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后,中國與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六個東盟成員國間,將有超過90%的產品實行零關稅,這對于兩個地區之間貿易將有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兩地區互補性產品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擴大中國對東盟的出口。
【關鍵詞】 東盟 自貿區 互補性
1.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貿易現狀
東盟多年來一直保持了中國的第五大貿易伙伴的地位, 僅次于美國、歐盟、日本和香港。在東盟10 國中, 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文萊等老東盟6 國在對華貿易中一直占有絕對份額, 在東盟對華貿易中的所占比例均超過90 %。近年來, 中國- 東盟經貿合作碩果累累, 雙邊貿易額以年均約20 %的速度遞增, 至2009 年達到2130.11億美元(見表1)。中國和東盟現如今已互為第四大貿易伙伴, 東盟已成為我國第四大出口市場和第三大進口來源地, 是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貿易伙伴(見表2) 。
2.中國與東盟貿易的互補性分析
2.1資源稟賦
中國與東盟各國在資源稟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而東盟各國地處熱帶, 熱帶森林資源、海洋資源、農業資源和礦藏非常豐富, 這種資源稟賦方面的差異性賦予了中國-東盟之間貿易關系的互補性。另一方面, 中國與東盟各國在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上的差別也促使雙方的貿易互補性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初級產品的出口上不具有比較優勢。但在具體的某一類初級產品方面,相對于某些東盟國家來說,中國的初級產品仍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在初級產品方面,由于中國與東盟的自然資源稟賦的不同,中國與東盟各具優勢,互補性較強。
2.1.1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性產品的貿易互補性。
能源是我國與東盟10大重點合作領域之一,我國的技術優勢和東盟國家的資源優勢相輔相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據海關統計,從東盟地區的石油進口量目前已占我國石油進口總量15%的份額。目前越南、印尼和馬來西亞是我國在東南亞的三大石油進口國。此外,我國從2001 年開始與文萊簽訂采購石油的長期合同。泰國每年向我國出口35萬噸液化石油氣,占泰國液化石油氣總出口量的近50%。印尼天然氣出口商憑借其雄厚的實力和先進的技術,已在珠江三角洲液化天然氣項目中段建設招標中中標。
從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貿易的商品結構分析來看,石油等能源性商品一直是我國從東盟國家進口的主要商品,雙方之間在石油產品領域表現了很強的貿易互補性。
2.1.2橡膠和木材產品的貿易互補性。
橡膠是與石油、鋼鐵、煤炭并列的四大工業原料之一。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天然橡膠最大的三個生產基地。東南亞三國每年的橡膠產量就占到了世界橡膠產量的70% 以上。我國自2001年起就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橡膠消費國和進口國。每年國內的產量遠不足以滿足國內的需求用量,而東南亞國家豐富的橡膠資源正好可以滿足我國每年對橡膠需求量的缺口。至于木材及木制品,東盟國家木材資源豐富,一直是我國木材及木制品的主要進口地區。
2.1.3農產品貿易的互補性
先來看食用油料和油脂方面的貿易互補性。中國目前是進口油料、油脂的大國,中國油脂的自給率在60%~70% 左右,每年有三分之一要從國外進口。除此之外,中國與東盟在糧食和水果蔬菜等農產品方面也存在著很強的互補性。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多地少的現實決定了中國糧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賴國外進口。而東南亞的泰國和越南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輸出國,每年我國都要從這兩國進口大量的大米。蔬菜水果方面,由于中國和東盟地理位置及自然氣候的差異性,中國需要進口一些東南亞的熱帶水果蔬菜,而東盟國家也需要進口一些中國的溫帶水果蔬菜。
2.2產業內貿易
在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紡織服裝、化工等各產業領域, 中國與東盟的產業內貿易都達到較高水平, 發展潛力巨大。在東盟對中國的出口產品中, 機電產品占比達到42 %以上, 而在中國對東盟的出口中, 機電產品也占有相當大的份額, 且增長迅速。雙方即使在相同的產業部門, 各自的產品也有不同的側重點。以紡織業和服裝業為例, 中國的出口以纖維原料、紗線、坯布和織物為大宗, 而泰國、菲律賓和印尼則以服裝為主, 且雙方在原料、檔次、款式等方面也存在著差異。
對電子產品而言, 由于種類繁多, 各國取長補短的余地就更大, 不難形成水平分工。因此, 就總的趨勢來看, 中國對東盟的出口由資源型產品和初級加工工業品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轉變, 貿易結構正在逐步升級。
2.3服務業
服務貿易是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由于雙方服務業發展水平不同、優勢各異, 發展速度和發展階段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使得雙方的服務貿易形成了較強的互補性, 為促進雙方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基礎。中國和東盟國家在服務業方面各有所長, 中國在建筑服務、海運服務、旅游服務、計算機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方面競爭力較強, 東盟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服務貿易出口市場。而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則在航空運輸服務、金融服務、酒店和旅游等方面優勢明顯。
結論
中國與東盟之間由于彼此自然資源稟賦的差異,存在著很強的貿易互補性。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會給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帶來一個更大的契機,
綜上所述,可以預見,隨著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雙方在貿易方面的關系必將更加緊密,雙方之間的貿易互補性也必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作者單位:青島科技大學)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