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農產品價格穩定是整體物價水平穩定之根本。然近年來農產品價格波動頻繁,波動周期逐漸縮短。統計分析表明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農產品價格波動主要受到豬、膠脂和果實類林產品、棉花和大豆等四類農作物價格的影響。這四類產品中豬價格和大豆價格波動呈現明顯的傳遞效應。而膠脂和果實類林產品、棉花與豬和大豆的價格波動不相關,呈現出明顯差異性。
【關鍵詞】 農產品價格 波動特征 現狀
農產品價格穩定與否涉及到整個國民經濟運行穩定性。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市場先后出現了“蒜你狠”、“豆你玩”、“玉米瘋”、“姜你軍”、“糖高宗”、“油你漲”、“辣翻天”、“蘋什么”等現象,這些現象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研究。因此,分析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現狀,為穩定農產品價格波動提供理論依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周期分析
1978年以來,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趨勢表現為緩升緩降趨勢,然波動周期縮短,波動頻率加快,且具有不可重復性和非對稱性特征。首先,利用Hodrick-Prescott濾波方法,對1978年-2010年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周期進行了劃分可以大體將中國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劃分為6個周期,分別是第一個波動周期:1978-1987年;第二個波動周期:1987-1993年;第三個波動周期:1993-2001年;第四個波動周期2001-2005年;第五個波動周期2005-2008年;第六個波動周期從2008年剛開始一個新的波動周期,未完成1/4個波長。由此可見,各周期的波動時間和波動幅度差異較大,但有周期變短,幅度縮小的趨勢。2001年以前經歷的三個波動周期較長,分別為9,6,8年,且波動的幅度較大。隨后的波動周期有縮短傾向,波動周期均未超過5年,且波動幅度小于之前的三個周期的波動幅度。其次,波動周期的對稱性差。尤其是1978年以來的前三個波動周期,波峰基本出現較早,隨著2001年后波動周期縮短,波峰年份向中間趨動,但沒有明顯的對稱性。
2.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結構分析
通過農產品的具體分類進行分析更有利于了解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結構特征。農產品可以大致分為種植業產品、林業產品、畜牧業產品和漁業產品等四大類。通過了解各類產品價格波動的情況,可以更好的了解農產品價格波動的結構特征。數據來源中經網數據庫選取2004-2011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數據。(見表1)
可見,農產品價格指數是一方面受到由畜牧業產品和林業產品價格牽引上升,同時得到了種植業和漁業產品的向下的牽引力。其中,畜牧業價格波動程度最大,也是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最要成因。而漁業產品價格波動較小,可以不對其做重點分析。農產品生產價格指數波峰出現在2008年第一季度,然而各類產品并未在當時形成波峰,畜牧業產品和林業產品都是在近期2010年以來形成波峰。各價格指數的波谷基本都是在2009年上半年出現,說明全球金融危機都農產品價格的整體影響效果明顯。
2.1畜牧業產品價格波動結構特征
由于畜牧業價格是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最主要成因,因此有必要了解畜牧業中哪幾類產品是其波動的重要影響因素。
畜牧業產品中豬肉價格是波動最大的一種,波動程度為24.84,居各種畜牧業產品之首。其次是奶類,毛絨類,再次是牛羊,最后是家禽和禽蛋。由此可見豬肉價格的波動是畜牧業產品以及整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重要因素。調控豬肉價格對合理控制農產品價格波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2.2林業產品價格波動結構特征
林業產品共由三大類構成,分別為木材,竹材,膠脂和果實類林產品。這三類產品的最大值分別為110.82,120.41和139.24,最小值為93.77,97.32和83.35。同時其標準差分別為4.4547,5.4735和13.6412,由此可見膠脂和果實類林產品波動幅度最大,是林業產品價格波動的根本原因。
2.3種植業產品價格波動結構特征
種植業中波動原因可以通過糧食、油料、棉花、糖料、煙葉、蔬菜、水果和茶葉等產品的波動情況發現。其中波動程度最大的是棉花,其次是油料、糖料、茶葉,再次是水果和糧食,比較穩定的蔬菜和煙葉。種植業的波峰最高值在2004年第三季度,和糧食的最高值出現在同期。而其他品種的最高值出現在2008年度左右。其中棉花和水果在2010年底開始出現最高值。最低值主要集中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相繼出現。
糧食在種植業產品中總體波動相對穩定,說明國家調控政策對糧食的價格的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糧食是農產品之根本,因此,對糧食作物中各類產品波動情況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通過統計分析發現,在糧食作物中,波動最大的是豆類,其中大豆的波動程度最大。波動程度為16.0373。其次是薯類,波動程度為10.5096。再次為谷物類,其中中稻谷的波動最大,波動程度為11.84925。
結論
以上分析表明,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趨勢表現為緩升緩降趨勢,然波動周期縮短,波動頻率加快,且具有不可重復性和非對稱性特征。同時,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具有明顯的結構特征。農產品價格波動主要受到豬、膠脂和果實類林產品、棉花和大豆等四類農作物的影響。這四類產品中豬價格和大豆價格波動呈現明顯的傳遞效應。原因在于大豆作為豬產量的重要飼料,是豬價格形成的主要成本,因此二者波動程度趨同,政府可以通過調控大豆價格的途徑一定程度上穩定豬價格的大幅波動。然,膠脂和果實類林產品、棉花與豬和大豆的價格波動不相關,呈現出明顯差異性。由此可見,膠脂和果實類林產品市場,棉花市場與豬和大豆市場的供需特點明顯不同,政府對各類農產品價格的調控不能通過單一途徑得以實現,還需要根據各種農產品市場特性通過多種手段調整供需缺口,從而實現穩定農產品價格的目的。
※項目來源: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G200906)
參考文獻:
[1] R. Hodrick and E.C. Prescott, Post-war
U.S. business cycl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mimeo, Pittsbursh: 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 1980
[2] Nerlove M. Estimates of Elasticities of
Supply of Selected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J]. Journal of Farm Economics, 1956(38): 496-509.
[3]王小魯.中國糧食市場的波動與政府干預[J]. 經濟學季刊.2001(10):171-192.
[4] 顧國達,方晨靚.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國內傳導路徑及其非對稱性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1(3):12-20.
[5] 張利庠,張喜才. 我國農業產業鏈中價格波動的傳導與調控機制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1(1)104-112.
(作者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