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機械專業的新的理念與新的知識技能也不斷涌現,前沿知識與理念隨著技術的革新層出不窮,這就給現代機械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形勢下,機械專業額教學模式也必須與時俱進,趕上時代的變革和知識技能與理念的革新,才能夠培養出與時俱進,符合社會需求的機械專業人才,更好的促進機械行業發展。機械專業具有很強的技能型,要求具有很強的實際設計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新課改下機械專業教育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必須立足于實踐教學。
【關鍵詞】 機械專業 教育模式 指導思想 框架體系 評價模式
1.改革機械專業教學的指導思想,創新機械專業的教學目標
改革機械專業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要切實的按照國家的新課改的要求,落實國家關于新形勢下對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思路與方針政策。機械專業教學的指導思想總體上來說是面向市場、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長期戰略發展觀。也就是說機械專業的教學必須滿足社會大背景下對機械人才的需求,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手段為途徑,培養出綜合素質高、機械知識與機械能力強、綜合能力高的三位一體的全面發展人才。使機械專業教學能夠服務于地區經濟的發展,服務于社會的需求,適應社會的發展。此外,在實際的機械專業教學中必須以“以機為主,機電結合”的專業指導思想,實現機制專業與地方經濟的緊密結合,更加注重學習機械實際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創新機械專業教學目標,就是改革以往的以考試能力為核心的教學目標,而是要切實轉變教學理念,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機械專業教學,切實培養出與實際機械工作崗位零距離的機械專業人才。
2.改革機械專業教學的基本思路,創新機械教學的框架體系
改革機械專業教學的基本思路就是圍繞新形勢下對人才的要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提高綜合素質、機械專業知識與技能、綜合能力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目標,修訂與改革機械專業教學基本思路。構建機械專業全新的框架體系,變應試教育為實際能力教育的教學體系,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推進校企合作,實現社會需求人才與實際培養出的機械人才的零距離對接的框架體系。改革和創新機械專業教學基本思路與框架體系主要表現在:加強對機械專業課程內容、課程體系的研究分析;優化機械專業的教學方法與模式;改革創新機械專業的課程鏈接,形成綜合基礎課程群、專業基礎課程群以及學科基礎課程群;探索符合本學校的具有專業特色的多方向發展方案;加大機械專業的實驗開發力度;優化機械專業的課程設計;積極組織機械專業的頂崗教育,實訓環節,推進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組織經驗豐富的機械專業實踐人員進行專題講座;組織課外的實訓與社會實踐活動等等,從而全面培養學生快速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能力,形成以實際能力與技能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
3.改革機械專業教學的教學方法,創新機械教學的實習模式
為了適應機械專業技能型與實踐性的特點,必須切實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機械專業的教學模式。機械專業的教學模式與方法豐富多彩,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打破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避免以為的知識灌輸與機械記憶,而是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加強課堂討論環節。老師通過情境設置拋出問題,由學生進行討論,可以充分調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對于《化工機械制造》等直觀性很強的課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展示實物零件,通過實際的零件來分析講解,能夠打破枯燥的知識講解,調動學生的興趣,并且也加強了學生對零件相關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其次。在課后可以采用專題報告會的形式進行實踐經驗的教學。因為學校里學習的機械專業知識比較理論化,學生們缺乏相關的經驗,可以聘請或者邀實踐經驗豐富的機械專業工程師到學校來召開講座與報告,可以加強學生對機械專業最新動態的了解,對實際的機械企業文化與規章制度的掌握,從而提升了學生更快的融入工作崗位的能力。再次,組織學習進行現場觀摩是機械專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現場觀摩可以激發學生對機械專業的發展動態與前沿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同時也能夠驗證已有的理論知識。最后,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切實組織學生進行頂崗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最重要措施。推進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建設,把學生帶到工程,把師傅請進課堂,把實際的機械設計、機械生產、機械制造與機械教學融合起來,在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實現經濟效益。
4.改革機械專業教學的考試方式,創新機械教學的評價模式
機械專業教學的考試方式必須打破試卷理論考試模式,而是要建立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全新考核評價模式。改革創新機械專業教學的考核模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基本的機械專業理論知識與業務的考核,這方面可以以試卷模式考核。只有熟悉掌握了機械專業的基本知識與業務之后,才能夠指導機械實踐,才能夠減少實踐中的錯誤。二是對機械專業應用、分析、組織、設計、制造、管理等能力的考核,也就是解決實際機械問題的能力。建立理論考試與實際能力考核相結合的二元評價模式,可以通過布置大型機械專業綜合作業來實現,比如化工機械專業可選擇加工、鉚焊工藝為一體的化工設備如列管式換熱器等,聯系本課程訓練的知識和技能,方法和步驟,以小組為單元,最后完成給定設備的制造工藝。
結論
為了落實國家新課改的方針政策,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機械專業人才,工作人員根據機械專業的實際特點,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出一條面向市場、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面向現代化的機械教學模式。該模式重視機械專業目標的制定,重點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實踐能力為核心,完善機械教學機制,改革機械教學體系與框架,切實建設機械專業實訓基地,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同時對于機械專業的考核模式也進行了創新與改革。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以期培養出機械知識、綜合素質,機械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全方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玉英.劉迎春.機械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08.
[2]厲勝寶.淺談如何更好地對“機械設計”課程教學進行有效改革[J]. 硅谷.2008.01.
[3]張學禮.機械基礎(第2版)[M].北京.機械出版社,2007.
(作者單位:包頭職業技術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