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營林是林業的基礎,林業生產必須堅持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營林上不去,山上增資源就是一句空話,必然制約山下增效益。實踐還將表明,沒有持續發展的營林,就沒有持續發展的林業。營林的這種特殊性質,決定了它的特殊地位,這種特殊地位決定了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和忽視營林,任何時候都必須重視營林,營林的基礎地位只能加強,不能消弱。為加強營林基礎工作,使之落到實處,必須賦予“以營林為基礎”以實際的時代內容。
【關鍵詞】 營林 基礎 措施
近年來隨著國家“天保工程”的有力推進,造林更新已成為維持林業簡單再生產的主要條件,提高造林質量,實現優質、高產、高效是林業擴大再生產的客觀要求。林地是營林基礎的基礎,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林地被隨意挪作他用,每年“蠶食”不少,因此加強林地的保護和管理,保證營林規劃的實施已成為當務之急。
1.改革營林管理體制,強化營林管理職能,健全營林計、財、物相對獨立的營林管理
機構由原來多家(營林科、基地辦、基金站、規劃隊、林業站)管理改變為營林投資公司及分公司(林業站)分層統一管理體制。使營林投資公司真正成為營林資金投入的主體。營林有償投資、聯營合作造林或租賃山場造林,全部由營林投資公司代表市林委與山權單位簽訂協議,林業站為經辦單位,造林類型全部為“工程林基地”。
2.制定統一的投資及管理辦法
統一管理有利于明確職責,提高積極性;有利于計劃的制訂及實施;有利于資金到位;有利于質量管理;也有利于木材回收和收益分成。為強化林業站的營林管理職能,林業站應設置專職的營林組(應由一半以上的外業人員組成),具體負責營林生產管理。這樣,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工程造林,即林木良種化、規劃設計科學化、整地挖穴規格化、造林栽植標準化、幼林撫育規范化、施工管理專業化、技術培訓經常化、營林檔案管理制度化。
3.改革營林投入機制,提高投資標準
林業的投入是林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直接動力,是營林事業穩定發展的強制因素。在當前一般各級財政對林業的投資很少的情況下,投入營林的資金主要是林業經費,營林資金嚴重不足,林業部門在“滅荒”中大量舉債造林,導致營林資金很難進入良性循環,在營林投入機制中也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3.1 營林資金投入的主體不一致。一般工程林由林業站與行政村(場)簽訂有償投資協議,林業站成為資金投入主體,然而在財務處理上,林業站與上級林委基金站是借貸關系,行政村(場)與林業站也是一種借貸關系,這種資金投入渠道的不一致,造成計劃和管理的困難。
3.2 更新費與育林金混合使用,導致同一片山場造林撫育在不同年度使用不同的資金和同一村(場)的不同造林者得到的造林投資資金類型不一致,造成以木還貸的量不一致,既不利于營林檔案的管理,對木材回收也十分不利。
3.3 對經濟林的投資也是簽訂以木還貸協議,造成資金回收無著落。
針對上述投資機制存在的問題,建議采以下措施解決:
3.3.1林業基金站負責林業經費的征管及使用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的監督,統籌安排好營林、林政及防火等項資金。營林資金全部劃撥營林投資公司,統一投入、統一回收,確保營林投入,逐步提高營林投資效益。
3.3.2明確規定造林費與育林基金的投資方向。對于每一片造林山場來說,在統一造林技術和投資標準的基礎上分別投入,盡力避免混合使用。
3.3.3育林基金有償投入。改固定償還一定數量木材為合作造林,林權共有,收益按4:6 比例分成,保分成基數;間伐杉木不低于0.25m,氣松木不低于2.8m,主伐杉木不低于3.5m, 松、闊不低于2.5m。隨著營林商品化的進程,這樣做既可實現以木還貸,又有利于開展以林還貸,加快回收營林資金,也有利于采伐經營的統一管理。
3.3.4造林規劃設計應包含造林資金來源規劃。對于森林資源豐富,采伐量較大,造林任務重的村,也可進行更新費適當的赤字投資預算。更新費的使用,在堅持“一不平調,二專款專用,三自愿互利”的原則下,從實際出發制定出具體的用好用活辦法,充分發揮其作用。
3.3.5對于松林、經濟林的投資,有更新費的林場,對有科學規劃、就應予以投入。使用育林基金投入時,應本著量入為出、控制投資規模的原則,嚴格把好規劃立項審批關,借鑒“外資果場”的管理辦法,投入一片,收益一片,切實提高投資的回報率,加速育林金的周轉增值。
3.3.6提高營林投資標準,每畝造林投資標準應提高到紅松300 元以上。同時發揮投資的導向作用,對營造闊葉樹和針闊混交林的給予追加投資。規范管理的,聯營分利的建成一片,收松木250 元。根據物價變動,日前,對集約經營豐產林、幼培豐產林采取集約化管理措施。對造林苗木采取集約經營措施僅僅是單純的施肥或修枝而己,雖然集約經營林的面積很多,但林木的生長未達到豐產林的標準。筆者認為,要想獲取最大的林木生長量,應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根據林木的長勢進行定期施肥、打藥和適時的撫育,直到林木收獲為止。此外,對現有的撫育規程和采伐強度應進行適當的調整,森工企業可以根據山場實際情況,適當加大間伐強度,以達到成林撫育的目的。
結束語
總之,只有把營林和森工分別進行獨立經濟核算,才能真實地反映出它們的產值和成果,也才能改變長期以來重森工輕營林的傾向。只有把營林產品作為獨立商品生產經營,才能使育林,生產單位獨立存在,才能真正體現出營林是林業的主體。
參考文獻:
[1] 程朝陽.國營林場營林生產技術管理探討[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9,(12).
[2] 張明豪.加強營林資金的計劃管理抓緊營林生產成本的事前控制[J].林業經濟問題,2006.
[3] 陜西省召開森工系統營林工作會議.堅持以營林為基礎,采育結合,造管并舉[J].陜西林業科苗技,2003.
(作者單位:漠河縣西林吉林業局營林管理處)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