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代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在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上做好文章,成本核算與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但目前許多企業在成本核算與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比較普遍的問題。應從改進企業成本核算、完善企業成本管理等方面著手進行改進和完善。
【關鍵詞】 成本核算 成本管理 經濟效益 問題 完善對策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就必須努力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而成本核算與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中之重,準確地做好成本核算與管理,對企業、投資者乃至國家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完善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的措施,希望可以起到借鑒作用。
1.成本及其核算管理概述
1.1成本的含義和分類成本作為價值運動中企業要求的最低補償,是商品經濟的產物,是商品經濟中的一個經濟范疇,是商品價值的主要組成部分。企業成本具體是指生產某種產品、完成某個項目或者說做成某件事情的代價,也即發生的耗費總和。企業成本劃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兩大類。
財務成本是指根據國家統一的財務和會計法規及制度核算出來的,用于編制財務報表和企業內部成本管理的成本,也稱法定成本或制度成本,目前我國會計核算都是按這種成本入賬的。正確計算企業的財務成本,對于保證合理的價值補償,正確計算企業期末存貨價值和盈利,考核企業成本費用水平等具有重要意義。
管理成本是用于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的各種成本的總稱,是根據財務成本和其他有關資料進行不同的歸類、分析和調整后計算出來的,是對財務成本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管理成本著重為企業管理部門的預測、決策、控制和業績評價等職能服務。
1.2成本核算及管理相關內容
1.2.1成本核算概述
(1)成本核算的含義
成本核算是對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亦即成本控制結果的事后反映,還可以為制定產品價格提供依據。
(2)成本核算的原則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一般包括:合法性原則;可靠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分期核算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實際成本計價原則;重要性原則;一致性原則。
(3)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內容
成本可以通過品種法、分批法、逐步結轉分步法、平行結轉分步法、作業成本法,或把這些方法結合運用核算。
(4)成本核算的目的
準確及時的成本核算數據是分析產品及市場的盈利能力、改進生產經營管理的基礎。如果基礎數據存在問題必將影響企業經營決策。通過成本核算可以檢查、監督和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反映成本水平,評價成本管理體系的有效性,研究在何處降低成本,進行持續改進。
1.2.2企業成本管理概述
成本管理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職能。
成本核算管理的目的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耗費如實反映、加強控制,更好地實施管理,進行成本信息反饋。因此,成本核算與管理對企業成本計劃的實施、成本水平的控制和目標成本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當前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企業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2.1.1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學采用適合企業的成本核算程序能使企業成本核算準確、及時。但隨著企業經濟環境的改變,成本核算程序的改進卻不大,主要表現在:
(1)成本核算方法不夠科學據調查顯示,絕大多數企業采用品種法和分步法,少數采用分批法。一般來講,品種法、分步法適用于大量、重復、單一品種生產類型,現代生產經營方式下,大部分企業發展的趨勢是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分批法成本核算應成為成本核算最重要的基本方法。
(2)費用的分配方法不夠合理
一些企業在分配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共同費用時選用的標準不當,導致這部分費用分配給各個成本計算對象不合理。例如,有些中小企業當期的所有生產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不考慮月末產品成本費用。這樣,月末產品數量較多時必然虛增產成品成本,而當月末產品數量較少時,產品成本又會偏低,必然造成成本不實。
2.1.2成本核算的內容不夠全面
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注重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三大類,存在成本核算范圍小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成本核算只注重生產制造過程,輕視產前、產后環節;
成本核算重視實物資產,輕人力資源、無形資產;企業成本核算注重內部消耗,輕視環境成本(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成本的構成應當是自然資源成本、物化勞動消耗和活勞動消耗的總和);企業人工成本的歸集不完整。
2.1.3成本計算對象不夠規范
