
[3] Steinberg Richard M.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R].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commission,2004:28-30.
[4] 劉蓉.公司戰略管理與稅收策略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261-262.
[5] 蔡昌.稅務風險揭秘[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13-14.
[6] 劉建民,譚光榮.稅收籌劃[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2-3.
[7] 譚光榮,張立華.汽車制造業稅務風險的實證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3):84-87.
[8] 國家稅務總局.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