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國內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現狀以及面臨的問題,強調了改革的必要性,并對如何進行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銜接的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了初步的探索和建議。
【關鍵詞】 高職公共英語 教學模式 專業銜接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標是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職教學有其特殊性,即強調基礎性、實用性、針對性。這就決定了高職英語教學要走一條以培養能力和素質為目標的新路,這為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
1.國內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高職學生生源參差。高職學生的生源復雜,甚至少數的學生初中學習目標都沒有達標。加之地域和學生所在教學環境與條件的差異,有的學生甚至在入學就讀高職前從未接受過系統的聽說訓練,既聽不懂又講不出,詞匯量嚴重不足。眾所周知,英語教學的連貫性很強,高職英語教學的內容本來應該是在一定的中等程度和能力教育水平上的延續,可是不少學生入學時還遠沒達到此標準,影響了他們的基本學習能力和積極性,也影響教學計劃的正常進行和目前大綱中對聽說等各項技能的提高。
1.2管理問題。在高職院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傳統的基礎英語屬于公共基礎課,由外語系或基礎教學部承擔教學任務,而專業英語屬于專業課,由各系自行聘請教師授課。但是由于兩方面的教師缺乏溝通,教學安排沒有整體性,一方面基礎英語教學沒有為專業英語教學做好針對性準備;另一方面專業英語教師缺乏對學生基礎的了解,會出現教學內容重復、教學難度和進度把握偏差等情況,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
1.3教學模式和基礎設施落后。雖然,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都意識到教學模式存在缺陷,開始強調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但基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習慣及學校的某些評價標準等原因,許多高職院校在英語教學上仍采用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設施方面,英語教學的基礎設施相對落后。英語教學嚴重滯后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缺乏良好的英語教學的硬件和軟件環境,無法為學生創造應用英語的氛圍。
1.4教材單一、缺乏專業特點。教材是實現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是教學內容、方法的知識載體。但有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仍沿用普通高校教材,或是使用與學生實際水平,所學專業完全不配套的教材,選材以文學性語言為主,與各種專業英語教材缺乏銜接。同時,目前的許多專業教材內容陳舊,與行業發展和崗位需求脫節,使專業英語教學處于低效狀態。導致了學生們學習困難,應用更難。
1.5師資問題。一般的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都是科班出身,對于職業英語缺乏研究,缺乏專業背景,無法對學生的學習及應用提供有效的指導;同時,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師普遍年紀輕、經驗少、職稱低,這些現狀使得高職院校英語師資無法做到職稱、年齡、學歷等的合理搭配,無法形成合理的教師梯隊;另外,一些教師只注重書本理論,對“雙師型”的英語師資要求認識不足;再者,學校的師資培養與繼續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勢需要,也影響了教學效果。
2.公共英語教學與各專業銜接的教學改革初探
2.1教學方法改革
2.1.1要堅持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師的指導作用。把傳統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記的形式,改變為老師與學生雙向互動的形式,比如把講授的內容作為專題,由學生分組討論,分組進行對話練習,或者搞一些場景演練,把今后學生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況讓學生用英語進行演練,老師則進行點評,把課堂還給學生。多采用“模擬情景交際法”,要求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用英語開口教師交流,與同學交談。鍛煉英語口語的交際能力,以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
2.1.2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模擬實踐訓練。教師應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尤其是要激發他們的內在動機,維持他們英語學習的長時間動力。在處理比較簡單的課文時不再通講全文,而是采取讓學生提問的方式。給學生一定時間瀏覽全文并找出問題,讓其他學生討論并解答,學生就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自信和樂趣,且印象深刻。這就是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任務目標的設計應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創設職業場景,促進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可以在校內開展由學生自己策劃并組織的模擬業務訓練。如要求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收集資料,然后進行模擬演練、業務個案分析等,使學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所學專業在實際工作中的運作過程。
2.1.3注重技能訓練。英語綜合技能是學好專業英語的基礎,因此,在公共英語課程的授課過程中要始終深化英語技能訓練,特別是關于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課堂講授應結合實際強化訓練,并借助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實踐模擬教學。(1)聽說能力訓練: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特點,英語基礎較差。聽力環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日常口語對話,每個單元應有相應的主題,如談論天氣,購物,旅游等等;另一部分為專業英語聽力,從易向難過渡。訓練學生聽懂電話等日常語速的對話,并能結合具體語言環境把握說話者的態度和意圖;模擬在職場環境中與各部門協調溝通、接待客戶、解決問題等。(2)口語訓練。以每章標題為核心,對具體工作環節開展有針對性的會話訓練。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用英語與客戶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3)閱讀能力培養:通過閱讀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實際英文材料,來培養學生讀懂中等難度英文文件的能力,擴大詞匯量,了解國內外最新的專業知識,拓展專業詞匯和短語知識。(4)寫作能力訓練:訓練學生能夠用英語起草文件和信函,其中包括與其專業相關的各種說明書或商務公文等。(5)翻譯訓練: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翻譯能力,在工作過程中能夠較好地翻譯常用的術語。
2.2教材改革。教材應以職業英語的教學原則為指導,充分體現以具體行業主要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結合各專業的理論與實踐,通過各項訓練任務,把專業知識和英語語言技能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考慮到高職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所以在編寫上避免選取語言較復雜的文章,側重幫助學生用英語掌握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拓展視野,了解專業發展的新動向。
2.3師資改革。高職院校英語教師普遍缺乏專業知識,這是實現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自然銜接的一個難題。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注意結合學校專業設置,具備相應的專業英語知識,學校也應該注重教師的“繼續教育”,培養“雙師型”教師。
2.4評價方式改革。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評價方式改革的方向應堅持多元化和系統化,評價的指標不能僅僅是考試的通過率,而應包括是否能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是否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是否能夠使學生掌握應有的英語技能,是否切合學生實際基礎。
總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應滿足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開發以及未來職業能力的需要。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實用性和技能性的特色,在教學中把崗位所需的專業能力培養融入教學體系中,更好地體現高職公共英語和各個專業的有效銜接。
參考文獻:
[1]王建華.淺議高職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3.
[2]余渭深,鄒曉玲,鄧世倫等.新編實用英語(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馬麗萍.高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 煤炭高等教育,2001,(5).
(作者單位:黑龍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