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金融外包有利于降低經營成本、強化核心競爭力,但也存在由于隱藏信息、隱藏行為、市場失效、道德風險、不完善契約和有限理性所引發的系統控制風險、信息風險、服務風險、對手風險、合規風險等,也可能發生由于法律訴訟、成本增加以及喪失創新能力等因素所引發的戰略風險、合同風險、退出風險等。隨著金融機構業務外包的迅速開展,對外包風險的識別與控制也成為當務之急。本文主要對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管制與管理進行分析。
【關鍵詞】 金融 服務外包 風險控制 管理
中國因具有基礎設施完備、人力成本較低、國內市場潛力巨大等優勢,正在成為承接發達國家離岸外包的目的地,特別是中國在地理位置上,與經濟發達的日本和韓國接壤,且文化傳統相似,更容易獲得日韓兩國的離岸外包業務。雖然中國在承接離岸外包業務方面,較印度落后5~10年,但中國國內的權威咨詢顧問賽迪機構認為,未來五年,中國的外包產業將進入快速上升的黃金期,中國BPO產業將以年均39%的驚人速度遞增。畢博管理咨詢公司認為,在未來的10年中,全球化、新監管法規、技術、并購等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產品回報減小、非中介化、投資機會減少等挑戰,將使全球金融業面臨根本性的變革[1]。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商業和零售銀行、投資銀行、交易所等金融機構問的界限將更加模糊,金融機構追逐的是“價值”,看重的是有價值的、可分散風險的產品、交易等,國際領先金融機構,將不再按區域劃分,而是按產品、功能來劃分,中國無疑將成為這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目前,中國已經邁開了向全球金融外包服務中心前進的步伐,到2015年,中國和印度將可能成為全球金融服務業離岸外包中心,在遠東外包市場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
1.中國銀行業服務外包的現狀
出于戰略規劃、成本控制、增強核心競爭力等多種原因,全球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服務外包的范圍和規模有了空前發展,這一趨勢在中國市場上也有所顯現。中國的金融外包始于20世紀90年代的IT外包,但受政策限制、內部體制、金融信息安全、法律體制和信用系統等因素制約,我國金融服務外包市場發展較為緩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服務外包尚處于探索和嘗試階段,外包業務集中于IT外包、業務流程外包、專業性服務外包和后勤服務外包。
目前,中國金融業已經完成文檔影像化和數據大集中,開始進入后臺大集中、建立共享中心的階段。隨著金融市場開放和競爭的加劇,一些非核心業務領域出現了在岸金融服務外包的市場機會[2]。為降低運營成本、提升核心競爭力,不少銀行逐步涉足形式多樣的外包業務,如國家開發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嘗試將IT業務外包;中信銀行、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外包了部分信用卡發卡業務,招商銀行則外包了信用卡收單業務;深圳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廣東發展銀行開展了災難備份外包等。
現在中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金融業已經開始逐步對外國開放,我國金融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國內金融機構將更加關注自己的核心業務。國有商業銀行和國內保險公司的上市計劃成為幾大保險公司擴張經營規模的信號,而成功融資之后必然會擴大對外包服務的需求。IT行業、技術和管理咨詢行業的迅速成長也會帶動外包服務的增長。同時,金融外包行業伴隨著行業的成熟會出現更多專業化的金融服務外包商。因此可以預見,中國金融服務外包的市場需求和市場供給均會不斷擴大,金融服務外包將會日益快速發展。根據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趨勢,筆者認為,下列領域的金融服務外包將會有較大的發展:IT外包;不良資產處置外包;人力資源管理外包(包括人員招聘、培訓等);檔案管理外包;內部審計外包(內部審計外包有利于降低審計成本,并增強審計獨立性);市場調研和有關研發等。
2.我國金融服務外包的主要風險分析
金融服務業在岸外包和離岸外包所面臨的風險大部分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離岸外包較在岸外包增加了國家風險、管控鏈條復雜引發的風險、地理分割帶來的報告遲滯風險。
2.1金融服務外包風險類別
目前,金融服務外包風險較多,主要包括以下十一類風險:國家風險,是指因政治、社會、經濟和法律等因素變動引發的風險。離岸業務的增長產生了對“國家風險”進行監控的需要,當金融機構將業務外包給另一國家(地區)的服務商后,需要關注該國(地區)政府的政策、政治、社會、經濟及法制狀況;應制定適當的應急計劃與退出策略。同時,金融機構也要考慮商業持續性問題,即在極端情況下如何將外包業務迅速轉回國內。
戰略風險,是指外包提供商可能按照有利于自己而非發包方總體戰略目標行事,或者發包方不夠專業,無法檢查和監控外包提供商的經營行為。信譽風險,是指外包提供商沒有達外包合同要求,客戶無法獲得與未外包前相同的服務。合規風險,是指外包服務提供商沒有嚴格遵循消費者和監管機構審慎監管要求,外包服務提供商缺乏滿足監管要求的系統和內控體系等[3]。
