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的十七大著重強調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各級政府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農業專項資金。如何使投入資金真正發揮應有的效果,是新農村建設亟需解決的問題。
農業專項資金效益審計是在審計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性的基礎上,對涉及農業的財政專項資金實施過程的經濟性、使用效率性和效果性做出評價,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為有關部門加強農業管理服務的一種審計類型,在審計內容、方法和實現形式上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按照“免疫系統論”的角色定位農業專項資金審計,以全新的內涵和更高的追求進行農業專項資金效益審計,體現出更加注重發揮風險預防性和體制建設性功能的審計新思維和新理念。在新農村的建設中,審計部門在農業資金的籌集、分配、管理和使用等過程中,要牢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在審計轉型的大環境下準確把握農業審計的定位,更好地起監督和保駕護航作用,扎實有效地開展審計工作,及時發現、防范、化解和控制風險,為保障新農村建設發揮免疫功能作用。
1.農業專項資金審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項目立項不科學
當前,由于受不當政績觀的影響,一些地方政府領導在農業項目立項上,不能科學、客觀地分析本地自然條件、市場實際和項目使用后的效益情況,一味地爭取資金,盲目申報建設項目。在項目資金到位前,不做項目的可行性分析,項目資金到位后,不進行資金使用規劃,而盲目上馬。致使項目建成后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益,造成資金的損失浪費。另一方面,每個地方政府每年農業專項資金雖然數額不少,但是“僧多粥少”,致使地方政府難以集中財力解決“三農”事業發展方面面臨的突出問題,影響支農資金更大效益的發揮。
1.2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嚴重
如今上級財政對下級財政撥付農業專項資金時,許多項目都要求落實一定比例的配套資金,并且往往規定地方不配套,就不能立項。作為下級政府和財政部門,為了得到項目,就承諾地方配套資金,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配套資金大部分沒有到位,特別是一些貧困和欠發達地區,由于自身財力的困難,對于應予配套的農業專項資金更是無法落實,只能采取作假賬的辦法欺騙上級檢查。由于配套資金的嚴重不足,導致許多農業項目實施后不能全面完成,形成“胡子工程”、“半截子工程”。這些工程浪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卻它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造成了國家資金的嚴重沉淀。
1.3擠占、挪用、借用、滯留、拖欠農業專項資金現象較為普遍。
由于受諸多環境因素的影響,中央的支農政策在有些地區或部門并沒有得到落實,有些支農項目的財政配套資金在農業資金預算時,并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和落實。資金使用部門和鄉鎮法律意識淡薄,加上財力有限,經費緊張,大量擠占、挪用、借用、滯留、拖欠農業專項資金。使農業專項資金未按計劃進行管理,項目執行和資金撥付滯后,甚至被任意截留、擠占、挪用。
1.4項目管理不規范
由于農業專項資金具有無償性,個別單位和主管部門領導忽視國家專項資金的嚴肅性,只考慮自身利益、地方利益和小團體利益,擅自制定資金管理政策和辦法,隨意開口子,達不到預期目標,使農業專項資金不能有效到位,項目得不到完整有效地實施。
2.我國農業資金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2.1監管措施乏力,責任追究缺位,資金被擠占挪用現象屢禁不止。
現行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涉農資金管理中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問題還比較嚴重,影響財政資金投入效益和各項惠農政策執行的問題普遍存在,需要財政專項資金效益審計發揮積極作用,以規范管理、健全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2基層涉農部門經費相對“弱勢”
基層涉農部門經費保障普遍偏低,項目工作經費預算不足,截留擠占專項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一個項目從申報立項、順利實施、有效管理到最后完工驗收,需要一些正常工作費用作保障。由于項目資金一般未預留或單列安排管理費用,部分項目地方財政也不單獨撥付或安排相關工作經費,而基層涉農部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經費來源渠道不多,但項目又要實施和運作,因而,“吃項目”擠占專項資金的現象很難遏制。
2.3法制建設滯后
目前,各項農業專項資金的籌集、使用與管理都有專門的文件規定,但有的規定比較籠統,原則性條款較多,沒有具體實施內容與要求,致使管理單位難以操作和把握,加之農業項目一般時間跨度較長,有的管理辦法與措施明顯滯后。
2.4專業技術人員缺乏,人員思想素質有待提高。
基層審計機關人員少,任務重,審計經費不足,面對多層面、多渠道分配的專項資金,一方面要審查各級主管部門對資金的管理和分配情況,還要緊跟資金流向深入基層,延伸審計和抽查一定數量的資金使用單位,工作量較大。另一方面, 由于專項資金項目具有多樣化、專業化的特點,現有的審計人員知識結構較單一。致使項目資金使用缺少強有力的約束和監控,管理較混亂、明里暗里擠占挪用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農業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因此,急需全面提高農業審計人員的素質。
3.切實搞好農業專項資金效益審計,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好務
3.1深刻領會,提高認識,牢固樹立科學審計理念。
審計免疫系統觀是為了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產生的,為現代審計注入了新的內涵,它體現了審計的主動性、預防性、整體性、建設性、開放性的作用。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運用科學發展觀分析農業專項資金效益審計中的新問題、新情況,進一步拓展審計工作思路。
3.2創新思路,切實發揮審計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免疫系統”作用。
農業審計工作的目標定位,要與時代發展同步,與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合拍,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共振。新形勢下的農業審計工作,要把維護群眾利益、關注民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作為農業審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確保惠民政策落實到位,使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
3.3突出重點,充分履行審計監督職能。
在實際工作中,農業審計部門有責任更早地感受新農村建設中產生的風險,有責任更準確地發現問題,有責任提出抵御“病害”的建議。農業審計應進一步突出重點,加大力度,開展涉及民生的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要在總體把握財政支農資金投入情況的基礎上,重點審計新農村建設的重點資金、重點項目,上述項目主要以摸清資金投入、項目實施狀況,揭示各級財政在新農村建設資金上的投入方向,分析資金投入用于農村生產生活設施建設、農民社會保障支出以及有助于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項目的比重,反映新農村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困難為目標。
今后,我們在審計過程中不能簡單判斷資金使用的“對與錯”,更要分析資金管理和使用過程中的“好與差”,將資金的使用績效情況真正與“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結合起來,了解老百姓真正在涉農資金中得到多少實惠、關注涉農專項資金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取得的效果,進一步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推進政策、制度、機制的完善和體制改革,為推進宏觀調控、民生建設、和諧社會建設,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服務,切實發揮審計在新農村建設中“免疫系統”的作用。
(作者單位:趙宇梅,林口縣審計局 楊佳美,黑龍江省省直機關房屋物業管理中心)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