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堂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主導地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場所。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擺在每位體育教師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課題。體育學科特點出發,就如何改革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學習興趣、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注重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實踐,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 體育課堂 教訓內容 教學環節 教學質量
高校體育課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身體素質打好必要的物質基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體育的研究已逐步由傳統的體育教學上升到實踐相結合之路。因此,從事現代體育研究必須要有扎實的物質基礎。體育運動與其他專業課程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學生學習體育課堂的目的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是整體知識體系的基本積累,是一種從體育學這一學科角度進行科學思維和從事科學研究所需技能的綜合素質訓練,是從中學到大學轉變和適應的過程中知識、能力與素質的共同提高的思維方式起到前瞻性和可持續發展性的作用。因此,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后繼課程的學習。所以,研究、探討體育課堂課的教學改革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改革課程設置
體育課堂課包括必修和選修部分,一般高校將體育課設置在大一、大二,這必修課在前,選修課在后的課程設置原則。學習效果的好壞對以后的專業課程非常重要。我認為在課程的設置和時間安排上需要改革,建議將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比例相應的調整,增加理論課、實踐課,并讓理論課集中在第一學期上完,第二學期集中上必修與選修的課程,使實踐教學更加規范化、系統化。
2.重視理論課的引導
在給每一個新的班級講授體育課堂內容之前,我們要突出緒論部分的介紹。在介紹體育課堂研究對象、內容和主要任務的基礎上,正確、適時地著重介紹體育課堂與人類生活和其所學的專業的密切聯系,以及體育課堂當前研究熱點領域和發展趨勢。通過緒論課的介紹,使學生對體育課堂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明確體育課堂的學習目的,掌握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精簡理論內容,增加自學內容
基于體育課堂課的主要任務是為大學生的學習打下必要的體育基礎。筆者認為教材中除維持必要的體育課堂自身體系外,一些深奧的理論且與后繼課程關系不大的內容可以精簡,這樣既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又可達到設置本門課程的目的。同時為維持體育課堂必要的框架,教材中這部分內容是不能省略的,且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與中學都有所不同。但學生一看書的目錄,總是認為這些知識在中學已經學過,且內容與生活似乎又沒有多大聯系,于是就放松了學習理論的要求。基于這種情況,筆者建議將這部分內容的教法改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先讓學生按自學提綱自學,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討論總結該部分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既達到了學習要求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4.增加與體育有關的專業知識
從培養高素質的大學生的總目標出發,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與其所學的專業關系密切的內容講得詳些、透些、深些,教師不但要熟悉本學科的知識體系,還要了解、掌握后繼課程所需要的零碎的理論知識,以及與體育關系密切的最新的理論知識,將它們穿插在相應的章節中介紹,其目的一是傳授必要的體育知識,二是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三是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把體育課堂與生命科學緊密聯系起來,逐步培養大學生運用體育原理、方法和語言去觀察、解決和闡述生命現象的本質的意識和方法。這一點是國內各高校院校體育界面向21世紀進行教學改革的高瞻遠矚的新思想,也是科學發展的必然。
5.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清楚基本概念與原理的內涵,還應該講清它們的實際應用情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學生就不會感到所學內容枯燥無味、空洞抽象。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課程的組織者、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信息的咨詢者。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課堂上可以結合實踐中的一些親身經歷來講解一些問題,促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師生間的共鳴及學生的學習情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6.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教學法活動
由于體育課堂內容涉及面相當廣泛,對每一個問題教師首先必須深入理解,才能通過講授讓學生理解。因此,要求教師們經常開展教學法活動,有的形成論文,有的則在教學中加以運用。通過利用教學法活動開展教學討論,交流教學思想、教學方法,不但在教學中充實了自己的理論基礎,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教學水平提高,同時還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教與學雙贏。
7.重視實驗前的準備與預習,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體育是一門科學,是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其理論的建立大多是通過實踐,在體育教學中,實踐是學生學習體育理論,掌握體育運動技能,培養嚴謹的科學素質必不可少的過程。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實踐以其真實性、直觀性,給學生第一手感官材料,幫助學生理解課堂內容。因此,使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對有關現象的本質進行分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再通過因勢利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導出正確的結論,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不斷總結、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課堂練習,充分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的愉快,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通過恰當時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蘇平.我院公體選項課教學改革的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 2002.
[2]曲宗湖, 楊義軒.現代社會與學校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1999.
(作者單位:張志超,黑龍江科技學院利民校區 王文濤;王婷婷,哈爾濱師范大學)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