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鐵路客運,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又為社會經濟發展創造了前提條件。本文從需求與供給等方面研究鐵路行業客運近況,并聯系管理經濟學的相關理論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競爭策略,提升鐵路客運競爭力。
【關鍵詞】 鐵路 客運 需求 供給 競爭
從中國自辦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1881年通車之時算起,中國鐵路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雖然我國鐵路運營里程在總量上尚處于短缺狀態,路網結構對國土的覆蓋性尚有較大的差距,但在各種運輸方式組成的交通運輸體系中,鐵路運輸始終處于骨干地位。分析鐵路行業客運近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現根據管理經濟學中的需求與供給理論,對近幾年鐵路客運情況進行分析。
1.鐵路客運現狀
我國是一個大陸型國家,幅員遼闊,在這么大范圍的物資交流中,鐵路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幾年鐵路客運量與鐵路旅客周轉量持續上升,如圖1與圖2所示。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全國日均客流5000多萬人次,鐵路僅占300多萬人次,約占6%,鐵路客運量增長遠遠低于社會運量的增長。
2.鐵路客運需求與供給因素及其變化趨勢分析
現具體從鐵路客運的需求與供給的諸多因素,及其在近期內的變化趨勢進行進一步分析。
2.1需求因素及變化
2.1.1價格
鐵路客運的價格是影響旅客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中長同等路線,鐵路票價明顯低于民航,具有一定優勢。但近期民航普遍打折,有些路線已與鐵路持平,因此,對鐵路造成了一定沖擊。而在短途運輸中,公路的票價對鐵路具有很大的威脅。
2.1.2天氣
鐵路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較小,安全系數和正點率高。尤其近年來,由于全球變暖,各種極端氣候現象隨之發生,冰災、暴雪使得航空與公路運輸受到很大的沖擊。在雨雪等天氣里,旅客更加傾向于選擇更為安全與準點的鐵路。
2.1.3運程
旅客出行的運程影響了旅客的出行選擇。從全世界鐵路旅客的平均運程看,中國人坐車的距離最長,為527公里。在這個距離附近,人們更傾向于選擇鐵路。而500公里以下是公路的優勢。
2.1.4消費者的收入
按照現有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旅客對鐵路運輸依賴較大;人均GDP在1000—2500美元,客運需求迅速增長,航空運輸的作用迅速提升。隨著我國人均GDP的增長,人們的客運需求表現為質與量的同步提高,鐵路運輸的優勢逐漸喪失。
2.1.5消費者的偏好
隨著現代化進程,人們對服務的要求日益明顯。尤其是2000年以后,民航適應現代化生活節奏的特點,使乘客感到省時、省事、方便,這使得鐵路迫切需要提高服務質量。
2.1.6其他運輸方式
航空與公路是鐵路最有力的競爭對手。自1991年以來,在全國新增旅客運量中,公路客運量占99%,大大高于鐵路。而民航運輸目前仍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客貨運量每年增長速度保持在18%以上。
2.2供給因素及變化
2.2.1價格
鐵路票價實行價格管制,有著其特殊性。因此,其與供給并沒有很大關聯。
2.2.2天氣
雖然鐵路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較小,安全系數和正點率高,但一些極端惡劣天氣仍然會影響鐵路客運供給。
2.2.3鐵路提供服務的能力——運能
中國鐵路現有營業里程僅占世界鐵路的6%,但完成的工作量卻占了世界鐵路總工作量的24%。主要干線長期處于超飽和、超負荷運輸狀態,難于滿足運量的需求。
2.2.4技術
近年來,鐵路客車技術含量和速度得到了提升,電氣化等技術的運用形成了新的客運產品,以滿足旅客的不同層次需求。
2.2.5國家政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也開始重視環保問題。鐵路建設用地占用量僅為四車道的1/2,完成單位運輸量所占的鐵路面積僅為公路的1/10。在減排方面,鐵路每公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別為汽車和飛機的1/6和1/3。因此,在眾多交通方式中,一度被視為“夕陽產業”的鐵路由于其節能、環保的優勢,重新被世界許多國家作為交通產業政策調整的重點。因此,鐵路客運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3.競爭策略
2006年6月7日,國務院原則通過了《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這個規劃描繪了鐵路網至2020年的宏偉藍圖,對鐵路提升競爭力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綜合前面的分析,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導向,鐵路客運可以采取多種競爭策略,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3.1完善路網布局和西部開發新線
對既有線進行擴能改造。對既有京哈、京滬、京九、京廣、陸橋、 滬漢蓉和滬昆等七條主要干線進行復線建設和電氣化改造。以北京、 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西安樞紐為重點,調整編組站,改造客運站,建設機車車輛檢修基地,完善樞紐結構,使鐵路點線能力協調發展。
“十一五”期間,鐵道部在建設客運專線的同時,重點加強中西部鐵路建設。到2010年,僅西部鐵路網總規模就達到35000公里。
3.2客運專線
建設客運專線 1.2 萬公里以上,客車速度目標值達到每小時200公里及以上。有“四縱”客運專線、 “四橫”客運專線、三個城際客運系統,可以覆蓋區域內主要城鎮。
3.3CRH
CRH(China Railway High- speed)意為“中國高速鐵路”。高速旅客列車有速度快、乘坐舒適、經濟實惠、環保等諸多優點,可大大提高鐵路在客運市場中的競爭力。
3.4提升服務
3.4.1提升服務理念、標準
近年來,鐵路也逐步學習航空服務方面的優點,要不僅局限于微笑與細心周到的服務,更要為顧客營造省時、省事、方便、舒適、安全的新環境。
3.4.2與城市交通服務接軌
隨著高速鐵路的發展,人們的遠途出行越來越方便,但往往在去火車站的路上耽誤時間。鐵路應與地方交通密切聯系,建立無縫轉乘通道,使人們可以在火車與城市交通之間無障礙的通行。
3.4.3電子商務
為了使鐵路的銷售服務信息迅速、廣泛的被消費者掌握,因特網作為高效的傳播媒介、低成本的通訊手段,應廣泛應用于鐵路的營銷中。目前,鐵路已開通了網上售票系統,反響不錯。其他深度發展有待繼續開發。
近幾年,隨著世界鐵路行業的復蘇,隨著中國鐵路新技術新設備的大量應用,中國鐵路客運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只要鐵路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采取適當的競爭策略,就能夠有效地逐步擴大市場新增份額,增強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兆橋,發揮鐵路主導作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鐵道運輸與經濟,第23卷第4期,2001.4.
[2]王曉剛,國外高速鐵路建設及發展趨勢,建筑機械,2007.3上半月刊.
[3]楊桂鳳,航空運輸的發展對鐵路運輸的影響,鐵道經濟研究,2008年第2期,總第82期.
[4]吳雋,鐵路企業在人才競爭中面臨的形式與對策,上海鐵道科技,2010.4.
[5]李玲桂,向航空客運挑戰,科技創新,2006.2.
(作者單位:中國礦業大學管理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