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生態”象征著大自然的生命與希望。人類科學不斷進步的今天,“原生態”仍然是人們追求的主旋律。生態課堂的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前提進行教學的課堂,基本上與新目教學下的課堂一致。本文從生態外語教學觀的定義及其影響探討了其在英語課常教學中師生互動及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作用。
【關鍵詞】 中學英語 生態教學觀 作用
一提到師生關系,大多數人會認為師生之間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態,然而這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其一,教師總是以主任的形式主宰著整個課堂,雖然也能夠積極帶動課堂,并希望給學生能夠更多的發言機會,但是給學生“自由言談”機會很少。其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尤其缺乏積極主動參與意識,阻礙了他們自由發揮與想象的能力。課堂上孩子們被動學習知識,很難激發學習興趣,造成當今“啞巴英語”,不能是實際的運用英語。傳統英語教學課堂總是老師帶領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主,新時代的教學課堂應該是在一種積極合作中完成,不單單是傳授與吸收。盡管學生也能吸收一些知識,實在是差強人意,不予采取的辦法,更不符合生態英語教學觀的目的。不能夠促進師生共同進步,幕爾霍斯樂在《環境的語言與語言的環境:生態與學課程》一書中指出:“語言是生命的靈魂,是生態現象的表現之一,它是與人類相關的全球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
1.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學英語教學中,課堂生態失衡(ecological imbalance)現象極其嚴重,各種問題在課堂上表現出來。語言教學本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然而學生對環境的適應性存在的惰性,使中學英語教學效率很不樂觀。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學手段“簡陋”
大多數的中學英語模式教學仍然很機械,老師守著講臺,學生守著黑板。比如說絕大多數中學生,都采取機械 的方法記憶單詞,他們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念,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寫,然后拼在一起。這種記憶方式對于中學生來說無疑是浪費時間,主要是遺忘曲線太快。生態英語課堂應該采取靈活運便的方式,師生互動,可以在詞組句子中記憶單詞。語境中記憶方法永遠不會那么容易忘記。用拼讀的方式記憶,記住字母組合發什么音,拼寫時候就不會寫錯了。還可以小組拍攝話劇,把新單詞編在語境里面記憶更加深刻。大多數會因為索然無味的英語課堂而睡覺、發呆、溜號等,老師也因為課堂氣氛低下而越來越沒有激情。
1.2英語學習與表達不統一
絕大多數的中學生筆試能力超強,掌握大量英語詞匯,提到口語能力簡直談虎色變,開口講英語發音及其不標準,當他們發現長時間抄錄的筆記本上面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表達出來,就會對學習英文乏味無趣了,因為感到付出了沒有收獲。
1.3教學空間受限制
由于學生之間交流甚少,導致學生思考空間受限制。當今仍以教科書為主角,語法知識為主,通過題海戰術提高升學率,忽視了學習英語本身的作用,是交流。聽力幾乎是每個學生最頭疼的問題,除了上課教師播放音頻,課下幾乎沒有機會在聽到英語,以及對英美文化知識的匱乏。如果經常能有機會和外教交流對于提高英語口語能力會很有利。當然,以創建優雅的課堂環境為手段,在一個干凈明亮輕松自在的教室更有利于學習者進入到學習狀態中,相反在一個及其吵鬧的環境中是很難達到最佳學習狀態。
1.4評價系統弊端
特性化是英語作為語言類知識一大特點,僅僅依靠考試來評價學生的等級實在是不公平,在生態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量化評價加以利用,使用量化分析手獲取學生的消詳實資料,進而更加了解學生學習狀態。
傳統衡量教師水準的主題要方式主要是看考生的平均分數以級考試升學率,教師為了達到學校的要求,用盡各種督促辦法,這些辦法往往只是為了應試教育,而遠沒有達到實際運用技能要求。中學生把整個學習英語的關鍵點轉移到了單詞積累程度上,很多學生能夠認識2000-3000的單詞,僅僅是認識,如果某個單詞出來了,他們立馬認識,卻不會使用,學生會感覺學習了沒有受到滿意的效果,自然就不會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傳統英語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在學生要求,我們應從知識性教學轉向技能型教學了。中學英語教學觀應采用生態英語教學模式,轉變教學效率低下這一狀況。
2.在生態英語教學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必要性
中學英語教學中生態英語教學觀把師生放在一個天平上,希望兩者之間共同進步。生態型師生關系主要是指學生與老師家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步的過程,形成的有機聯系促進了教師、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新型關系。師生之間應該構建起一種平等的關系,教師雖是師長,更應該是學生的朋友,要關心、愛護、信任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心中充滿愛,讓他們愛上生態英語課堂。
左煥其在《英語課堂教學新發展》一書中也指出:“中學生態英語課堂教學觀十分重視教師態度、硬件設施與人文環境對教師在外語教學環節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并著重強調教師、學生與這些環境的互動在生態英語教學課堂中發揮著重要意義”。中學英語生態課堂中,生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屬于課堂主要活躍動力因子,任何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都會積極影響其他學生。一個人的思維永遠賽不過一群人的力量,他說的是群體力量的偉大。所以說,每一個同學都會影響身邊的人,如果一個積極的人影響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那么一群積極的人影響一個人就是輕而易舉的。
