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國有企業主要是由國家投資設立的,由國家有關主管機關或授權部門進行管理。隨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和深化,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也產生了重大變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首先討論了我國國有企業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分析了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國有企業 財務管理 管理體系
前言
國有企業是指由國家的中央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通常情況下,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可以決定國有企業的行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的也在不斷的深化,企業的財務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而現行財務制度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如何更好的管理企業的財務制度,如何為國有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是值得人們思考的重點問題。
1.我國國有企業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
1.1國有企業的職責
在我國,國有企業主要是由我國的中央政府投資及參與控制的企業。國家會委派國家工作人員進駐企業來主持生產和經營的活動;國有企業可分擔一定的國有管理職能,它主要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國有企業有一般的營利目的,但不以營利為其唯一目的,其營利性的體現為追求國有資產的保值以及增值。而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以及實施國家的相關政策,為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方面和社會利益而經營。國有企業在實行國營時,所得的利潤要上繳國家。其公益性體現為國有企業的設立通常是為了實現國家調節經濟的目標,起著調和國民經濟各個方面發展的作用。
1.2我國國有企業的重要性
國有企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現階段國有和國有控股的企業在所有的領域中仍占據著主導的地位。隨著我國加入到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進攻中國的市場,對民營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沖擊。而國有企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的重要支撐,在石油、化工、電子、機械和冶金等重要產業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國有企業是出口創匯的主要力量,居于領先地位。
1.3我國國有企業的特性
國有企業執行國家計劃和各項經濟政策,擔負調節國家的社會經濟的職能。國有企業雖然是由國家出資的組織體,但并不同于普通的民營企業。與其他企業一樣,國有企業也要依法設立,但與民營企業所依據和適用的法律卻有所不同。此外,國有企業還會享有許多國家給予的優惠和特權等資源。國有企業雖然有一定的特權,但是也受到國家和有關主管部門的政策性限制,承擔許多特別的義務,滿足國家調節經濟的要求等。國家對國有企業要以政權者和所有者的雙重身份進行管理。
2.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
2.1國有企業財務主體缺乏整體性
要想建立現代化的國有企業產權制度,就要實現國有企業的出資者所有權與法人的財產權相分離。只有明確國有企業是法人財產權的主體,才能讓國企真正成為具有自身經濟利益的組織,成為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的生產者和經營者。從國家與國有企業的關系來看,企業的自主經營權難以得到落實,政府對國有企業的干預太多,導致企業的國家所有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國有的資產大量流失,致使國家的權益受到損害。這主要是由于沒有理順國家與企業間之間的產權關系,導致國有企業財務主體缺乏整體性。
2.2我國國有企業的財務主體過于單一
在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建立以后,為了保證法人的財產能夠在企業內部有效運作,就有必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構。然而,由于目前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的觀念并未有真正轉變,導致部分國有企業的經理人忽視與國家的委托代理之間的關系,同樣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也就會出現有人利用國有企業產權不清晰和經營權失控的時機,采用過低的資產評估手段來轉移國有資產,而使國有資產大量的流失。
2.3國有企業的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不合理
國有企業資產結構不合理是導致國企收益低的原因之一。企業的非經營性資產占用大,給企業造成沉重負擔,導致企業的發展緩慢。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就阻礙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此外國有企業的負債過高也是個問題。國有企業的資產結構與資本結構之間并不對應,國有企業的流動資金大多來自負債,還本付息的壓力過大,使企業日常財務收支受到資金短缺的困難之中。
2.4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缺少財務管理知識
現在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缺乏財務管理的知識,只是單純的追求企業的利潤,沒有意識到企業的風險,對企業的投資方案是否可行的判斷大都以預計的利潤率為主要標準,只是看重投資的回報,不考慮加入的風險價值和時間價值,從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延誤占領市場的好時機,是企業失去競爭的優勢。
3.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3.1明確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主體
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應具有整體性。要想成為真正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和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國有企業的法人財產的主體就必須是財權和理財活動的主體。也可以說,國有企業的財務主體必須具有整體性,不可分割。此外,國有企業的財務主體也應具有多元性。要根據《公司法》中的規定,把企業的財權分割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經理和監事會這幾個不同的主體之間,使其相互制約,在利益的關系上推動與約束并存。
3.2優化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
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決策。例如加強對閑置的固定資產管理,進行固定資產出租或出賣,同時要為效益較好的企業提供融資渠道,以促使其快速的發展。對于國有企業來說,通過有效途徑將企業的債務資金轉化為股權資金可以降低企業的負債率,減輕應付利息的壓力,從而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減輕財務壓力。此外可以用增量資金來調整國有企業現有的資產與資本結構,實現融資渠道的多元化,以優化國有企業的資產結構。
3.3樹立國有企業的抗風險意識
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企業的財務風險,盡全部可能為企業擴大利潤,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管理者在面對企業風險時,必須要合理運用經濟杠桿和財務杠桿進行調節和平衡。最好的辦法是使高經營的杠桿率與低財務風險率相互配合,而低經營杠桿率與高財務的風險率相互配合,以達到整體風險最低化。
參考文獻:
[1] 馮兆霞.淺淡完善我國國有中型企業改制過程中的財務管理[J].財經界.2010,05.
[2] 李敏.試論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環境的發展與變化[J].現代商業.2008,06.
[3] 何勁軍.淺談我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8,17.
[4] 來國方.加強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J].經濟師.2010,06.
[5] 趙文彬.淺議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新疆金融.2009,06.
(作者單位:中國華糧物流集團公司黑龍江分公司)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