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論述了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意義在于變抽象為直觀,便于學生觀察和認識,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速度、節省課時,減輕了教師的勞動。接著重點闡述了構建多媒體教室所需的設備和應用中的重點問題:系統環境的選擇和圖像處理;動態的顯示與色彩、聲音技術。本文最后還提及了多媒體在教學中運用的前景。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室 動態顯示
引言
近幾年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并走向成熟,在微機上就可以實現許多傳統模擬的數字化。使得視頻、音頻、圖像、動畫和圖形文字一起在計算機中進行處理,因此,計算機所處理和表達的信息量急劇增加,從而為多媒體計算機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1.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最有前途、令人振奮的發展領域。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知識的急劇增加和人口的膨脹,急需訓練有素、能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反饋及時等特點,將多種信息同時或交替作用給學習者感官,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使學習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既深且遠。
1.1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由抽象變為直觀,便于觀察和認識,有利于學習和掌握教材。
多媒體計算機所提供的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而是對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這對于學生知識的獲取和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學家赤瑞特拉曾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是人類獲取信息究竟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信息的士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可見信息主要是來自視覺加聽覺。多媒體技術使得信息既能聽得見又能自得見,集聲光形色動等為一體,直接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產生作用,這種通過多感官刺激獲得的信息量比單一的聽老師講課強得多。信息和知識是密切相關的,獲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獲取大量的知識。他的另一個實驗是關于知識保持,即記憶持久性的實驗。結果表明:如果既能聽得到,又能看得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能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技術能使學生既聽到又看到,且又有足夠的討論。這說明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學習知識,而且有利于知識獲取后的保持。
1.2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速度、節省課時,減輕了教師的勞動。
1.3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將與網絡技術結合起來,與仿真技術結合起來,與人工技術等高科技結合起來應用在教育教學中,那必將掀起人類教育事業的一場新革命。
2.多媒體教學的實踐——多媒體教室
作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一個嘗試,我們建立了一個多媒體教室。其中的主要教學手段是應用圖像處理、計算機動畫以及聲音來處理教學問題。在系統整個中主要包括:計算機、投影儀、屏幕、音響、掃描儀五個部分;在教學內容上采用循序漸進、逐步開展的原則,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講解、指導,結合系統顯示模擬。合理安排時間,留下足夠時間給學生討論。這樣,實現了學生從三個方面,即聽、看、講(交流)來達到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
2.1系統環境的選擇和圖像處理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采用支持多任務、多媒體的Windows環境,使用的開發工具主要是Powerpoint,這個軟件是非常適合用于演示的軟件系統。它有各式各樣的模板,提供了多種繪圖工具、豐富的圖片和文檔等,而且用它做成的課件可以很方便的演示。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必須畫出的圖,使用Powerpoint提供的繪圖工具在模板上直接畫出,而對于現已成形的實物框圖,就可以使用掃描儀,將其掃描成圖形文件,供Powerpoint調用。另外,為了能使學生對于一些部件有一個直觀形象的認識,也通過掃描儀將這些部件掃描成圖形文件,加到教案當中。這樣一來,使得原來需要教師在黑板上畫的許多框圖,就可經過一“掃”而進學生視野,而且可多次重復使用大大,減輕教師的勞動。另外,也使許多教師想給學生看,但學生又不容易看到的實物,通過圖片,使學生得到一個直觀的印象,加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否引起學生的興趣并很快理解和掌握知識很重要。為了增添學生興趣,界面要設法吸引人。在這里調用了Windows和Word中的圖片,并且從一些光盤圖片庫中選了許多漂亮的畫片。之后,使用剪貼和拼湊,組成一幅幅既吸引人又內容相關的圖片。
2.2動態的顯示與色彩、聲音技術
人對靜止東西的敏感程度遠不如運動的東西。在課堂上,如果學生看到的總是靜止不動的圖像、文字和數據,學生就容易疲勞,從而覺得乏味,用不了多久學生的注意力就會分散。為此,我們充分利用了該軟件所提供的豐富的動態顯示功能,使多數畫面從屏幕中央向四周慢慢展開,有的是從上而下一點點地翻開,有的卻是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或從左下角、右上角,或飛進時,舊的一角則以弱色顯示,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學生的注意力能緊緊跟隨著教師的講解,而不致三心二意。
在使用動態顯示時,也注意到一點,這所以用動態顯示是為了增強教學效果,不能為了動態顯示而亂用動態顯示。該動的要動、該靜的要靜,要注意動靜的結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不同的色彩、亮度對一個人的視覺產生的刺激是不同的。有的顏色使人心清氣爽,而有的色彩搭配會使人昏昏欲睡,所以合理地使用色彩搭配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是很有益的。
因為所作的教案是演示給學生看。所以界面的主色調不能用沉,深的格調,而應盡可能地使界面歡快流暢,多選白、紅等顏色,而盡可能少灰、褐等顏色。對于重點的詞、句,以醒目的顏色作為前景色,而對于繁雜的、枯燥無味的原理圖,則更需要注意顏色的合理搭配填充。使學生看到框圖不是感覺那是一個個枯燥無味的框,而是象在看一幅美麗的圖畫,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美的享受。不同的亮度也使學生的注意力產生不同程度的集中,重點字詞,加大顯示力度。
聲音作為多媒體的一個方面,我們主要采用了錄音技術來配合畫面的顯示,教師的講解多一些。在多媒體教室的使用中,對于聲音的使用我們不處于摸索之中。
結束語
多媒體教室的實踐活動,以真實的實例反映了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運用的優勢,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支持。精心制作的多媒體教案,不但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增加了學生的興趣和信心,而且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使教師得以安排更多的時間組織討論、輔導答疑和進行教學創造。它的使用給教師的備課和組織教學帶來了方便。雖然多媒體在教學的運用上還存在這樣那些的缺點和不完善,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必將越來越廣泛。
參考文獻:
[1]朱秀昌,宋建新 多媒體網絡通信技術及應用 北京 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2]李學農,丁彥青,溫玲 多媒體教學優化設計 廣州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作者單位:山東省蓬萊師范學院)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