Vinian Cook 在《第二語言學習與研究》一書中寫到:“想要成功的兩個關鍵就是: 目的動機和自學能力”。教師對學習環境的態度以及一體化,樂觀點態度和一體化是成功的前提,態度和個體化是在社會環境適應中漸漸形成。此外,還有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左煥其《英語課堂教育的新發展》書中指出:“……應以‘互動關系’概括中學英語教學中師生關系。主要是發揮教師的帶動性、引導性與學生的積極性、創造強,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
構建辯證的生態師生觀。就是教師主宰地位與學生被動學習的辯證統一。倡導教師通過合作與探究加強主體間交流與互動,構建和諧生態文化圈,尊重文化多元性。課堂內的師生互動不是人們普遍認為的單一的師生之間的語言文流,而是指以師生為完成共同教學任務,實現共同的目標為基礎的合作學習。教師在幫助、關心、關愛以及與學生溝通過程中對于建立良好師生關系起著積極作用。如果教師過于嚴厲,學生就會有較多的情緒壓力,不利于接受知識。課堂內的師生互動實際是教師要不斷地設置教學情景,教學情景是一種社會互動情景,在這情景中教師與學生不斷的交互作用。彼此之間不斷地有信息相互反饋,而形成一種良性的課內動態,學生在其與教師互動中能及時得到自己相關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的過程,對于教師在提升自我教學水平獲取積極有力的信息。
3.中學英語中生態外語教學觀在學生合作學習中積極作用
學者之間相互交流對于更好解決問題比教師直接給學生解決問題更加有力,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未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供便利條件,用所學語言知識達到完美的溝通,從而是學生有一種成就感,學者正是喜歡這種成就感,不僅增加了信心,更為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充滿更強的動力。
什么是提高中學英語教學課堂質量的關鍵?這要求我們積極尋找生態課堂的能動性,尋找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為什么生態英語教學觀要求我們積極調動學生積極性與合作性,因為合作的基本理念是通過學生合作方式為主來提高學習效率的形式。學生之間在一起積極探討研究出來的問題可以說是物價的資源,如果他們能夠積極有效的合作解決問題,就實現了我們新恒泰外語課堂教學的意義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的個性化,而且激發了他們的積極進取性。外語合作學習研究專家凱斯勒對合作學習做了一個陳述:“合作學習是指有組織的小組進行學習的活動,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信息合作交流的過程,活動過程中,每個學習者不僅要對自己負責,同時也要有帶動其他成員的動力。”
4.中學生態英語課堂改善學生學習渠道
語言環境對語言學習者來說無疑是魚兒和水的關系,然而中國孩子學習語言,就是極其缺水的狀態。中學生幾乎每天一到兩節英語課,幾乎所有的知識和問題都要在課堂解決,課堂效率是關鍵。還記得我們中學時代的英語課堂老師在黑板寫一個問題,叫同學回答,然而下面還是有很多同學不明白這個問題,只是片面理解或強硬理解,很快就忘記這個問題解決渠道。生態英語教學模式中則大不相同。其一,學生在前一天已經預習的差不多了,大家再一起探討這些問題,后進生也會積極主動的參與進討論解決的過程中,以小組積分的形式鼓勵學生,這種形式下的學生都是高度集中,集體榮譽感處于最高狀態,隨便點個學生就能回答上來,課堂節約了很多時間,從而解決了更多問題。有時候連老師都想不到的問題學生都能夠在預習過程中提到,整個課堂學習氣氛很濃,效率大大提高了,大家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操練口語。老師也比古老的教學模式時輕松了不少因為大多數時間都是學生在互相探討解決。教學就是一邊教導一邊學習,通過傳授知識的過程提煉自己,從中習得一種最佳教導方法。其實很多教師對于生態英語教學法了解的不是很透徹,這需要我們有責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創新。采取更加快有效開放的形式教導學生,孩子們在歡快環境中暢所欲言,發散思維。
結束語
學生本身對學習的渴望是導致學生學習語言成功之關鍵。如果一個學生在學習中懶散、自甘墮落,沒有任何人能夠幫助他成功。所以生態英語課堂就是要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成長,是開放生態課程的目的所在。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應給與學習策略方面的指導,可以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指導學生不斷調整計劃。通過這樣的不斷鼓勵,轉變學生的理解觀念,激發他們以開放的思想模式解決問題,分析事物,以引導的方式激勵學生,有利于學生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生態英語教學以真實、扎實、落實為指導思想。指導學生的有效性,教師積極做到充滿激情、熱忱幽默,不斷學識豐富,俗話說要想灌注一根苗,必須有一桶水的資本。時刻保持鼓勵支持的態度面對學生,使學生更有勇氣與信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生態英語教學觀產生的目的就是為學生創造最好判斷學習氣氛而存在。降低學生的焦慮感,以理解為信念,促進每個學生個體全面健康的發展,同時促進教師生態個體專業水平成長,將生命性、開放性等生態教育觀念貫徹其中,創造有利于生態主體的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1]左煥其.英語課堂教育的新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朱純.外語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年 3 月.
[3]梅德明.新世紀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4]黃憶春.生態主義教學觀的在思考[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3,01.
[5]杜亞麗.關于生態與生態課堂的解讀[J].現代教育科學,2009(1).
(作者單位:綏化學院 外國語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