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互聯網、手機等新型通訊工具、方式的不斷出現,不但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聯絡溝通,也為社會輿論提供了新的平臺,其開放性、便捷性、互動性的特點吸引了廣大受眾群體,使得網絡輿論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這兩年來,法院工作已成為網絡媒體和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在網絡等推手作用下,法院和法官更是處于網絡輿情的風口浪尖,一浪高過一浪,漸成洶涌之勢,對法院的審判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如何化壓力為動力,借助網絡監督推動廉政建設是人民法院必須正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廉政建設 網絡監督 網絡平臺
1.網絡監督對廉政建設的意義
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給司法工作帶來新的挑戰,法院和法官的工作被放置在攝像頭、顯微鏡之下,一起糾紛、一個案件、一份判決、一項執行都可能以一個始料未及的新聞點引起大眾的注意,在瞬息之間傳遍全國各地,引發爭議無數。網絡輿論作為一種反映民意的工具,使得其對法院工作的影響越來越大。對網絡輿論因勢利導,自覺接受網絡輿論監督,有利于集中民智,吸收人民群眾的法律智慧和法律經驗,提高司法質量;有利于了解民意,吸收人民群眾的司法理念,改進司法工作,更好地實現司法為民;有利于改進司法作風,培育法官職業道德,防止司法領域的腐敗;有利于宣傳社會主義法制,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
2.廉政建設正在打上網絡的烙印
當代社會已經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網民人數將成倍增長。再加上即將實現的“三網互聯”(電視網絡、電信網絡、電腦互聯網絡)網絡監督更顯得有力,利用網絡推動廉政建設的社會環境已經悄然形成。
2.1網絡監督在廉政建設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網絡監督作為一種新型的民主參與形式具有強大的威懾、警示、教育、參與和緩沖的功能和作用。網絡監督己經成為法院黨風廉政建設監督網絡中的重要一環,在加強干警廉政監督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有效監督形式。在此背景下,各級法院均充分肯定互聯網的重要作用,并要求適應網絡發展新要求,通過網絡加強與群眾的溝通交流,聽取意見,高度重視和接受網絡監督,推進司法廉政建設。
2.2網絡監督成為推進廉政建設的有力杠桿。2010年12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中國的反腐敗和廉政建設》。這是中國首次發表關于反腐敗的白皮書。也首次在中央政府文件中高度肯定和評價了網絡監督在反腐敗和廉政建沒中的地位與作用。互聯網為載體的網絡監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進入公眾視野。網絡監督以互聯網為平臺,通過虛擬社區的博客、BBS等網絡常用手段,以網絡輿論監督為主要表現方式,成為網絡信息化條件下新的社會監督方式。
2.3利用網絡推動廉政建設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頒布實施看,運用電子政務的手段,建設務實高效、廉潔勤政、公正嚴明的法治政府,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互聯網普及與發展,全國各級法院利用網絡技術開展反腐倡廉工作有了新的進展,運用現代通信、網絡技術,開辟信訪舉報新渠道,已經成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途徑。
3.合理利用網絡平臺推進法院廉政建設
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中,廉政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廉政教育、廉政立法、廉政制度建設和廉政監督等等內容。在大力推進廉政建設的過程中,互聯網這種新技術因素的出現,客觀上為法院廉政建設向縱深發展提供了新的切入點和動力機制。
3.1借助網絡宣傳陣地,建立法院廉政文化信息發布平臺。建立專門的門戶網站和宣傳主頁,發布權威信息,把廉政滲透到網絡文化中,實現廉政文化宣傳教育日?;R皇抢镁W絡;準確解讀中央廉政工作會議精神,及時發布黨風廉政建設相關規章制度,弘揚廉政文化主旋律。二是利用網絡宣傳充分挖掘模范人物的事跡材料,發揮典型帶動的示范效應。三是開展不同形式的網絡互動活動。
3.2借助網絡監督渠道,凝聚法院廉政建設的社會合力。建立系統的網絡監督體系,暢通信息反映渠道,充分發揮網絡監督在廉政文化建設中的作用。首先,設立網上舉報、投訴信箱,方便群眾監督;切實重視解決網民反映的問題,建立投訴處理及信息反饋責任制;探索網絡舉報獎勵制度。其次,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對審判工作中案件流程、庭審和談話及有關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監察、網上監控、及時預警、通報督辦、統計分析。再次,建立網上問卷調查、行風評議等制度,獎優罰劣,敦促工作作風改進。
3.3強化網絡輿論引導,凈化法院廉政建設大環境。建立網絡輿情檢測預警處理機制,形成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一要健全網絡監管機制,加強網絡信息的監控和分析。二要密切關注輿情變化,健全網絡預警機制。三要加強網絡輿論的引導工作,切實發揮法院網站的導向作用,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蝕。
3.4開發網絡文化精品.增強法院廉政文化吸引力。用廉政文化精品占領網上陣地,用積極健康、豐富有趣的廉政文化信息吸引更多的干警,增強廉政文化建設的感染力、滲透力。一是設計精美的廉政網頁。既要保證嚴肅性和權威性,又要融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 體,以靈活多樣的形式表現廉政文化。二是創新交流形式。改變單向灌輸的傳統模式,充分調動廣大干警的參與興趣。三是利用新穎的文藝形式塑造廉政藝術形象,消除干警的“審美疲勞”。四是注意兼容并蓄。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的廉政文化,借鑒國外先進成果,融入時代背景,突出民族特色,使干警在更廣闊的文化視野中接受廉政理念的熏陶。
目前網絡監督的發展仍處于一個初級階段,網絡監督是現實法院廉政監督體系的有益補充。一方面我們要更多的借助網絡改進和完善現有的廉政監督體系,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著力提升監督水平。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網絡監督暴露出來的各種問題,如關于網絡管理、網絡監督的相關法規尚不健全:如知情權與隱私權、政務公開與黨政機密、社會監督與造謠誹謗、言論自由與人身攻擊等,沒有明確的法規對其界定;網絡監督的主體合法性不明確,監督手段缺乏或受到限制,監督信息帶有局部性和片面性;部分網民存在濫用監督權的現象,或素質不高或缺乏理智,或被少數居心叵測的人利用,而走向諸如散布虛假消息,宣泄對社會的不滿情緒,侵犯公民隱私權及其他合法權利等。如果不解決好存在的這些問題,網絡監督不僅不會助益于廉政建設,而且最終會阻礙廉政建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衛華 湖北漢江中級人民法院編;《網絡輿論與法院審判》,法律出版社.
[2]“百度文庫”、“東方法眼”,唐崇德:《人民法院應對網絡輿情的現狀及對策思考》.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2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4]“網絡水軍”:《百度百科》.
[5]傅勇輝 劉志棟:《網絡輿論對刑事司法的影響及應對實證研究》.
[6]人民日報海外版:《透視\"網絡水軍\" 司法介入是打擊利器》.
[7]杜曉:《“水軍”攪渾網絡社會亟待修法規制》2011年01月06日,《法制日報》.
[8]《代表委員呼吁盡快立法治理“網絡水軍” 》2011年3月4日4版《寧夏日報》.
(作者單位:淮安市清河區人民法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