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黑龍江省高校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風險程度、財務風險管理的環境、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優化財務管理的模式、推進資金來源的多元化、積極應對債務風險、提高財務管理效益等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對策。
【關鍵詞】 黑龍江省; 高校; 財務風險; 問卷調查
高校負債規模不合理、財務狀況總體失衡所引致的財務風險問題日益突出,使得高校正常運行面臨嚴峻的考驗。在高校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是高校管理層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對黑龍江省高校財務風險及其管理進行了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對策和建議。
一、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一)調查對象
財務部門是履行高校財務管理職能的部門,財務管理人員是高校財務決策的主要參與者和執行者,他們通常具有一定的財務管理知識和高校理財經驗,熟悉所服務高校的財務管理情況,在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方面最具有發言權。基于這樣的考慮,本研究以黑龍江省高校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財務管理人員為調查對象,通過他們了解其所在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相關情況。在具體操作上,筆者選擇黑龍江省25所省屬高校,通過向這些高校具有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財務管理人員郵寄或當面送交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目的和影響高校財務風險的不同要素,筆者設計了《黑龍江省高校財務風險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風險程度、財務風險管理的環境、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調查題目采用單項選擇和多項選擇兩種形式,備選選項采用開放式,即除了調查問卷已列出的選項外,允許被調查者在不同意已列選項或在需要補充其他選項的情況下,寫出自己認為合適的選項。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00份,實際收回58份,收回率為58%,其中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為86%。
2.數據統計法
對已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了數據統計處理,統計結果以統計表的形式輸出。
二、黑龍江省高校財務風險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財務風險的成因及風險程度
1.財務風險的成因
調查結果顯示,42%的財務管理人員認為不能及時償還銀行貸款的風險是自己所在高校的主要財務風險,30%的財務管理人員認為因現金流緊張向銀行申請貸款遭拒絕是自己所在高校的主要財務風險。由此可見,償債風險依然是當前黑龍江省高校的最主要財務風險,流動性風險位居其二。8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所在高校沒有進行股票等高風險金融工具的投資,黑龍江省高校對高風險投資工具持謹慎的態度。67%的受訪者所在的高校連國庫券這樣的低風險的投資都沒有,投資意識比較弱。
2.財務風險的程度
調查結果顯示,60%的高校認為當前自身財務風險較大,表明當前黑龍江省大部分省屬高校的財務風險比較大。為了了解高校當前的財務風險水平是否屬于歷史最高水平,進一步調查顯示,65%的受訪者對該問題采取回避態度,認為這一問題屬于學校機密,不便告知,只有2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所在學校剛剛渡過財務風險最大的時期。對于這個問題,大部分財務管理人員不想說出事實真相,再加上只有21%的受訪者認為學校剛剛經歷財務風險最大的時期,由此推斷,黑龍江省屬高校正面臨或即將面臨財務風險最大的時期,對防范和化解高校財務風險這一問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緊迫性。
(二)財務風險管理的環境
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環境是指影響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環境因素,它構成一所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氛圍,直接影響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文化的形成。基于此,筆者從財務風險管理的組織環境、人員環境和制度環境等三方面對黑龍江省屬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環境進行了調查。
1.財務風險管理的組織環境
調查結果顯示,66%的高校未成立專門機構負責學校日常的財務風險管理工作。其中:44%的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職能由財務部門負責人履行;22%的高校雖已明確財務風險管理職能,但財務部門與會計部門合署辦公;22%的高校成立了內部控制辦公室,負責高校的日常財務風險管理;45%的高校成立了預算管理部門,負責高校的預算管理工作,并能夠正常地行使其職能。因此,多數高校應加快建立相應的財務風險管理機構,以便為進一步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提供組織保證。
2.財務風險管理的人員環境
(1)高校治理層
對高校治理層的調查,主要針對校級領導對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視情況進行調查。校級領導對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直接關系到本校財務風險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具體措施的落實,對本校財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具有重要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63%的高校的校級領導非常重視財務風險管理,26%的高校的校級領導重視財務風險管理。總體上看,高校治理層對財務風險管理給予了重視,為推動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提供了領導保證。
(2)高校管理層
對高校管理層的調查,主要針對高校財務管理人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1)60%的高校財務管理人員認為加強財務風險管理和提高高校競爭優勢高度相關;2)95%的高校財務管理人員認為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是改善財務規劃和加強財務風險管理;3)在財務風險管理知識方面,32%的受訪者聽說過敏感性分析,26%的受訪者聽說過風險價值,15%的受訪者聽說過決策樹和決策矩陣,沒有人聽說過情景模擬,15%的受訪者聽說過將風險追溯到根源分析,12%的受訪者沒有財務風險管理的經驗且沒聽說過以上的風險評估技術,聽說過任何一種風險管理方法的人數均沒有超過50%,這表明在風險管理理論知識方面是比較欠缺的;4)在財務風險管理實踐技能方面,32.5%的高校建立了內部控制機制,降低流動性風險(主要指現金流緊張或中斷)的可能性和對欠費的學生進行盡職調查各占20%,這表明財務風險管理的實踐技能還不夠寬泛,主要采用建立內部控制機制等措施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編制現金預算和對擬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等措施沒有得到廣泛應用。