操作風險,是指內控不嚴導致客戶資料保密性受損、技術失誤、操作差錯、存在欺詐以及缺乏修復能力等。信用風險,是指外包服務提供商不嚴格執行或不執行合同。退出風險,是指外包發包方由于缺乏相關人員和技能,或合同約定對外包退出實行較高罰款,致使其較難將相關服務轉移回自己公司。
合同風險,是指對離岸外包地區法律選擇的風險。集中度和系統性風險,是指因大多數發包方將業務集中外包給幾家外包提供商,若這幾家外包提供商出現問題,容易引發行業系統性風險。任何外包的合同都是不完全合同,因為簽訂外包合同的雙方都不可能完全預測到未來執行合同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即使可以預測到未來執行合同時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和相應采取的對策,卻不可能完全沒有爭議地把它們寫進合同中;即使可以都寫進合同中,也不能確保所有條款都有可證實性。合同的不完全性將產生一定的準租金,由于機會主義的存在,對于準租金的分配會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從而提高了外包收益的不確定性,進而使金融機構承擔很大的盈利風險。
保密性風險,是指客戶數據流失、外泄、遭到濫用等引致的損失,特別是當前,很多國家數據信息特別是金融機構客戶數據信息管理法律法規欠缺,加大了這一風險。例如外包編碼對任何一家外包提供商都是最重要的知識產權,編碼被竊取或被轉賣給黑客,是十分嚴重的風險。知情風險,是指合約沒有明確要求外包提供商為監管機構提供所需實時數據和其他信息,以及監管者對外包提供商所提供資料理解較為困難所帶來的風險。
2.2金融服務外包風險分布與評估
任何一個行業,外包風險點都會比較一致,但不同行業風險分布和風險度是不一致的。在多個行業總體外包風險分布方面,德勤對全球頂級的25家公司進行調查,這些公司所屬行業是制造、交通、消費、能源、金融服務、技術、電信、媒體、醫療健康和公共事業等;此外,語言障礙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直接接觸客戶的呼叫中心離岸外包中顯得尤為突出,例如雷曼兄弟公司在客戶抱怨呼叫中心英語不熟練后,決定呼叫中心不再外包;文化因素也是必須面對的潛在風險,如何在一個公司內部協調多國文化,減少因文化沖突降低外包效率,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4]。總體看,金融保險業所面臨的外包風險中,失控、操作風險、缺乏內部技能和過度依賴外包提供商風險較高,當然,保密性風險、質量下降風險和技術復雜性風險等其他風險也不容忽視。
3.金融服務外包的風險管控
外包風險防范與管控,可以采取外包發包方與外包提供商等外包市場主體防范,與外包監管機構管控并舉的方式。對于離岸外包風險,還應當對國家風險進行持續監督和管控。
一是應制定科學有效的外包政策。要建立完善高效的外包政策和機制,確定科學的外包程序,包括通過談判簽訂恰當的外包合同,建立有效的外包風險管理計劃、評估程序和方法,制定外包應急預案等。
二是應確保所外包的業務風險處于可承受范圍。為防止出現損失知識、過度依賴外包提供商和退出風險等,金融機構要根據自身的掌控能力和專業技能,外包風險較低的IT業務,盡量減少外包風險較高或專業技能要求較高、對公司發展戰略具有較大影響的業務,如精算、客戶支持與客戶服務等業務。
三是應開展充分的外包前風險評估和準備。為防止出現戰略風險和國家風險等,應客觀評估外包提供商運作、財務與合規能力,細致甄別并選擇合適的外包提供商,若是離岸外包,還需考慮外包目的地國家政治、經濟和法律政策、監管要求、財務標準和法治環境等因素,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程序和應急計劃;應鼓勵外包提供商遵循發包方所在地相關法規,如美國金融機構應鼓勵離岸外包提供商遵循美國的消費者保護法、銀行保密法、財政部對外國資產管控規定等,并充分考慮離岸外包提供商所在地法律與發包方所在地法律的一致性和矛盾之處,找到解決方案;應充分評估發包方與外包提供商所在國法律變動,對合同執行帶來的風險。
四是應簽訂全面有效的外包協議并進行適當管理。為防范合同風險、合規風險和知情風險,外包協議充分考慮發包方和外包提供商雙方的需求和重要風險因素;應明確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以及存在分歧時適用的法律,包括提前終止外包合同條款及其獎懲條款;應強調對金融機構數據信息保密;應規定離岸外包提供商要保證發包方所在國家監管機構擁有充分知情權[5]。
五是應進行外包全程監督和控制。為防范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和聲譽風險,金融機構應嚴格遵循所確定的外包風險管控程序;有條件的可以設立離岸外包委員會,監控外包風險特別是操作風險;應確保外包提供商遵循數據信息保密要求、流程處理、業務恢復、應急安排以及其他合規規定;應定期進行外包業績評估;應對外包提供商進行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客觀評估外部審計結果。
六是應注重防范系統性風險。因金融機構發包方普遍將同種類型業務委托同一個外包提供商,一旦該外包提供商出現問題,會對這些發包方同時帶來較大負面影響,發包方必須通過嚴格審核、科學確定合格的外包提供商等方式予以防范。
參考文獻:
[1]楊琳,王佳佳著. 金融服務外包:國際趨勢與中國選擇[M]. 人民出版社,2008.11.
[2]李庭輝. 加快我國金融服務外包發展的思考[J]. 新金融,2011.07.
[3]薛彤. 北京發展金融服務外包業務的條件與政策建議[J]. 特區經濟,2010.08,22.
[4]季節. 金融服務外包:中國發展高端服務的重要標志[J]. 經濟導刊,2009.10 29.
[5]陳文華,景文宏. 金融服務外包的國際發展趨勢及其啟示[J]. 中國金融,2010.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