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業財務管理是以企業財務活動為對象,對企業進行企業財務管理,有利于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的理論結構,有效地指導企業財務管理實踐;科學地設置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有利于優化理財行為,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良勝循環。本文就企業財務管理對核心競爭力的相關影響進行了研究,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如何使企業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關鍵詞】 財務管理 競爭力 企業
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眾多市場的開放都將給企業帶來劃時代影響,它正改變著傳統的財務管理目標、內容、方式乃至整個財務管理機制。眾多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要想生存、持續發展,國有企業要走出困境,重振雄風,必須思考改革的未來與面臨的挑戰,探索日益完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務管理發展趨勢。
1.加強企業財務管理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
1.1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與控制,是落實企業負責人法律責任的必然選擇。新的《會計法》中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并明確了單位負責人是單位會計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這一法律責任的關鍵是應抓住兩點:一靠自己加強學習,掌握必要的財務管理知識;二靠建立起一套完善、嚴密的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制度和機制,用制度和機制來保證企業經濟業務的合法性和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完整性。
1.2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內在要求。現代企業制度最顯著的特征,是企業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但是,由于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追求的目標不完全一致,部分經營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種種手段損害所有者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有的企業經營者和主要管理人員攜巨額公款外逃,到國外辦理“投資移民”;有的挪用公款賭博,將巨額資金調到境外進行豪賭;有的用公款炒股,動用巨額資金在資本市場上買賣股票,謀取個人私利;有的利用改組、改制、拍賣、租賃等產權變動的機會中飽私囊;還有的在辦理采購、銷售、投資、工程項目等業務中損公肥私,撈取巨額回扣,等等。這些現象幾乎無一不是內部控制薄弱、財務管理松弛的結果。為了堵塞漏洞,消除隱患,在新的形勢下,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機制的建立健全,運用內部牽制、授權管理、不相容職務分離、崗位輪換、回避等有效措施,強化制約和監督。
1.3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是企業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十五屆四中全會以來,企業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從我省的目前情況看,各級政府普遍對國有企業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大部分國有企業實行了公司制改革,部分優勢企業相繼組建了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的大型企業集團。隨著企業改革形勢的發展,原來與單一工廠制相適應的、以成本控制為中心的傳統財務管理制度和方法,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原有的單純依靠經營者個人素質為主的管理控制體系,也已無法適應龐大的集團管理要求。還有部分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工作始終擺不上重要位置,外部環境寬松時,就忽視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外部環境嚴峻時,抓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又起不了多大作用。加強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大量的事實反復證明,每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后,都有一套比較成熟的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機制;反之,經營失敗的企業,它的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工作往往也是滯后的,甚至是混亂的。因此,各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集團,需要進行管理制度創新,進一步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競爭實力。
1.4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與控制,是迎接國際挑戰的迫切需要。從世界范圍看,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管理逐漸出現了財務導向的趨勢,而我國當前企業的管理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國企業管理要與國際接軌,必須盡快以加強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為重點,全面提高自身的理財水平,縮短與發達國家在企業管理上的差距,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
2.強化財務管理,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2.1強化全面預算的硬約束機制。好的企業預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體現;通過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產生的管理效益,是檢驗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預算管理不只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而是企業綜合的、全面的管理。從國際慣例看,預算指標在現代企業中被視為強有力的硬約束指標。西方先進企業衡量分析各項財務指標的完成程度時,不是與“去年同期”相比,而是與“預算指標”相比增加或減少了多少幅度,因為預算指標經過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測算、論證、匯集,是企業制定的戰略目標,是實施管理和控制、考評和獎懲的科學的依據。鑒于全面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執行的強制約束性和獎懲激勵機制,實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管理層次,增強競爭優勢,促進企業發展和效益的提高。
2.2理順財務組織結構。企業對各項經濟活動控制得好壞,關鍵取決于其組織是否有效。企業組織結構既是發展變化的,又是相對穩定的,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規模、內部條件和財務戰略,決定其適宜的組織體制,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減少內部摩擦和降低組織成本,實現經濟效益和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要結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生產經營特點和區域分布狀況,確定統一集中控制還是適度分散管理?建立立體化的組織結構還是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按管理控制成本與效率相適應的原則確定合理的組織結構,進行科學的職務分工、嚴格的職位設置和嚴密的授權管理,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度,做到“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確保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的有效運行。
2.3實現財務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隨著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賦予了傳統的內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內涵。國際上,跨國大公司的財務管理都是高度集中的,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尤其是網絡技術,母公司可以隨時掌握、監控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現金流動,這種管理、控制能力實際上也應當是公司大型化、集團化和跨國經營的一個基本前提。我們的大公司和企業集團應當緊緊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借鑒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先進經驗,使內部財務管理與控制全面實現信息化,尤其應該注重和培養高級管理人員的信息觀念,深入理解企業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改革、內部控制創新之間的關系,廣泛引進國內、國際先進的管理軟件系統和會計信息電算化系統。
2.4強化全面預算的硬約束機制,建立核心競爭力會計。好的企業預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的體現;通過全面預算管理機制產生的管理效益,是檢驗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標志之一。鑒于全面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執行的強制約束性和獎懲激勵機制,實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業的管理層次,增強競爭優勢,促進企業發展和效益的提高。同時,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核心競爭力會計就是企業從管理經濟學的角度,運用會計的獨特方法,對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行確認、計量、記錄,并對其進行評價和控制的活動。核心競爭力會計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未來做出正確的預期決策和企業管理者重視和強化對核心競爭力的管理。
結束語
總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企業的企業財務管理之間有著重要的并且密不可分的關系,確定企業財務管理原則勢必成為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它是人們從企業財務活動實踐中總結出的、體現財務規律的行為規范,是企業各項經濟管理活動的行動指南。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農墾綏化管理局財務處)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