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英語學習是廣大學生的重要學習內容,然而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可以說得上是失敗。本文擬對中國學生英語學習與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進行對比,以期對促進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一點作用。
【關鍵詞】 中國學生 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 語音學習 詞匯學習
1.問題的提出
據統計,全球60億人中,有3.8億人的母語是英語,2.5億人的第二語言是英語, 12.3億人學習英語,33.6億人和英語有關;全世界電視節目的75%,E-mail的80%,網絡的85%,軟件源代碼的100%都在使用英語(網絡資料)。
對中國人來說,英語不只是一個學科問題。從大的方面講,它與中國同世界接軌有重要作用;從小的方面講,它與個人發展密切相關。
中國約有四分之一,即三億多人在學英語,其中,在大、中、小學學習英語人數超過一億人。有專家預測,再過幾年,中國學英語的人數將超過英語國家的總人口數。中國人學英語人數眾多,但成功者卻極少。這是為什么呢?本文擬從英語語音和英語詞匯學習這兩個方面對這一現象進行初步探討。
2.當前中國英語學習研究、教育和學習方面的狀況及其評價
對當前中國英語學習的研究,主要有研究機構及高等院校的專門研究和來自于教學第一線的教育教學工作者的經驗總結。
2.1關于語音的學習
2.1.1語音的依賴程度并不高
高定國、章睿健(2005)研究表明,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對于語音的依賴程度并不高。他們調查了廣州普通中學、重點中學和重點大學的學生。結果表明,在聽、說、讀、寫這四個不同的過程中,語音加工策略的使用情況有顯著的不同;在語音加工策略的使用上沒有表現出性別以及年齡上的差異,但是在起始年齡階段上以及院系之間存在差異。
2.1.2不重視語音教學
來自教育上的情況則是,有些英語教育教學者不重視英語語音方面的教學,檢查學生的單詞時常常是教師說出漢語,要求學生寫出對應的英語單詞。這無疑會使學生認為英語語音并不重要,只要能看懂就行,限制了學生今后英語學習的發展。
2.1.3學生學習力求知道每個單詞的漢語含義
當學生聽到一個單詞時,總是要在頭腦中思考該單詞是什么意思。果他們不知道該單詞的漢語意思,便會對整個句子的理解造成影響。如當聽到下面的句子:“NEirotti said,‘We're meeting with people from IOC members.’”學習者總是在頭腦中思考“NEIrotti”、“IOC”的中文意思。由于對這兩個詞的意思不能用中文說出來,便不能對這個句子進行理解。其實,從本句我們便可知道前者是一個人名,后者是一個組織,至于該人名和該組織名漢語意思是什么,并不影響我們對該句子的理解。
2.2關于詞匯的學習
2.2.1關于語義通達機制
郭桃梅、彭聃齡(2003)考察了初、高中生英語語義通達機制(就是指我們看到一個單詞是如何知道它的意思的),結果表明他們都只能借助其漢語對譯詞的詞匯表征通達其語義概念表征。也就是說,如果要知道door的語義,其心理過程是:“door——>門——>設在進出口能開關的裝置”。可以看出,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要經過兩個心理加工階段才知道其語義。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學習英語詞匯時只需要一個心理加工階段就知道其語義,他們學習英語詞匯的心理加工類似于中國兒童學習漢語詞匯的心理加工。因此,我們可以推論,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英語詞匯語義通達時間要短于中國學生的英語詞匯語意通達時間。這可能是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收效甚微的又一原因之一。
2.2.2關于關鍵詞方法
關于詞匯記憶方面的研究在中國則很多。1975年美國著名記憶心理學家Atkinson提出了關鍵詞方法, 把它應用于掌握外語詞匯。關鍵詞方法是一種包括兩個步驟的記憶技巧。一學習者將所學外語單詞與本族語的一個單詞在聲音上建立聯系。這個本族語單詞的發音類似于外語單詞的一部分。這個本族語單詞稱為關鍵詞。二將關鍵詞與外語單詞的譯文在意義上聯系起來, 形成一定的想象。朱謹、李明德(1985)把關鍵詞方法應用于中國兒童英語學習的研究。他們選取北京大學附中64名初二學生進行實驗,結果表明關鍵詞法有利于順向回憶。
3.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展望
中國學生在英語語音和詞匯學習方面存在一些不同。這些不同主要是:(1)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大多需借住漢語這一中介來通達英語語義;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學習英語不需借住中介便能通達其語義;(2)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由于教師的原因在語音上未得到足夠重視;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學習英語不存在語音上的問題;(3)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心理加工過程時間較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心理加工過程時間要長得多。
可能正是基于這樣的不同,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才這樣困難。中國的英語學習要走出困境,必須結合中國學生母語是漢語,走母語是英語的學生英語學習的道路,同時加強有關中國學生英語學習實驗的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的研究,從人生全程發展觀的角度來審視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這樣,相信我們的英語水平和母語水平之間的距離會更近一些。
參考文獻:
[1]高定國,章睿健.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中語音加工策略的使用[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5(3),66:73.
[2]郭桃梅,彭聃齡.初中和高中生英語語義通達機制的比較.心理發展與教育[J].2003(2),12:18.
[3]朱謹,李明德.關鍵詞方法與英語詞匯的掌握.心理學報[J].1985(2),170:176.
(作者單位: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