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和第二大出口市場。隨著中美經濟交流的不斷加深和發展,美對華的貿易逆差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中美貿易摩擦頻繁發生。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對我國出口產品實施反傾銷和特保措施,最突出的是“輪胎特保案”。本文先回顧美對華貿易保護的發展歷程和特點,再以“輪胎特保案”為例分析其實施貿易保護的原因及對中國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貿易保護 輪胎特保案 WTO機制
1.中美輪胎特保案
美國是我國輪胎產品出口最大的海外市場之一。數據顯示,我國2008年共向美出口4600萬條輪胎,占出口總產量63.8%。對此,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于2009年4月20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遞交議案,要求對中國輪胎進行特保調查。4月29日ITC正式啟動調查,并于6月29日以中國輪胎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建議美國在現行進口關稅(3.4%-4.0%)基礎上,今后連續3年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分別加征55%、45%、35%的從價特別關稅。
對這起“輪胎特保案”,中方認為其輸美輪胎未出現連續快速增長,與美國國產輪胎不存在直接競爭關系,中國輪胎出口不是導致美國輪胎廠工人失業的直接原因。此案是奧巴馬時代美對華首起特保案,也是奧巴馬對華貿易政策的風向標,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和地區抵制中國產品。
2.美國實施輪胎特保的原因分析
特保是“特定產品過度性保障機制”和“特殊保障措施”的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WTO議定書》16條:中國產品在出口有關WTO成員國時,如果數量增加幅度過大,以致對這些成員的相關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構成“嚴重損害威脅”時,這些WTO成員可單獨針對中國產品采取保障措施。“特保”實施期限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美對華實施貿易保護是出于其自身政治體制運作及經濟因素的考慮,中國經濟發展所固有的結構性缺陷也是原因之一。主要有以下原因:
2.1金融危機背景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發達國家一直把反傾銷和特保作為其貿易保護和對付非公平競爭的主要工具。美國經濟發展具有顯著周期性和波動性,當其經濟增長減速時,失業率會上升,此時它采取保護措施以減少進口,增加其國內的就業機會。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國際經濟地位不斷提升,中美迅速攀升的貿易逆差,引起美國強烈不滿。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美國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陷入衰退,失業率的攀升對美政府形成巨大壓力,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矛頭直指中國產品。 “輪胎特保案”就是要求對中國出口的輪胎進行特保措施調查的結果。
2.2美國政治體制的運作是其對華實施貿易保護政策的政治原因。
中美在經濟制度、意識形態上差異很大,雙邊政治關系波動大,沖突時有出現。美國常利用雙邊貿易關系對華實施貿易保護,實現其政治目的。在“輪胎特保案”中,美政府不顧輪胎進口商、銷售商及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仍實施特保措施,迎合國內某些利益集團的需求。
2.3我國輪胎產能較差、出口結構不合理,部分輪胎產品技術含量低。
這起“輪胎特保案”中,美國對從我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加收高額特別關稅,主要依據是我國出口的絕大部分輪胎存在低成本和低價格傾銷問題。埃及、墨西哥,印度為此也曾對我國出口的輪胎發起過反傾銷調查。 “輪胎特保案”中,出口美國的輪胎占企業銷售總額的比例極大。2008年,中國輪胎對美出口就達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大額出口引起美國的關注而引發貿易保護。過高的外貿依存度,增加了我國防范對外貿易風險的難度,一旦出口受阻,國內生產企業和相關企業就會受到嚴重打擊。
3.輪胎特保措施對中國相關產業的影響
3.1對輪胎制造業的影響。
美國對我國出口的輪胎實施特保后,其出口銷量急劇下降,影響到企業的開工率、利潤及就業水平。全球金融危機已使國內外汽車產銷量及全球輪胎進口需求減少,造成國內輪胎市場產能相對過剩。
3.2對上游合成橡膠行業的影響。
合成橡膠是輪胎用膠的一種,特保措施會對合成橡膠生產造成一定負面影響。此外,合成橡膠需要大量進口,2008年美國出口中國合成橡膠的份額為14.45%,列第二。“輪胎特保案”通過后,會對出于上游產業鏈的橡膠、炭黑、焦油等產業造成不同程度的產品積壓和銷售困難,波及上游合成橡膠的進口來源。
3.3輪胎特保措施容易引起國際貿易摩擦的連鎖反應。
奧巴馬政府實施的特保措施具有“風向標”作用,會鼓舞其他國家和產業對華實施相應措施。“輪胎特保案”的關鍵不在于征稅高低,美國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對世界其他國有引導作用。根據WTO規則,相關國家可直接援引美國特保措施對中國輪胎實施制裁。美對華實施特保措施后,中國輪胎業出口已在阿根廷遇阻,對中國的小汽車用輪胎征收反傾銷稅。
3.4輪胎特保措施將引起國內市場的激烈爭奪和輪胎工人的失業。
美政府對中國輸美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使大多輪胎企業無法再向美出口。部分從美國市場退出的輪胎轉移到國內市場,形成產能過剩局面,短期內輪胎供給的大增還會引發輪胎價格惡性競爭,給國內市場造成巨大壓力,進而影響整個輪胎行業健康發展。特保措施的實施,還會影響輪胎這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人的就業狀況。
4.從輪胎特保案看我國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措施
4.1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堅決抵制美國貿易保護主義。
充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堅決抵制美國濫用特保措施和貿易保護主義。深入研究美國與WTO總協議中有關規定,尤其是與目前WTO爭端解決較多的協議相關立法,找出美國違反WTO規則的行為。發生貿易爭端時,應與美國展開磋商,爭取把危害降到最低。若不能取得滿意的結果,可就美國違反WTO規則的特保行為和措施訴諸WTO爭端解決機制,以爭取合理利益保護。此外還要針對貿易保護措施,制定相關的預警和應變方案。
4.2加快淘汰輪胎落后產能,提高輪胎技術含量,同時優化輪胎出口結構。
輪胎特保案中,美國對從我國進口的所有小轎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加收高額特別關稅,主要因為我國出口輪胎存在低成本、低價格問題。這反映出我國輪胎行業整體產能落后,部分輪胎產品技術含量低的事實。
因此,輪胎企業應優化出口結構,依靠技術進步,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服務,把開發生產高附加值輪胎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出口輪胎向中高檔發展,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來提高出口輪胎的技術含量和品牌價值,不斷培育和壯大自主品牌,增強國際競爭力,并加強行業出口管理,規范出口行為,抵制和防范企業低價競爭行為。
4.3積極回應美國特保案,適度采取理性貿易報復措施。
在長期中美經貿中,美國幾乎年年都要制造多起的對華貿易爭端。從輪胎特保到對中國鋼鐵產品連續發起3項“雙反”調查,再到對中國紡織品的調查,充分說明我國應當對美國特保案做出快速回應,依照中國法律和世貿組織規則,對從美國進口的部分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適時適度采取理性貿易報復措施,回擊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
作者簡介:孟鴻玲,女,1968年11月出生 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工作單位:營口市委黨校 副教授。
(作者單位:營口市委黨校)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1期