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計改革在我國市場經濟環境中擁有較為廣闊的空間,特別是現今我國會計制度國際化進程較為緩慢,在實際執行中缺乏一定的規范協調性,完善會計制度早已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難題。本文筆者通過分析我國會計制度中存在的缺陷,闡述了我國的會計制度改革的方向,以此完善會計制度,提高國民經濟發展。
【關鍵詞】 會計制度改革 會計對策 會計信息
前言
我國會計改革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的,它涵蓋了會計制度、會計管理體制和會計教育以及會計觀念、會計手段等方面。其中會計改革是以會計制度改革為核心和實質,它不僅決定了會計改革的成敗,同時它也反映了我國會計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1.會計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
1.1會計改革制度與企業改革存在一定的不適應之處
無法滿足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需求。我國的市場機制和風險機制日趨完善、形成,企業步入多元化的經營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是企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一種戰略選擇。而現行的會計規章制度對賬戶設置要求較高、會計吹程序也較為復雜,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多元化經營的財務核算工作量,不利于核算工作的開展,難以做到綜合全面的反映會計信息。
行業、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比較與分析困難。行業會計制度的執行造成了行業與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差異,不同的會計程序、會計方法以及會計原則的不同不利于進行騎在的投資對象之間的分析、選擇與比較,嚴重影響了企業資金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應用。
投資主體實施企業財務監督困難。企業的投資主體主要依靠財務會計信息實現對企業的財務監督,企業中投資對象和行業的不同造成了企業財務監督困難,降低了企業財務監督的效率。
1.2我國會計現行制度缺乏系統和完整的結構
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系統性和完整性。我國會計現行制度多以常規的企業會計事項為基礎制定的,因此現行的會計制度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系統性缺乏等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會計規范尚未形成完整的會計體系。近年來,我國產生了大量的會計分支如:質量成本會計和人力資源會計等隨著會計的理論研究與改革的深化已經逐漸被人們所熟悉,但我國對于這些新增的會計分支尚未制定具體的會計準則規范和制度,造成了會計人員工作有心無力、會計處理隨意性。
企業內部核算制度尚未健全和完善。我國眾多的企業所執行的會計規范均屬于同一層次,企業中的內部核算制度尚未完善,這對企業會計制度的系統性與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通常是造成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1.3會計準則與國際化會計準則之間的不協調性
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規范與國際的會計準則在很多方面均存在不協調性,并且存在較大的差異。我國嚴格限制或尚未應用那些已經被國外所廣泛應用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這種情況阻礙了我國的會計制度改革步伐。由于以上差異的存在,嚴重影響了我國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加大了會計的業務工作量 ,增加了會計信息的成本,影響了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和企業的國際化發展。
1.4缺乏一定的協調性和會計制度嚴肅性保障
我國的現行的大部分會計規范從表面上看與會計制度一般無二,但其中也存在了較多不協調方面。會計制度作為行業的管理規范,它具有一定的嚴肅性和強制性,但在實際實施中,由于會計監督不力,執法不嚴等行為使其嚴肅性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這從一定程度上縱容了違法違紀行為。
2.會計制度改革的深化思路
2.1企業會計制度的構建
為了建立一套可以充分滿足各行各業實施的會計規范體系,國家相關部門對企業的會計處理狀況進行了統一的會計體系改革。這種措施不但簡化了會計的處理方法和處理程序,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財務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綜合程度。制定并完善各項會計處理規范。
2.2完善企業的會計制度、加強會計規范國際化進程
企業會計制度的完善應當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本改革原則。會計準則結構框架的構建必須要遵照國際會計規范來制定,并且我國的會計規范中的部分會計方法和會計程序的修正與完善也應參照國際上的會計準則。
加快我國的會計規范國際化進程并不是否定我國的會計規范特色,我國的市場經濟現狀和基本經濟制度是決定我國的會計規范國際化進程的主要因素,是我國會計規范國家化的主要體現。首先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它的基本經濟制度從根本上決定了其會計制度必須滿足國家和社會主體利益,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尚處于薄弱階段,因此,實行的會計制度會造成怎樣的國際宏觀利益影響是極為重要的;其次,我國市場經濟始終處于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之下,這就要求制定的會計制度必須要在滿足會計報告和企業經營業績、會計核算主體的同時,也滿足國家的宏觀調控需要。
2.3加強我國會計制度的約束力合制度監督機制
加強各個會計主體的自我約束機制。與外部監督相比較而言,防范性與能動性是自我約束的兩大特點,也是會計制度順利實施的主要措施。加強會計主體自我約束能力就是要制定的內部會計制度必須是依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準則選定各個會計主體,并要求其必須滿足會計主體自身的經營特點與管理要求,該制度可以有效的規范企業的內部會計行為。進行各個會計主體管理的同時,首先應從國家利益的維護和局部利益的增進兩方面出發,促使會計人員按照相關會計制度管理規定嚴格行使會計職責和義務,如果必要的話,我們也可在會計人員業績考核中加入會計人員的會計制度執行與遵守狀況的考核,加強會計人員的遵守會計法規的自覺性。
加強企業的外部監督機制。財政、稅收、銀行等有關部分屬于會計主體的外部機關,我們應當定期實施監督和檢查各個社會主體的實際會計核算情況,以保證對各個會計主體的會計制度的執行情況。我們可實施各種形式的信貸優惠、嘉獎等鼓勵措施,以提高會計主體對會計制度的執行力度。對于違反會計制度并且損害國家集體利益的會計主體,可按照情節輕重與會計主體違紀金額大小等實施相應的處罰,以保證各會計主體可以維護自身的利益與形象,使企業做到自覺遵守相關法規。同時要加強監督職能,審計部門必須按照相關職業規范實施審計業務并出具審計報告。對審計中所發現的問題,應及時指出,限令企業在一段時間內進行整改,如不予改正或更正不及時的,我們也應在審計報表中加以披露,以保證社會形象,加強會計人員的自覺執行能力。
結束語
會計改革是我國會計領域發展進步的一大重要標志,是加快我國會計規范國際化進程的一大動力,是增強企業國際化競爭能力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改革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強化我國現行會計改革的具體措施,促進了我國的會計制度改革的進一步完善,推動了我國會計國際化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胡婉玉. 對我國會計制度改革趨勢的若干思考[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半月), 2008, (05) .
[2]石玉芳. 當前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若干問題探析[J]. 民營科技, 2007, (07) .
作者簡介:劉淑娟,女,1961.6.8,黑龍江省哈爾濱人,畢業于哈爾濱大學會計系,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 會計;就職于哈爾濱工大集團。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大集團)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