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財務理論研究的角度,結合企業實際,總結企業財務風險的特點,分析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并針對企業財務工作中的問題,提出了科學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 財務風險 企業 成因 防范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的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人為或客觀條件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給企業經營與管理帶來困難和損失。從財務風險的成因上看,主要有以下幾點:
(1)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的構成比例以及資產結構存在嚴重問題
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長期以來存在重有形資產,輕無形資產的現象。隨著市場經濟和產權交易市場的完善,許多企業都知道無形資產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通過資產置換和債務重組方式獲得或干脆一擲千金自創或外購無形資產。現在企業財務管理變成重無形資產、輕有形資產的狀態。在前一種狀態下,由于自主知識產權的匱乏,企業的規模發展受到抑制。在后一種模式下,無形資產增長過快,管理手段和管理力度沒有跟上,也存在著很大的財務風險,畢竟“現金為王”對投資者和股東是最有吸引力的。以美國世通公司為例,從世通近年披露的財務報表上看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由于不計成本大肆收購兼并,商譽已成為世通的最大資產,最高時超過50%.而從財務上看,在無形資產中,商譽的變現能力是最差的。2002年世通申請破產保護時的賬面資產總額盡管高達1070億美元,但經專家評估,這些資產的公允價值僅為150億美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賬面上體現的506億美元的商譽和其他無形資產已經一文不值了。
現在有一種經營方式叫負債經營。負債經營使一些企業借雞生蛋,以較低的成本獲得成功。但債務規模過大也會帶來風險。一旦企業生產經營出現較大失誤,投入資金不能及時回收,無力到期償債,企業就可能倒閉。
(2)對合同尤其是擔保合同缺乏必要的管理
在一些訂單式生產的企業中,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很健全,卻忽視了對合同進行管理。往往是合同簽訂以后,就把合同作為辦公文件束之高閣。殊不知,這存在著很大的財務風險。由于《合同法》第50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且訂立擔保合同,短期內往往對公司財務支付沒有造成影響。財務管理往往不到位。一旦擔保發生連帶責任時,擔保單位的財務風險可想而知。一些公司視擔保為兒戲,像信聯公司(股票代碼600899)2004年累計對外擔保總額高達2.65億元,遠遠超過公司1527萬元凈資產的數倍,其中4500萬元擔保已被提起訴訟。這樣的“小馬拉大車”式的惡意擔保不僅為公司本身帶來財務風險,也為銀行的貸款安全制造了風險。
(3)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決策和管理水平相對滯后
近年來,我國不少企業追求多元化經營模式,試圖通過多元化經營減輕企業經營風險,這本無可厚非,畢竟這世界沒有人敢保證那個行業永遠是“朝陽產業”。然而,現實卻讓人們看到多元化經營使一些行業的“單項冠軍”發生財務危機甚至瀕臨破產。究其原因,往往是簡單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經驗,孰不知,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業除了技術形態存在差異外,在財務管理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如盈利模式和銷售方式的差別絲毫不遜于產業特點。一套班子,沒有及時更換決策理念,像這幾年,許多電器、制藥企業都投資房地產業。由于房地產行業前期資金投入較大,從而使公司的營運資金發生困難,萬一投資失敗,血本無歸,又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造成更嚴重的財務風險。
(4)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混亂
一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企業高層領導人堅守自盜。企業應收賬款催收不力,應收賬款周期過長,資金長期被占用。成本控制和核算不到位,盲目擴大生產,導致產品缺乏競爭力,產品大量積壓,使營運資金周轉不暢,使生產和銷售脫節,從而引發財務風險。
從以上財務風險的原因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財務風險的防范。
(1)注意現金流、優化現金流結構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木桶理論”,說的是決定木桶容量大小的不是最長的那塊木塊,而是最短的那塊,資產負債率和速動比率就是最短的那塊。有時我們會被一些經濟學家財務分析的是頭頭是道,但就是不提這兩個比率,孰不知沒有這兩個比率的有效支撐,就連木桶也不也叫木桶了。所以我們進行決策時不能光看資產負債中的資產總額,要先看資產負債中里的資產負債率和速動比率,如果該企業的這些比率長期低于同行業的適合比率,則不能認為該企業是個優秀企業,甚至有喪失會計假設中的持續經營假設這個前提條件的危險。據此,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國際性大公司其實只是披著資產總額豐厚這層狼皮的小羊。又如我國的許多科研機構,擁有眾多的科研成果,但其卻連生存都舉步維艱。無形資產數量和比重上升是個客觀規律,不是什么壞事,反而是件好事。關鍵是加強無形資產營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合理采用無形資產的開發策略、融資策略、分配策略等方式和手段,提高無形資產的營運效率,從而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增值,最終建立無形資產向有形資產轉化的良性機制。再者企業可以采用虛擬經營等經營模式,借用外部資源進行整合,借力造勢,借船出海。在主打產業與轉型產業之間求得低成本過渡和擴張,使企業不致背上“大而全”“小而全”的包袱。
(2)加強合同管理尤其是提高擔保法律知識的學習和認識
在合同訂立以后,如果合同性質是可撤銷合同,那么行使撤銷權就很關鍵。合同法規定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一年內行使。又如合同履行過程中法律賦予當事人雙方同時履行抗辯權、后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三種抗辯權。在合同保全制度中,法律允許債權人為保全其債權實現而采取的法律措施有代位權和撤銷權。同時由于產業調整和規模資質的變化,一些企業在簽訂合同后無法履行合同時,可以通過合同權利義務的轉讓,使用合同履行不致拖累企業和降低違約風險,處理的好甚至會有回報。企業在正確履行合同義務時,也要充分利用以上各種權利保護自己的利益。一些公司的財務風險往往來源于對合同擔保失去管理。因此要加強對業務人員、營銷人員的經濟法學習,對領導和法定代表人尤其要加強對擔保法的學習和認識。
(3)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做到責、權、利相統一。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激勵機制,對各部門進行業績評價,按不同的職能、責任和控制范圍的大小,分成各責任單位。明確各責任單位的責、權、利,積極調動各單位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有條件的單位可以引入ERP(企業資源管理計劃),提高決策和控制的及時性和科學性,若決策時有多個備選方案,就可以運用多種科學的決策模型進行分析,比如運用投資回收期法、凈現值法、內部報酬法等,從中選出最優的方案,切勿拍腦門行事。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財務風險不可避免。只要我們加強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防止人為舞弊行為的發生。從而確保企業經營的良性化運作,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實現企業財富的最大化。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