3.財務風險管理的制度環境
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既是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知識的載體,也是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實踐技能的源泉,基于此,筆者對黑龍江省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的制度環境進行了調查。總會計師是領導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領導崗位,總會計師負責“組織領導本單位的財務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等方面的工作,參與本單位的重要經濟問題的分析和決策”,是否設置總會計師崗位對一個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有著重要影響。調查結果顯示,56%的高校已實行總會計師制度且運行良好,尚有44%的高校未實行總會計師制度。從設置總會計師崗位這一項的調查結果可看出,黑龍江省高校在財務風險管理的制度環境建設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間,為了進一步夯實高校財務風險管理的領導基礎,各高校應積極創造條件盡快建立或完善總會計師制度。
(三)財務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27%的受訪者認為高校當前財務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或盡管建立了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但制度流于形式,執行不力;19%的受訪者認為教育科研經費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依賴財政撥款是高校當前財務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16%的受訪者認為預算軟約束,執行中缺乏剛性是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調查結果看,目前黑龍江省高校財務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次是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形式化、事業資金來源財政化和預算管理非剛性化。因此,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爭取事業資金來源多樣化,加強預算管理和監督是當前高校在財務風險管理方面應采取的主要對策。
三、防范和控制高校財務風險應采取的對策
擴招引發的過度負債和預算管理不嚴監督不力是黑龍江省高校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負債運行的基本格局下,筆者認為高校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應采取以下對策:
(一)優化財務管理的模式
“統一領導,集中管理”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兩種主要模式。調查結果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模式更利于降低高校整體財務風險,33%的受訪者認為“統一領導,集中管理”模式更利于降低高校整體財務風險。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模式下,高校整體的財務風險由學校和各二級核算單位共同承擔,有利于分散高校的整體財務風險;而“統一領導,集中管理”模式下,高校整體的財務風險由學校獨自承擔,高校的整體財務風險不能得到分散。因此,高校應在統籌各方面管理的情況下,積極推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財務管理模式,既有利于分散高校整體的財務風險,提高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水平,也有利于調動二級核算單位加強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推進資金來源的多元化
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黑龍江省高校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以財政撥款為主,社會捐贈收入和校辦產業經營收入較少。36%的受訪者認為財政撥款是當前高校最重要的資金來源;64%的受訪者認為目前財政撥款在所在高校的各種來源的資金中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學費收入。41%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黑龍江省高校籌集資金的薄弱環節是社會捐贈收入和校辦產業經營收入。為了增加資金來源,增強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黑龍江省高校應積極推進事業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同時,積極爭取生均更多的財政撥款,以促進高校財務狀況失衡局面的根本性改善。
(三)積極應對債務風險
債務風險是黑龍江省高校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調查結果顯示,83%的受訪者所在的學校對于已到期的債務償付,一部分是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償付,一部分是自籌資金償還。高校的財務管理人員,特別是高校主管財務工作的校級領導應積極研究與高校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及時掌握國家化解高校存量債務方面的方針政策,充分利用國家已經執行或即將執行的幫助高校償還銀行貸款的政策措施,如土地置換、提高撥款標準、轉貸等積極應對債務風險,促進高校改善自身的財務風險狀況,努力降低高校財務風險的整體水平。
(四)提高財務管理效益
提高財務管理效益是改善高校財務風險狀況的根本途徑,而提高財務管理效益的基礎是增收節支。各高校為了改善學校資金狀況和增加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在增收方面應積極采取科研活動創收、吸引捐贈、土地置換、校區轉讓等具體措施,在節支方面應采取壓縮日常公用經費開支、降低能源支出、實行資金包干等具體措施,提高財務管理效益,努力實現高校財務收支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孫云良.新時期高校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8(5):99-102.
[2] 毛丹.芻議高校財務風險管理[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0 (2):91-94.
[3] 謝愛香.淺析高校財務風險與控制[J].經濟研究導刊,2010 (28):97-99.
[4] 孫建文.從風險防控視角構建高校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J].商業會計,2010(1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