確定成本計算對象的目的是明確計算成本費用承擔主體的問題。現階段仍然有些中小企業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在成本核算過程中,不管產品的品種和規格,全部按一個成本計算對象來核算成本,必然造成各產品所耗工費料費的差別雖然很大,計算出的單位產品成本卻相同,但由于各種產品的銷售價格并不一樣,因此計算出的損益不真實,缺乏使用價值。
2.2企業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
目前一些企業對于成本的管理仍有缺陷,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成本管理意識淡薄,成本控制管理過于局限,管理目標單一、與企業戰略相脫節,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不扎實,成本分析體系不完善。
另外,現階段許多企業的成本管理觀念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企業應樹立成本的系統管理觀念,將企業的成本管理工作視為一項系統工程,強調整體與全局,對企業成本管理的對象、內容、方法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此外,成本考核未完全落實到位,難以有效地提高企業效益,也是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3.完善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的對策
3.1改進企業成本核算的幾點對策針對企業成本核算出現的問題,應采取以下對策予以解決:
3.1.1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方法企業成本核算的方法選擇也應符合自身條件。若企業間接費用比重高,產品品種復雜,不同批次的生產準備費用高,生產自動化具備一定基礎,計算機技術較為普及,財務人員素質比較高,可采用作業成本法。若采用作業成本法的條件尚不成熟,仍可選擇適當的傳統方法,如分批法,品種法等。
3.1.2選擇適當的費用分配標準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的方法很多,如何選用則取決于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在產品的具體情況。同時,對不同的共同費用應采用不同的分配標準,標準必須既合理,又簡單易行。如動力費一般與機器工作的時間有關,應采用機器工時作為分配標準。輔助材料一般與產品所耗原材科重量、體積等發生聯系,應按產品重量或體積作為分配標準。制造費用可采用生產工時,也可采用工資標準進行分配。
3.1.3規范確定成本核算對象和核算范圍企業不論大小,生產的產品不同,生產經營過程和管理要求就不同,在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時,應遵循以下原則:既要適應企業生產技術與生產組織的特點,又要滿足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要求。對于同時生產幾種產品而且每種產品又分為多種規格時,應以每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采用品種法核算產品成本,然后采用系數法核算品種內不同規格產品的成本。對于生產主要產品又兼生產少量副產品的企業,應以主要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同時把其他副產品統歸為一類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再用適當的方法計算產品成本。如果副產品數量較多,也可以每種副產品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
3.2完善企業成本管理的對策
加強企業的成本管理,可以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根據自身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成本控制方法。具體對策有如下幾點:
3.2.1強化成本意識,實行全員成本管理成本意識是推動成本管理的前提,要想更有效地控制成本,無論是企業主管、生產或財務負責人,還是全體員工,都應樹立成本意識。要進行全員成本教育,使大家明了企業成本與本職工作的關系,獎優罰劣,進而造成人人關心成本,個個獻計獻策的良好氛圍。全體員工同心協力,把成本意識、成本觀念貫穿到成本管理的各個領域,讓成本意識深入人心。
3.2.2保證成本信息質量,建立科學有效的成本管理機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企業成本管理信息的處理提供了現代化的工具。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為成本控制的完成提供了保證。
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企業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的進程。同時可以依靠科技創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技術創新的同時創新制度,成本管理才能創新,以此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企業應高度重視成本核算和管理,認識到其中的不足,在完善成本核算管理過程中,全員一起努力,為了企業的生存和更好發展,采取各種措施不斷改進和優化企業成本核算和管理,以保持長期的成本優勢。強化成本意識,樹立企業成本管理的系統觀念,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方法和適當的費用分配標準,規范確定成本核算對象和核算范圍,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成本管理機制,完善成本考核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當然,企業成本的核算管理還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不斷發展、創新、健全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樂艷芬.成本管理會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22.
[2]李玉梅.論新建企業成本核算體系構建[J].現代商貿工業,2009,(20):158.
[3]張新紅.淺談企業成本核算的改進[J].科技創業月刊,2009,22(10):41.
(作者單位:齊翔建工集團騰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