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前專業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較大,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形勢卻不樂觀,這種供求失衡說明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現實需求存在存在較大差距。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結合德爾的經驗塔理論,提出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應該以“做中學”為教學主旨,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期對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的研究有所啟示。
【關鍵詞】 人力資源管理 德爾經驗塔 案例討論
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德爾(Edgar Dale)在1954年出版的《視聽教學法》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經驗塔理論。探討了人類從簡單到復雜,從形象到抽象,形象和抽象相結合的學習認知規律。見下圖:
德爾的經驗塔告訴我們,教育應從具體經驗入手,逐步過渡到抽象經驗。傳統的課堂講授實際上是運用語言和視覺符號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的是一些抽象的經驗,學生不能將掌握課程基本原理、知識和工具用于解決實踐問題。對于眾多的正在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的學生來說,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實用性的操作技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經驗塔理論可為我們如何講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提供有益啟示。
1.做的經驗
由經驗塔可以看到,做的經驗包括三種形式。學習者通過參加演劇、游戲、有目的的直接設計等,這些形式可以接近某些實際情境,在按原樣復制的情境中獲得體驗。由此,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授課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充分積累做的經驗,根據每一章節課程的內容特點,可以采用案例討論,角色扮演、課后作業等教學方法,這些方法與驗塔第一層次的三種形式在本質上是吻合的。
從本質上說,案例討論是“做中學”的一種典型學習方法。其主要目的不是在于誰的觀點更正確,而在于討論中學生視野的開闊,分享別人的經驗,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思考與分析的邏輯和方法。
1.1角色扮演
通常適合在員工招聘、績效面談和員工培訓這些章節中采用這一形式。以模擬面試為例,一部分學生成立一個模擬公司作為招聘方,學習如何寫招聘廣告,如何篩選簡歷,設計面試評分表、面試的程序。另外一些學生模擬應聘者,準備應聘資料,參加現場面試等。面試過程進行全程錄像,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總結。模擬面試為學生們提供了一次畢業前實戰的機會,積累面試的經驗和技巧,通過親身體驗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了處理現實問題的技巧。
1.2作業設計
長期以來,大學里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不是太重視課后作業設計。實際上一門課程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如果不經過反復的訓練是比較容易遺忘的。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后作業練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所學知識的印象,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督促。在講授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時,每章節中都會根據具體內容,留給學生幾個有代表性的習題或啟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思考題,要求到圖書館查閱某一方面的參考資料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查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技能、思維得到同步發展,而且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人力資源規劃這一章中會要求學生學寫人力資源規劃書,工作分析這一章中要求學生會寫工作說明書,員工招聘中要求學生修改并篩選簡歷,員工培訓中,要求學生做一個簡短的培訓等。作業完成后,通常需要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反饋信息,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適時的講評,并在記分冊上記錄每個同學的得分,計入期末考試成績中。
2.間接的經驗
在德爾的經驗塔理論中中間接經驗主要包括五種形式;觀摩示范、校外見習,展覽、電視和電影、廣播、錄音、靜畫。
2.1以多媒體為媒介的觀摩示范
根據戴爾經驗塔的觀點,如果直接讓學生從直接的經驗上升到抽象的經驗比較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有間接的經驗或者替代的經驗作為橋梁。視聽媒體能沖破時空的限制,彌補學生直接經驗的不足。由于課時及教學大綱的要求,案例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不可能大量的使用,在人力資源管理授課過程中,以多媒體為中介觀摩示范占有重要份量。通過多媒體,可以將許多枯燥的概念及圖示用生動的多媒體技術表現出來,比用言語、符號更能為學生提供較為具體和易于理解的經驗,提高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2.2觀看光碟
多媒體的使用為學生獲得觀察的經驗提供了便利條件。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最抽象難懂的是人力資源規劃這一章節的內容,在講授時可結合多媒體,采用華信惠悅咨詢公司為中國民生銀行所做的《中國民生銀行的人力資源規劃》這一案例,結合課堂內容進行講解,并輔助課后作業,事實證明學生基本上都能掌握這一章節的內容,并學會了怎么寫人力資源規劃。另外,在員工招聘選拔這一章節中,我們選取了中央電視臺《絕對挑戰》節目的光碟給學生觀看,向學生展示了什么是結構化面試、情景面試,面試的程序,面試的問題應該怎么回答等。
2.3參觀人才市場
根據德爾經驗之塔的觀點,參觀展覽也是一種學習途徑。為了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認識,通常會邀請往屆畢業生與在校學生面談交流,組織學生到企業中與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員交流,參觀人才市場等等。
3.抽象的經驗
塔頂部的第三層次是抽象的經驗,包括視覺符號和語言符號。視覺符號主要有地圖、示意圖、圖形、表格等,它們已經與真實事物沒有多少相似之處,都是抽象化了的符號。視覺符號不能呈現具體的經驗,一個沒有文字說明的簡單符號有時是非常難以理解的。而語言符號的概括能力是最強的,概念、定律、法則等都用語言符號來表達。目前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教學中大多是用視覺符號和語言符號把高度概括與綜合的抽象理論表達出來,這種學習途徑雖然效率較高,由于學生沒有位于塔身和塔基的實際經驗,體驗不深刻,學到的知識很容易貴遺忘,因此效果很差,所以形成了現在人力資源管理教學中的“塔尖現象”,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學生不能適應實際崗位工作需求的最重要的原因。
當然,教育不能只滿足于獲得一些具體經驗,而必須向抽象化發展,使具體經驗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即經驗塔的最高層----抽象的經驗。但只有符合人類學習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教學中尤其是要重視位于經驗之塔中層的視聽教具,可以在經驗、經費、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可以有效地防止授課中的“言語主義”--從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參考文獻:
[1]王東云.杰出培訓師[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2]陳維政 余凱成 程文文.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耿新鎖.德爾經驗之塔理論的現實意義[J]北京.教育史研究創刊十二周年研討會.2009.9.1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